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0章懒政怠政,车船研发
推荐阅读:网游之近战法师、妄与她、最强之军火商人、绝色、上门女婿、乔梁叶心仪全文、斗破苍穹之无上之境、乡村传奇、都市风云、灵飞经、
长安,清晨。
大汉参律院政事堂中,参律肃政大夫韦端一脸烦躁的坐在直堂之中,频频望向直堂的门外。
时辰显然还很早,天色都没有完全明亮起来。
昨日听闻左冯翊之中,直尹监发现有人怠慢赈灾,糊涂办事,然后将情况直递骠骑府之后,韦端一打听,就有些坐不住了,今日早早的到了参律院中,左看看右看看,好不容易等到了骠骑政事堂打开了大门,开始办公了,又坐了片刻,便实在是按捺不住,站了起来,便直奔骠骑府衙而来。
今日政事堂值守的是荀攸,见韦端突然而来,心中已经略有猜测,有心不理会吧,但毕竟是今日值守,于是便问道:『参律登室,可有何事?』
『这个……』韦端左右看看,然后趋进了一些,低声说道,『卑职听闻郑县一事……不知主公……』
郑县县令虽然不姓韦,但是和韦端关系却也不错,除了有些七拐八扭的亲属联姻之外,平常多少也有些孝敬,至少韦端当上了参律肃政大夫之后,就送了不老少的东西来。
荀攸听了,脸色顿时一沉,『政事堂乃国事为重,岂可风闻而言琐碎?』
『但请令君稍允方便……』韦端听到这话,脸上也露出几分尴尬,再作拱手施礼,哀求道。
荀攸已然拂袖,『且去!若主公问询,自然相召,若无要事,休来叨唠!』
韦端忐忑不安,心中略有些觉得不妙,但是又觉得应该不至于牵扯到他,大不了到时候就像是割了薛兰的那一条尾巴一样,再割一次也就是了,所以看着荀攸不理会他,几度欲言,最终还是略有些心慌的离开了政事堂。
还没等走出政事堂,迎面撞见了庞统挺着肚子阔步而进。庞统抬眼看见了韦端,脸色顿时一沉:『参律欲往何处?』
『卑职……在下……』韦端见到了庞统,顿时就跟老鼠见到了猫一样,大气都不敢出。倒不是说庞统的官威比荀攸更重,而是因为韦端知道,庞统在骠骑之处的分量更大一些,自然不敢随意应付,『卑职听闻郑县……』
没等韦端说完,庞统冷哼道:『委任之前,不明答于堂中,事发之后,又假言于暂寄?国之重任,民之权柄,宛如儿戏一般!主公乃谦谦君子,奈何愚蠢之辈欺之以方也!参律今来,可是贪腐之律已有定论?』
韦端低下头,眼珠乱转,『这个,还需些时日……』
庞统语气更加恶劣:『主责未了,还有闲情他论?参律真是好悠闲!主公亦将登堂,参律不妨暂留于此,共饮清茶如何?』
韦端连连摆手,说道:『卑职只是刚好经过政务堂,心念二位令君,故而前来请安尔,焉敢打搅主公……这个,卑职即刻便返……告辞,告辞……』说完,便也不敢再做停留,脚步急匆匆的便离开了政务堂。
庞统冷哼一声,然后甩袖子昂然而进。
倒不是庞统故意要做出这样一番跋扈的样子,而是要做事情,自然不可能什么时候都是好好先生。尤其是当下西京尚书台。
尚书台,自有这个职务开始,就是皇帝用来钳制丞相之地,位低而权重。汉武帝时期,为进一步强化君权,政事不专任二府,也就是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故而下令让尚书台主管文书,省阅奏章,传达皇帝的命令,因此地位逐渐重要。
汉光武帝刘秀时期,鉴于西汉晚期的权臣专政,也是有意削弱相权,虽然将太尉、司徒、司空再列居三公高位,几近于宰相之位,但是实际权力则逐渐移于尚书台之中。大兴扩充尚书台的人员编制,最终形成了组织复杂的一个庞大机构,也成为政府的中枢神经系统,亦号称中台。
这样的位置,谁不眼红?
