第二一七章 哭师之说
推荐阅读:网游之近战法师、妄与她、最强之军火商人、绝色、上门女婿、乔梁叶心仪全文、斗破苍穹之无上之境、乡村传奇、都市风云、灵飞经、
斐潜到了蔡府的书房,看到略显清隽的蔡邕笑呵呵的看着自己,不由得眼框湿润起来,上前大礼参拜,向蔡邕师傅请安。
蔡邕微笑着捻了捻胡须,伸手示意斐潜站起来,上下打量了一下,说道:“子渊此番身健气盈,神韵内敛,应是所获不菲矣。”
“师恩山重,潜实难报于万一。”
蔡邕摆了摆手,说道:“可是刘荆州遣汝至京耶?”
“非也……吾已辞官矣……”斐潜回答道,“此次前来,非刘荆州之令,乃吾之愿尔……”
蔡邕没有先问斐潜的所谓意愿,而是说道:“刘荆州此人莫非……可有何故,汝且说来,无需顾虑。”
斐潜也就将他担任荆州别驾的前前后后,和蔡邕详细的说了,并且说道:“刘荆州姿貌伟健,恩威并重,御下有方,奈何以为西伯可规……”
西伯说的是周文王,因为姬昌,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后称王,史称周文王。
儒家文化中对于西伯周文王十分的推崇,因为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礼贤下士,广罗人才,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虞、芮,攻灭黎、邘等国,为武王灭商奠定了坚实的基;并且在文化上相传《周易》为其所演。
除此之外,也是西伯创周礼,而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
斐潜这样说刘表也是一种隐晦的说法,毕竟自己刚刚从刘表那边辞官,转过头就去说刘表的坏话,这样的确不是太好,但是师傅蔡邕又有询问,不说也是不行,便用“西伯”来形容刘表……
西伯用来形容一位君主,是一个不错的词语,但是用在一个地方刺史的身上,那就呵呵了……
蔡邕显然是第一次听有人这样形容刘表,西伯这两个字自然也是知道是什么意思,不由得说道:“昔日于京,景升多才,五经章句无有不通,天象星宿了如指掌,也曾感于天下吏治所不公,长太息言曰有一方天地可施拳脚……”
听这个意思,刘表在京城和蔡邕认识的时候,给蔡邕留下的印象还是一个热血青年不成?
也许是刘表年轻的时候原先还是有热血的,但是人单势薄的入主荆州之时,在残酷斗争的现实面前,还是做出了一些转变吧。
斐潜没有再接蔡邕的话语,反正方才已经将自己到了荆州所做的一些事情说的很清楚了,至于刘表这个人究竟到底是怎样,相信蔡邕也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
蔡邕安慰斐潜说道:“子渊且休挂怀,汝之多才,当自有报效朝廷之机。此番朝野动荡,留得清净也不失为妙也。”
斐潜有些感动,蔡邕的态度真的有些像后世的亲人,看到子女在外撂挑子不干了,一句埋怨的都没有,只有安慰和鼓励……
蔡邕继续说道:“现居于何处?汝旧屋无人,恐不得居矣。”斐潜原来的房子就是比较旧,如今又是好几个月没人打扫整理,估计也会有些损坏,野草什么的还是小问题,遇到些长虫鼠蚁之类的就比较棘手了,不好好整理是没办法住的……
斐潜说道:“现暂居于城北崔家庄内。”
“城北崔家庄?可是崔威考之庄?”蔡邕的得到了斐潜的确认之后,嗯了一声,提点道,“崔威考原冀州名士,奈何榜卖官爵,虽位列三公,却衰减功誉……子渊,汝不可不察。”
“唯!”斐潜点头称是。对于商贾,清流士族们总是认为其充满了铜臭味,蔡邕也是提醒斐潜住在那边倒是无妨,但是不要被崔家之人所影响,而去做什么商贾之事,坏了自身的名气。
斐潜顿了一下,思索再三,还是对蔡邕说道:“潜有一事不明,想向师傅请教。”
“子渊且讲。”
“吾近日读左传,有蹇叔哭之子与师,送而预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随后秦师东去,大败而归。世间果有预事如神者乎?”
蹇叔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智者。当时秦穆公欲攻伐郑国,而攻打郑国需要经过晋国的国境,向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持有反对意见,但是秦穆公没有听从,而是派遣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出兵攻郑。
当时蹇叔的儿子也在军队之中,蹇叔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后来秦国军队果然大败而归。
“子渊尚不闻怪力乱神耶?非预之也,乃无道而伐……”蔡邕说到一半,拿着手指了指斐潜,笑了出来,“子渊借左传而喻耶?汝且说来,孰为无道?”
斐潜拱手说道:“人无爱时,遂不之惧;无之戒惧,则欲暴胀;欲胀则恣,不知法纪。春秋之诸侯乱,实乃争权之心尔。术技用之尽至,其命亦不可控。如今弱肉强食,普行无情,强者可于一日覆倾,弱小亦可一夜暴发,强非恒强,弱非恒弱,均非有道也。”
斐潜的意思也是非常的明确,现在的情况就是要走向春秋战国时期的老路子了,没有什么所谓的有道无道,其实都是争权夺利的人喊出来的借口而已,如今双方都是将自己的欲望至于国家之上,根本就视国家法律所不顾,已经是有些不择手段了,这样的怎么能说是遵守道义的呢?
况且现在谁强谁弱还不能完全确定,强弱之势有可能瞬间就会转换,局势及其不稳定……
蔡邕沉吟半响,说道:“依汝之意……此事尚有变数?”
