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杰小说 > 军史小说 > 诡三国 > 第2663章谁赢谁输

第2663章谁赢谁输

推荐阅读:网游之近战法师妄与她最强之军火商人绝色上门女婿乔梁叶心仪全文斗破苍穹之无上之境乡村传奇都市风云灵飞经

    青龙寺。

    有几个人在一个小院落之内,神色有些慌乱。

    郑玄在这个院落里面闭关。

    郑玄已经有好几天没有走出房间了。

    国渊刚走出来,就被其他人围住,『郑公,郑公如何?』

    国渊沉默了一下,摇了摇头:『师尊还是不愿意停下来……』

    『这要如何是好?这正经正解重要,但郑公身躯也同样重要啊!』

    『就是就是。』

    众人急切的跳脚。

    『要不报给骠骑?』

    国渊思考了一会儿,『可以,此外……我去请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可是与郑公……』

    『这个我知道,』国渊停顿了一下,『不过现在,我们都是小辈,可直言师尊之违者,也就是水镜先生了……你们分出一人去禀报骠骑,我去请水镜先生……其余在此小心伺候,切切不可大意!』

    商议已定,国渊和众人便是分头行事。

    自从人类拿起了第一块石头,制作出了第一柄石斧之后,人类就和工具形影不离了。可以说没有了工具,人类至少有八九成的能力是用不出来,在野外几乎就是任勐兽宰割,但是有了并且善用工具之后,人类就真正的成为了这个星球上的霸主。

    文字也是一种工具。

    青龙寺就是研究,推广这个工具的平台。

    这个平台是斐潜创立的,但不是属于斐潜一个人的。就像是儒家经典有很多是孔子或是其弟子编撰的,但并非意味着这些经典就是孔子或是其弟子个人的。

    儒家起初秉承光扬壮大有教无类的策略,嗯,简单来说就是免费策略,近乎于无偿的传授知识,毕竟一条腊肉就可以无期限的学习,这怎么说都比某些人一个月的保质期要强罢?

    但是很快的,儒家子弟进入仕途之后,就开始琢磨着怎样从平台上垄断,然后捞取钱财权柄了。不是说不能当官赚钱,而是当一个人,或是一个团队,或是一个平台,所有的目的都只是奔着钱去的而将其他方面置之不顾,那肯定就是迟早完蛋。

    郑玄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开始改变了自己。

    郑玄起初来长安的时候,只是想要给他,以及给他的弟子找一个晋升的台阶的。

    当然,也是为了躲避战争。

    普通百姓,别看嘴上叫嚣着如何,但是真面对战争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会喜欢。

    郑玄也不例外。

    他厌恶战争。

    袁绍和公孙瓒的争斗,在郑玄眼中,都是不义的。曹操挟持天子,是不忠的,而在关中的斐潜,虽然说也有些不忠不义的苗头,但是比较轻微,就像是汉灵帝时期的各地太守诸侯一般,说不忠不义么,确实也有这个各地太守多少也有,但是至少表面上是尊天子的……

    一开始到长安的时候,郑玄还试图融入斐潜的政治圈子里面,企图影响斐潜,让斐潜走向『正确』的道路,但是没想到郑玄他到了长安之后,反倒是被斐潜拉着进了青龙寺,然后就陷在其中,出不来了。

    随着关中三辅周边的威胁消除,整个关中包括周边的地带都迎来一段和平期。在这个和平期之中,关中三辅和周边的百姓都享受到了一段最为惬意的生活,尤其是对于曾经遭受重大伤害的关中百姓来说,远离战争,就是远离了最为残酷的灾难。

    战争之中,无数年轻的生命就那样消逝。他们本可以在家里,安心的陪着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妻儿,耕作生产,闲暇之时跟朋友们喝酒吹嘘,就像是郑玄的孩子一样,原本应该有更为长久的未来,但是战争带走了一切。

    战争不只是带走了年轻的男丁,也带走其他的人口,有些是被抓做劳役,有些则是因为间接伤害而死亡。每次的战争,基本上各地诸侯都要召集赋税,这些赋税就要分摊压在属地之内百姓的身上,他们的粮食会被强行征收,留下的粮食甚至不够家庭食用,有的甚至眼睁睁的看着孩子饿死。

    人打光了,耕地变得荒芜,没有了后续的耕作,自然就出现粮食短缺的大问题,那些诸侯们只想着让自己的领土更大,却没有想着底层那些用树皮草根来充饥的百姓.……

    郑玄对于其他的诸侯都很失望,认为斐潜才是一个算得上比较好一些的诸侯。至少在斐潜治下的百姓,生活得比较幸福。

    如今的关中三辅,享受了数年的太平,再加上斐潜的用心经营,呈现出非常的繁荣趋势。没有战乱困扰的辛勤华夏百姓,是非常能吃苦的,尤其是那些定居下来的流民,更是倍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关中三辅的百姓不必再拿出活命的粮食来支援战争,也不会无偿的将大批的年轻人送往战场,反而是因为军务的福利太高而争抢着报名,这让郑玄不由得万千感慨,也更加意识到了斐潜的不同。

    或许只有斐潜,才能做到这一切。

    关中的官吏虽然也有偷懒的,甚至还有恶劣的,但是整体上和山东那边的官吏完全不同,他们是能讲道理,讲律法的,不会胡作非为,那些凶残剥削胆敢乱来的乡绅都被收拾了,剩下的恨不得将自己是个好人直接写在头顶上。