身处漩涡之中,虽然位不如三公,但是权柄比三公还重,本来就不是什么人望加身的职位,不管是在职还是在野,都眼睁睁的盯着,若是资历厚重的倒也可以不用担心这些,毕竟在汉代,名望多少还是有些作用的。
但是庞统么,自然是谈不上多少资历。年岁也不高,也不是按照官场道路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因此作为尚书台令君,肯定会引得一些人不满和非议。
这些不满和非议,却是庞统所需要的。因为庞统知道,骠骑将军斐潜的名声要清白的,要高尚的,要仁德的,那么政治之中,会有纯粹的清白,高尚,仁德么?
那些黑暗的,卑劣的,凶残的事情,又去了哪里,又由谁来做?
所以,那些斐潜不好办的事情,庞统他来办,那些斐潜不好杀的人,庞统他来杀,这是庞统的觉悟,也是庞统的负担。有谁愿意天天被人背后指着骂?又有谁不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该做的事情,依旧要做,其他官吏对于他的观感如何,庞统不在乎,因为他知道,这些事情,从他跟着斐潜的那一天开始,就是他的责任,他所要做的事情。
进了政务堂,荀攸抬眼看了看庞统,手中没有停,只是点了点头,算是见礼了。
庞统也微微点头回礼,然后在另外一侧坐下,挥挥手先将堂内闲杂人手都赶了出去,然后说道:『主公奋而平灾,奈何又生人祸!此番种种,将主公之恩,置于何地?』
荀攸将手头上的行文批复完,然后放下了笔,也是苦笑了一下,说道:『郑县县令先是抚恤亡者,后又责了主薄,判罚小吏过失之罪,小吏当夜便自悬于狱中……倒是抹得干净平稳……』
庞统冷笑道:『此等龌龊小吏,多是替死之人!若是深查,定有侵占,挪用之事!』
这种伎俩,在官场上简直就是再常见不过,知道上头要查了,然后都安排好了替死鬼,若是什么都没查到,自然各自欢喜,替死鬼便暂且收着养着,等下一次再说,若是查出什么问题来,便全数往替死鬼身上一推……
反正死人不会替自己辩解,追查也追查不下去,等到风头过去,自然又是一条捞钱的好汉。
『鱼肉百姓,欺瞒中台,三辅之地,方稳几岁?便有如此凶恶贪腐之辈衍生!』庞统依旧怒声道,『今日贪食灾粮,异日是否连军用也是尽墨?!』
荀攸叹息一声,说道:『今日论之事,乃沉疴旧病也,非一日之寒,亦非一日之功也……』荀攸自然也是知道这些事情,对于贪腐,荀攸同样也是看不过去,但是他觉得若是处置了郑县县令,那么赈灾工作又有谁来做?所以荀攸觉得现在先维持着,至少等郑县将这个事情做完了再进行处理。
政事堂中的荀攸和庞统的意见不怎么统一,但是在骠骑将军府的后院之内,又是另外的一番的光景。
『诸吏之所以怠慢中台,轻率从事,无非公事轻简,虚禄不称,忝受恩养,失之根本也……』斐潜缓缓的说道,『此乃官宦弊端,绝非郑县一人尔。』
虽然很遗憾,但是斐潜听到了郑县发生的事情之后,并没有因此而产生极大的愤慨,甚至没有了当年在雒阳城下悲天悯人的那种伤怀,而是考虑到了阶级和斗争。
黄月英听到斐潜这番话,倒是颇有些认同感,她本身就觉得即便是处理了郑县这一个人,也没有多少的作用,因为西羌打了多少年?大汉在这些年头撸掉的官职还少么?但是一年又一年,贪官还是那么多,腐吏依旧那么猖獗,丝毫不见得又什么减少,处理郑县之后或许会收敛一阵,但是也就是一阵而已……
『孔师言,君子当三省,然为者几何?』斐潜呵呵笑笑,『春秋有变,日月更迭,礼虽常设,难就时宜。大汉之初,少有定制,遇事则增,辄制仪律,至今已是繁琐难引。某虽有心改之,然世道俗众,不免浪言,故用参律。此事全于预料之中,当为之时也……』
『预料之中?』黄月英看着斐潜,『夫君早有意料?』
斐潜点了点头。
太阳之下,原本就没有什么新鲜事。
什么叫做以史为鉴,就是因为历史这个玩意,就是一根螺旋式上升的弹簧,有时候看着就会发现似乎低下和上面,都有一根映照出来的影子一般。
由阶级而制定的律法,本身就是政治形态一个非常严肃且庄重的展现,哪里能够漏洞百出,随意对付,甚至是可以视之不见,肆意解释?