蔡邕没有批判斐潜将关东士族一方也纳入“无道”范围的言论,因为在蔡邕看来,这些一方诸侯没有国家明令,却擅自调兵离境,虽然有可能的确是出于好意,但是在事实上已经是将国家法度之于不顾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蔡邕微笑着捻了捻胡须,伸手示意斐潜站起来,上下打量了一下,说道:“子渊此番身健气盈,神韵内敛,应是所获不菲矣。”
“师恩山重,潜实难报于万一。”
蔡邕摆了摆手,说道:“可是刘荆州遣汝至京耶?”
“非也……吾已辞官矣……”斐潜回答道,“此次前来,非刘荆州之令,乃吾之愿尔……”
蔡邕没有先问斐潜的所谓意愿,而是说道:“刘荆州此人莫非……可有何故,汝且说来,无需顾虑。”
斐潜也就将他担任荆州别驾的前前后后,和蔡邕详细的说了,并且说道:“刘荆州姿貌伟健,恩威并重,御下有方,奈何以为西伯可规……”
西伯说的是周文王,因为姬昌,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后称王,史称周文王。
儒家文化中对于西伯周文王十分的推崇,因为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礼贤下士,广罗人才,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虞、芮,攻灭黎、邘等国,为武王灭商奠定了坚实的基;并且在文化上相传《周易》为其所演。
除此之外,也是西伯创周礼,而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
斐潜这样说刘表也是一种隐晦的说法,毕竟自己刚刚从刘表那边辞官,转过头就去说刘表的坏话,这样的确不是太好,但是师傅蔡邕又有询问,不说也是不行,便用“西伯”来形容刘表……
西伯用来形容一位君主,是一个不错的词语,但是用在一个地方刺史的身上,那就呵呵了……
蔡邕显然是第一次听有人这样形容刘表,西伯这两个字自然也是知道是什么意思,不由得说道:“昔日于京,景升多才,五经章句无有不通,天象星宿了如指掌,也曾感于天下吏治所不公,长太息言曰有一方天地可施拳脚……”
听这个意思,刘表在京城和蔡邕认识的时候,给蔡邕留下的印象还是一个热血青年不成?
也许是刘表年轻的时候原先还是有热血的,但是人单势薄的入主荆州之时,在残酷斗争的现实面前,还是做出了一些转变吧。
斐潜没有再接蔡邕的话语,反正方才已经将自己到了荆州所做的一些事情说的很清楚了,至于刘表这个人究竟到底是怎样,相信蔡邕也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
蔡邕安慰斐潜说道:“子渊且休挂怀,汝之多才,当自有报效朝廷之机。此番朝野动荡,留得清净也不失为妙也。”
斐潜有些感动,蔡邕的态度真的有些像后世的亲人,看到子女在外撂挑子不干了,一句埋怨的都没有,只有安慰和鼓励……
蔡邕继续说道:“现居于何处?汝旧屋无人,恐不得居矣。”斐潜原来的房子就是比较旧,如今又是好几个月没人打扫整理,估计也会有些损坏,野草什么的还是小问题,遇到些长虫鼠蚁之类的就比较棘手了,不好好整理是没办法住的……
斐潜说道:“现暂居于城北崔家庄内。”
“城北崔家庄?可是崔威考之庄?”蔡邕的得到了斐潜的确认之后,嗯了一声,提点道,“崔威考原冀州名士,奈何榜卖官爵,虽位列三公,却衰减功誉……子渊,汝不可不察。”
“唯!”斐潜点头称是。对于商贾,清流士族们总是认为其充满了铜臭味,蔡邕也是提醒斐潜住在那边倒是无妨,但是不要被崔家之人所影响,而去做什么商贾之事,坏了自身的名气。
斐潜顿了一下,思索再三,还是对蔡邕说道:“潜有一事不明,想向师傅请教。”
“子渊且讲。”
“吾近日读左传,有蹇叔哭之子与师,送而预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随后秦师东去,大败而归。世间果有预事如神者乎?”
蹇叔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智者。当时秦穆公欲攻伐郑国,而攻打郑国需要经过晋国的国境,向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持有反对意见,但是秦穆公没有听从,而是派遣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出兵攻郑。
当时蹇叔的儿子也在军队之中,蹇叔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后来秦国军队果然大败而归。
“子渊尚不闻怪力乱神耶?非预之也,乃无道而伐……”蔡邕说到一半,拿着手指了指斐潜,笑了出来,“子渊借左传而喻耶?汝且说来,孰为无道?”
斐潜拱手说道:“人无爱时,遂不之惧;无之戒惧,则欲暴胀;欲胀则恣,不知法纪。春秋之诸侯乱,实乃争权之心尔。术技用之尽至,其命亦不可控。如今弱肉强食,普行无情,强者可于一日覆倾,弱小亦可一夜暴发,强非恒强,弱非恒弱,均非有道也。”
斐潜的意思也是非常的明确,现在的情况就是要走向春秋战国时期的老路子了,没有什么所谓的有道无道,其实都是争权夺利的人喊出来的借口而已,如今双方都是将自己的欲望至于国家之上,根本就视国家法律所不顾,已经是有些不择手段了,这样的怎么能说是遵守道义的呢?
况且现在谁强谁弱还不能完全确定,强弱之势有可能瞬间就会转换,局势及其不稳定……
蔡邕沉吟半响,说道:“依汝之意……此事尚有变数?”
蔡邕没有批判斐潜将关东士族一方也纳入“无道”范围的言论,因为在蔡邕看来,这些一方诸侯没有国家明令,却擅自调兵离境,虽然有可能的确是出于好意,但是在事实上已经是将国家法度之于不顾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0/196/1039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