可是问题是,封建王朝之中,就是这么糊涂。
就像是某某专政制度,具体不是看摆在上面的名头,而是要看具体代表专政的那些人的构成,大地主阶级占据主要地位,就是地主阶级专政,纵然叫一个古典皿煮宫合制,也实际上是地主阶级专政,如果说是大资产大企业家占据了代表席位的多数,那么就是……
那么,郑县出了问题,是不是斐潜治下的所有官吏都有问题呢?
也不见得。
但是郑县的事情,却展现出了一个横贯古今中外的历史性的问题。
其实,在贪腐官吏这种最终形态出现之前,还有一个中间的过度状态,就是所谓的怠政懒政。怠政懒政的官吏是不是腐败的官吏,未必能算,但是怠政懒政确实是一种常见的形态,造成的各种后果,也不见得比腐败的官吏好上多少。
怠政懒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想背负责任,利益倒是其次的东西。
就像是后世疫情过后,各个高校开展的所谓『封闭式的管理』的官吏,若说其全数都和高校内部的商贩食肆有利益往来。似乎不是很恰当。或许其中有一些有这样或是那样的利益关系,但是要说全部都有,未免有一杆子打翻全船人的嫌疑。
因此更多的是因为尚书台没有下达明确的政令,那么地方官吏为了避免承担责任,自然宁可选择怠政懒政,至于百姓方便不方面,有没有什么困难,和头顶的进贤冠比较起来,那个更重要,一目了然。
官吏也是人,所以人性之中有趋利避害的倾向,也就很自然。所以遇到类似于郑县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老百姓试图和官吏摆事实讲道理,有用么?
牛四夏高呼冤枉,有人听么?
什么时候才有用,才有人听呢?
闹出人命来之后,而且这个人命还要被曝光出来……
若是直尹监当时没去,或是去了没看,亦或是看了没有问,又或是问了又没当回事,但凡其中有一个环节没到位,那么牛四夏就会静悄悄的死在了灌木丛后面,连他家中的亲属,或许也只是认为牛四夏犯了事,或许会击鼓鸣冤,但是更多的默默无闻。
所以根据这个事件说郑县县令一定是贪腐,倒也不一定,就事论事来说,牛四夏事件也只能说明其怠政懒政而已。而在汉代的律法之中,郑县县令既没有犯『惟官』,谈不上什么依仗权势,也没有『惟反』,报私恩怨,自然也算不上什么『惟内』、『惟货』和『惟来』了,所以如果按照汉代律法来说,郑县的县令有罪么?
而在汉代,不称职的官吏,顶多就是撤职而已。
所以,这是郑县县令一个人的问题么?
出了事情,将郑县县令抓起来,杀头以谢天下,即便是能安抚牛四夏,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所谓一罪不二罚。
见到一个抓一个确实能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是那个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对于老百姓来说,自然是希望一遇到什么事情,然后就可以直接解决,但是站在斐潜当下的这个层面来说,他无法也不可能直面他领地之内所有的百姓,逐一的解决百姓所面临的事情……
最好的办法,依旧是解决共性,也就是像是制定贪腐律法一样,制定出关于懒政怠政的相关条例法规出来,才有办法算是初步解决这样的问题。
『所以蔡家妹子就是被夫君拿来当枪使了?』黄月英啧啧有声,不知道是表示称赞还是表示愤慨,『夫君还是真舍得……』
斐潜有些哭笑不得,这个不是事件的重点好不好?难道不应该更关注一些无辜死去的牛四夏么?斐潜记得当年黄月英还给了牛四夏一柄修正的农具,所以才特别和黄月英说一下这个事情,却没有想到黄月英的关注点,从头到尾就没有在牛四夏身上……
『其实多半是那个王氏女在做的……』
斐潜略微解释了一下,却没想到不解释还好,一解释就只见黄月英的耳朵似乎『唰』的一下竖立起来,紧紧盯着斐潜问道,『这又是何人?』
斐潜伸出手来,在黄月英的脑门上弹了一下,『想什么呢?!就是那个王氏女姎……放在蔡氏身边,主要还是真的能走得下去看……要不然就直尹监那些衣食锦绣的贵女,又有几个会在意贫苦黎民如何?』毕竟王姎墨家出身,否则一般的士族女子和普通百姓之间,多少还是有些阶层隔阂的。
『倒是你……』斐潜转过头来问黄月英,『都这些时日了,不是已有模型了么,怎么未见实体?』斐潜问的模型和实体,是车船,或者说车轮船。
船,是非常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
早在华夏远古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最早的船,独木舟。
华夏算是世界上较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且有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的记载,当然,也有后人说那所谓的『海』,或许只是大一些的湖泊或则沼泽。但是不管怎样,人类的步伐从陆地到水中,这自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
黄月英揉了揉脑门,有些郁闷的嘟着嘴,『漏水……』
『什么?』斐潜没听清楚。
『我说,会漏水!』黄月英用手比划着,『虽然轮轴孔洞高于水面,然而用翻板轮转之时,难免会带进一些水来,然后淤积在舱内……若是将翻车轮板做的高了,漏水倒是少了,但是船身又不稳,稍有风来,便是侧倾……』
汉代的轮船技术,已经有了船舵和船锚,但是车船的技术却是到了唐代的时候才算是比较成熟起来。其中一份的原因就是西汉东汉乃至于三国,主要都是集中在了北面领土上,对于南方多水系多丘陵地带的开发,则是在晋国南下之后,迫于当时形势才对于造船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对于斐潜当下来说,如果从川蜀到关中,全程走山道,盘旋而行,一个是运输能力受到人力马力的限制,而来路程比水路要更加的远,所以开发水运轮船技术,自然就交到了黄月英头上,而领先了汉代一个朝代的车船,自然就成为了当下最佳的选择。
虽然说车轮船依旧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不能进入浅水区域,也不能入海,但是对于需要往返上下游,逆流顺流都要走的商队来说,却是一个恩物。载重大,转运多,斐潜只需要在一些关键阶段,比如船只无法通行,或是航行有危险的地方改成陆运,就可以大大节省人力马力,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政令的时效,地域的控制,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车轮船现在这个阶段,自然是不可能用什么蒸汽来驱动的,而是采用了汉代已经比较成熟的翻车水车的技术,以人力踩踏来驱动,而这样的在斐潜认为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一加一的用在了船只上面,原以为应该是水到渠成,却没想似乎又出现了问题……
『走,到昆明池去看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大汉参律院政事堂中,参律肃政大夫韦端一脸烦躁的坐在直堂之中,频频望向直堂的门外。
时辰显然还很早,天色都没有完全明亮起来。
昨日听闻左冯翊之中,直尹监发现有人怠慢赈灾,糊涂办事,然后将情况直递骠骑府之后,韦端一打听,就有些坐不住了,今日早早的到了参律院中,左看看右看看,好不容易等到了骠骑政事堂打开了大门,开始办公了,又坐了片刻,便实在是按捺不住,站了起来,便直奔骠骑府衙而来。
今日政事堂值守的是荀攸,见韦端突然而来,心中已经略有猜测,有心不理会吧,但毕竟是今日值守,于是便问道:『参律登室,可有何事?』
『这个……』韦端左右看看,然后趋进了一些,低声说道,『卑职听闻郑县一事……不知主公……』
郑县县令虽然不姓韦,但是和韦端关系却也不错,除了有些七拐八扭的亲属联姻之外,平常多少也有些孝敬,至少韦端当上了参律肃政大夫之后,就送了不老少的东西来。
荀攸听了,脸色顿时一沉,『政事堂乃国事为重,岂可风闻而言琐碎?』
『但请令君稍允方便……』韦端听到这话,脸上也露出几分尴尬,再作拱手施礼,哀求道。
荀攸已然拂袖,『且去!若主公问询,自然相召,若无要事,休来叨唠!』
韦端忐忑不安,心中略有些觉得不妙,但是又觉得应该不至于牵扯到他,大不了到时候就像是割了薛兰的那一条尾巴一样,再割一次也就是了,所以看着荀攸不理会他,几度欲言,最终还是略有些心慌的离开了政事堂。
还没等走出政事堂,迎面撞见了庞统挺着肚子阔步而进。庞统抬眼看见了韦端,脸色顿时一沉:『参律欲往何处?』
『卑职……在下……』韦端见到了庞统,顿时就跟老鼠见到了猫一样,大气都不敢出。倒不是说庞统的官威比荀攸更重,而是因为韦端知道,庞统在骠骑之处的分量更大一些,自然不敢随意应付,『卑职听闻郑县……』
没等韦端说完,庞统冷哼道:『委任之前,不明答于堂中,事发之后,又假言于暂寄?国之重任,民之权柄,宛如儿戏一般!主公乃谦谦君子,奈何愚蠢之辈欺之以方也!参律今来,可是贪腐之律已有定论?』
韦端低下头,眼珠乱转,『这个,还需些时日……』
庞统语气更加恶劣:『主责未了,还有闲情他论?参律真是好悠闲!主公亦将登堂,参律不妨暂留于此,共饮清茶如何?』
韦端连连摆手,说道:『卑职只是刚好经过政务堂,心念二位令君,故而前来请安尔,焉敢打搅主公……这个,卑职即刻便返……告辞,告辞……』说完,便也不敢再做停留,脚步急匆匆的便离开了政务堂。
庞统冷哼一声,然后甩袖子昂然而进。
倒不是庞统故意要做出这样一番跋扈的样子,而是要做事情,自然不可能什么时候都是好好先生。尤其是当下西京尚书台。
尚书台,自有这个职务开始,就是皇帝用来钳制丞相之地,位低而权重。汉武帝时期,为进一步强化君权,政事不专任二府,也就是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故而下令让尚书台主管文书,省阅奏章,传达皇帝的命令,因此地位逐渐重要。
汉光武帝刘秀时期,鉴于西汉晚期的权臣专政,也是有意削弱相权,虽然将太尉、司徒、司空再列居三公高位,几近于宰相之位,但是实际权力则逐渐移于尚书台之中。大兴扩充尚书台的人员编制,最终形成了组织复杂的一个庞大机构,也成为政府的中枢神经系统,亦号称中台。
这样的位置,谁不眼红?
身处漩涡之中,虽然位不如三公,但是权柄比三公还重,本来就不是什么人望加身的职位,不管是在职还是在野,都眼睁睁的盯着,若是资历厚重的倒也可以不用担心这些,毕竟在汉代,名望多少还是有些作用的。
但是庞统么,自然是谈不上多少资历。年岁也不高,也不是按照官场道路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因此作为尚书台令君,肯定会引得一些人不满和非议。
这些不满和非议,却是庞统所需要的。因为庞统知道,骠骑将军斐潜的名声要清白的,要高尚的,要仁德的,那么政治之中,会有纯粹的清白,高尚,仁德么?
那些黑暗的,卑劣的,凶残的事情,又去了哪里,又由谁来做?
所以,那些斐潜不好办的事情,庞统他来办,那些斐潜不好杀的人,庞统他来杀,这是庞统的觉悟,也是庞统的负担。有谁愿意天天被人背后指着骂?又有谁不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该做的事情,依旧要做,其他官吏对于他的观感如何,庞统不在乎,因为他知道,这些事情,从他跟着斐潜的那一天开始,就是他的责任,他所要做的事情。
进了政务堂,荀攸抬眼看了看庞统,手中没有停,只是点了点头,算是见礼了。
庞统也微微点头回礼,然后在另外一侧坐下,挥挥手先将堂内闲杂人手都赶了出去,然后说道:『主公奋而平灾,奈何又生人祸!此番种种,将主公之恩,置于何地?』
荀攸将手头上的行文批复完,然后放下了笔,也是苦笑了一下,说道:『郑县县令先是抚恤亡者,后又责了主薄,判罚小吏过失之罪,小吏当夜便自悬于狱中……倒是抹得干净平稳……』
庞统冷笑道:『此等龌龊小吏,多是替死之人!若是深查,定有侵占,挪用之事!』
这种伎俩,在官场上简直就是再常见不过,知道上头要查了,然后都安排好了替死鬼,若是什么都没查到,自然各自欢喜,替死鬼便暂且收着养着,等下一次再说,若是查出什么问题来,便全数往替死鬼身上一推……
反正死人不会替自己辩解,追查也追查不下去,等到风头过去,自然又是一条捞钱的好汉。
『鱼肉百姓,欺瞒中台,三辅之地,方稳几岁?便有如此凶恶贪腐之辈衍生!』庞统依旧怒声道,『今日贪食灾粮,异日是否连军用也是尽墨?!』
荀攸叹息一声,说道:『今日论之事,乃沉疴旧病也,非一日之寒,亦非一日之功也……』荀攸自然也是知道这些事情,对于贪腐,荀攸同样也是看不过去,但是他觉得若是处置了郑县县令,那么赈灾工作又有谁来做?所以荀攸觉得现在先维持着,至少等郑县将这个事情做完了再进行处理。
政事堂中的荀攸和庞统的意见不怎么统一,但是在骠骑将军府的后院之内,又是另外的一番的光景。
『诸吏之所以怠慢中台,轻率从事,无非公事轻简,虚禄不称,忝受恩养,失之根本也……』斐潜缓缓的说道,『此乃官宦弊端,绝非郑县一人尔。』
虽然很遗憾,但是斐潜听到了郑县发生的事情之后,并没有因此而产生极大的愤慨,甚至没有了当年在雒阳城下悲天悯人的那种伤怀,而是考虑到了阶级和斗争。
黄月英听到斐潜这番话,倒是颇有些认同感,她本身就觉得即便是处理了郑县这一个人,也没有多少的作用,因为西羌打了多少年?大汉在这些年头撸掉的官职还少么?但是一年又一年,贪官还是那么多,腐吏依旧那么猖獗,丝毫不见得又什么减少,处理郑县之后或许会收敛一阵,但是也就是一阵而已……
『孔师言,君子当三省,然为者几何?』斐潜呵呵笑笑,『春秋有变,日月更迭,礼虽常设,难就时宜。大汉之初,少有定制,遇事则增,辄制仪律,至今已是繁琐难引。某虽有心改之,然世道俗众,不免浪言,故用参律。此事全于预料之中,当为之时也……』
『预料之中?』黄月英看着斐潜,『夫君早有意料?』
斐潜点了点头。
太阳之下,原本就没有什么新鲜事。
什么叫做以史为鉴,就是因为历史这个玩意,就是一根螺旋式上升的弹簧,有时候看着就会发现似乎低下和上面,都有一根映照出来的影子一般。
由阶级而制定的律法,本身就是政治形态一个非常严肃且庄重的展现,哪里能够漏洞百出,随意对付,甚至是可以视之不见,肆意解释?
可是问题是,封建王朝之中,就是这么糊涂。
就像是某某专政制度,具体不是看摆在上面的名头,而是要看具体代表专政的那些人的构成,大地主阶级占据主要地位,就是地主阶级专政,纵然叫一个古典皿煮宫合制,也实际上是地主阶级专政,如果说是大资产大企业家占据了代表席位的多数,那么就是……
那么,郑县出了问题,是不是斐潜治下的所有官吏都有问题呢?
也不见得。
但是郑县的事情,却展现出了一个横贯古今中外的历史性的问题。
其实,在贪腐官吏这种最终形态出现之前,还有一个中间的过度状态,就是所谓的怠政懒政。怠政懒政的官吏是不是腐败的官吏,未必能算,但是怠政懒政确实是一种常见的形态,造成的各种后果,也不见得比腐败的官吏好上多少。
怠政懒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想背负责任,利益倒是其次的东西。
就像是后世疫情过后,各个高校开展的所谓『封闭式的管理』的官吏,若说其全数都和高校内部的商贩食肆有利益往来。似乎不是很恰当。或许其中有一些有这样或是那样的利益关系,但是要说全部都有,未免有一杆子打翻全船人的嫌疑。
因此更多的是因为尚书台没有下达明确的政令,那么地方官吏为了避免承担责任,自然宁可选择怠政懒政,至于百姓方便不方面,有没有什么困难,和头顶的进贤冠比较起来,那个更重要,一目了然。
官吏也是人,所以人性之中有趋利避害的倾向,也就很自然。所以遇到类似于郑县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老百姓试图和官吏摆事实讲道理,有用么?
牛四夏高呼冤枉,有人听么?
什么时候才有用,才有人听呢?
闹出人命来之后,而且这个人命还要被曝光出来……
若是直尹监当时没去,或是去了没看,亦或是看了没有问,又或是问了又没当回事,但凡其中有一个环节没到位,那么牛四夏就会静悄悄的死在了灌木丛后面,连他家中的亲属,或许也只是认为牛四夏犯了事,或许会击鼓鸣冤,但是更多的默默无闻。
所以根据这个事件说郑县县令一定是贪腐,倒也不一定,就事论事来说,牛四夏事件也只能说明其怠政懒政而已。而在汉代的律法之中,郑县县令既没有犯『惟官』,谈不上什么依仗权势,也没有『惟反』,报私恩怨,自然也算不上什么『惟内』、『惟货』和『惟来』了,所以如果按照汉代律法来说,郑县的县令有罪么?
而在汉代,不称职的官吏,顶多就是撤职而已。
所以,这是郑县县令一个人的问题么?
出了事情,将郑县县令抓起来,杀头以谢天下,即便是能安抚牛四夏,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所谓一罪不二罚。
见到一个抓一个确实能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是那个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对于老百姓来说,自然是希望一遇到什么事情,然后就可以直接解决,但是站在斐潜当下的这个层面来说,他无法也不可能直面他领地之内所有的百姓,逐一的解决百姓所面临的事情……
最好的办法,依旧是解决共性,也就是像是制定贪腐律法一样,制定出关于懒政怠政的相关条例法规出来,才有办法算是初步解决这样的问题。
『所以蔡家妹子就是被夫君拿来当枪使了?』黄月英啧啧有声,不知道是表示称赞还是表示愤慨,『夫君还是真舍得……』
斐潜有些哭笑不得,这个不是事件的重点好不好?难道不应该更关注一些无辜死去的牛四夏么?斐潜记得当年黄月英还给了牛四夏一柄修正的农具,所以才特别和黄月英说一下这个事情,却没有想到黄月英的关注点,从头到尾就没有在牛四夏身上……
『其实多半是那个王氏女在做的……』
斐潜略微解释了一下,却没想到不解释还好,一解释就只见黄月英的耳朵似乎『唰』的一下竖立起来,紧紧盯着斐潜问道,『这又是何人?』
斐潜伸出手来,在黄月英的脑门上弹了一下,『想什么呢?!就是那个王氏女姎……放在蔡氏身边,主要还是真的能走得下去看……要不然就直尹监那些衣食锦绣的贵女,又有几个会在意贫苦黎民如何?』毕竟王姎墨家出身,否则一般的士族女子和普通百姓之间,多少还是有些阶层隔阂的。
『倒是你……』斐潜转过头来问黄月英,『都这些时日了,不是已有模型了么,怎么未见实体?』斐潜问的模型和实体,是车船,或者说车轮船。
船,是非常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
早在华夏远古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最早的船,独木舟。
华夏算是世界上较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且有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的记载,当然,也有后人说那所谓的『海』,或许只是大一些的湖泊或则沼泽。但是不管怎样,人类的步伐从陆地到水中,这自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
黄月英揉了揉脑门,有些郁闷的嘟着嘴,『漏水……』
『什么?』斐潜没听清楚。
『我说,会漏水!』黄月英用手比划着,『虽然轮轴孔洞高于水面,然而用翻板轮转之时,难免会带进一些水来,然后淤积在舱内……若是将翻车轮板做的高了,漏水倒是少了,但是船身又不稳,稍有风来,便是侧倾……』
汉代的轮船技术,已经有了船舵和船锚,但是车船的技术却是到了唐代的时候才算是比较成熟起来。其中一份的原因就是西汉东汉乃至于三国,主要都是集中在了北面领土上,对于南方多水系多丘陵地带的开发,则是在晋国南下之后,迫于当时形势才对于造船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对于斐潜当下来说,如果从川蜀到关中,全程走山道,盘旋而行,一个是运输能力受到人力马力的限制,而来路程比水路要更加的远,所以开发水运轮船技术,自然就交到了黄月英头上,而领先了汉代一个朝代的车船,自然就成为了当下最佳的选择。
虽然说车轮船依旧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不能进入浅水区域,也不能入海,但是对于需要往返上下游,逆流顺流都要走的商队来说,却是一个恩物。载重大,转运多,斐潜只需要在一些关键阶段,比如船只无法通行,或是航行有危险的地方改成陆运,就可以大大节省人力马力,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政令的时效,地域的控制,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车轮船现在这个阶段,自然是不可能用什么蒸汽来驱动的,而是采用了汉代已经比较成熟的翻车水车的技术,以人力踩踏来驱动,而这样的在斐潜认为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一加一的用在了船只上面,原以为应该是水到渠成,却没想似乎又出现了问题……
『走,到昆明池去看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0/196/1075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