    郑玄经常坐着车到乡野之中,看着庄禾成长,看着农夫忙碌,看着孩童在树下嬉戏。

    每当这个时候,郑玄就很开心。如此发展下去,不出十年,顶多二十年,就能再现大汉的盛世了。只不过郑玄觉得自己可能是看不到那一天了,可是郑玄依旧能想象到,到了那个时候,天下定然是非常的繁荣,百姓都很富裕,说不得家家户户都能坐得上马车,在耕地里有牛拉犁,在民宅里有鸡鸣犬吠。

    有衣有食,有笑容。

    这就很好了……

    所以郑玄更加迫切的想要留下一些什么,他觉得他在政治民生上无法给与斐潜更多的帮助,因为他发现斐潜做得比他原先设想的都要更好,所以只能是在文学上给斐潜留下些点东西。

    至少郑玄觉得在文学方面上,他不比蔡邕差多少。他有这个信心。

    郑玄想要留下的东西有很多,不仅仅是经文的注解,还有古今经文的差异变化,甚至对于学宫的未来制度发展,都想要写下来,留下来……

    要写的东西很多,可是郑玄的精力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有时候不由自主的就会打盹。

    他痛恨自己居然会打盹,可是他无法控制这一点,即便是他主观上多么的抗拒,但是在他疲倦的时候就会随时进入打盹的状态。

    打盹的时间不长,或许是一息,或许是一炷香,但这个事实让郑玄很是难堪。因为在郑玄的观念里面,打盹是偷懒的人才会做的事情,他已经一辈子都没有打盹,没想到临到老了,却开始打盹了。

    越想要改,却越是无法改,郑玄最终无法接受这一点,他把自己关了起来,不见外人,不分日夜的开始赶工,要将他所知晓的东西写下来,留下来。

    郑玄一闭关,好多人都有些担心。

    司马徽来了,到了郑玄闭关的门外,沉默了一阵之后,上前叫门。

    郑玄有些意外,但还是不愿意开门出来,他在门内询问司马徽的来意。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司马徽并没有计较郑玄闭门,『如车远行,急则易覆。不如缓步,见山川之美,亦让舆马暂歇,查补损耗,便于将行,不亦说乎?』

    门内的郑玄沉默了一会儿,感慨的说道:『若闲暇之日,山川自是秀美,如今追兵急甚,若是下车,恐再无上车之时也。』

    司马徽笑道,『好,好,郑公当下缓行,与某语之,可有覆者?』

    『虽无覆,亦无进也。』郑玄回答道。

    司马徽摇了摇头,然后意识到郑玄看不到,便是说道:『非也。郑公之车,疾驰如意,然余人御之,恐不能疾如公也,又当如何?』

    『当缓之,寻良驭者驱之……』郑玄回答道。

    司马徽哈哈大笑起来,『好好,郑公亦言当缓……何不以身作则?』

    郑玄又是沉默了半响,无奈的拉开了门,『水镜先生……』

    司马徽笑着,伸手相邀,『老夫陋居,当以郑公而辉之。请……郑公急行,老夫于道旁观之,亦有感悟,不知郑公可愿一见?』

    『自当请教。』说到文学上面的事情,郑玄很是认真。

    司马徽笑着,点头,然后请郑玄一同登车,到了城郊的司马庄园之处。

    说起来,这是司马徽第一次邀请郑玄到司马庄园。

    当然,这也是郑玄第一次到司马徽的庄园之内。

    虽然说在骠骑之下,郑玄和司马徽两个人没有见面就相互扯脸皮吐口水,但是实际上不管是郑玄司马徽,亦或是其他的人都知晓,郑玄和司马徽之间是有一些矛盾的。

    他们虽然在青龙寺之中合作,但是同样也有不少的分歧。

    而这一次,郑玄和司马徽坐在了同一辆车上。

    『善也,此处风光上佳,诚为修心养生之所也……』郑玄既然出了门,也就将之前的略放下了一些,看到司马庄园之处的风光,也不由得赞叹起来。

    司马徽笑着说道:『郑公既好之,此处便赠于郑公就是!』

    『不必如此。』郑玄摆手说道,『某即便是隐于山野,心亦难静,何必辜负这青山绿水?』

    『盖因郑公之急,未止而观也。』司马徽一边笑呵呵的说道,一边吩咐仆从去准备食物酒水等物。

    入了厅堂,郑玄就看到在一角之处的书架还有书桉上都是摆满了书卷,竹简,木牍。

    司马徽当然也有书房,但是司马徽并没有那么讲究,所以基本上到处都是书,不仅是在书坊内有书,在厅堂内有,在卧室内也有。

    郑玄上前,随意的拿了一本,翻看了两页,然后不由得看了一眼司马徽。

    司马徽点了点头,『公所注也。』

    郑玄笑了笑,放下了手中的书简。

    『才之不足者,非愚也,乃有斧而以柄凿之,有钓而以竿刺之……人如是,文亦如是……』司马徽缓缓的说道,一边示意侍从上茶,一边拍了拍在桌桉上的几本书,递给了郑玄,『老夫不才,亦欲授人以渔,故写此篇,还请郑公斧正。』

    历史上司马徽可没有像郑玄一样留下大量的文献。或许也有,但是因为司马徽客居荆襄,结果荆襄后来被三家给拆了,司马徽不得不逃回河内,所以即便是在荆襄有写一些什么,多半也带不走。

    不过现在司马徽在长安之处,或许是因为生活安稳了,或许是因为郑玄刺激了,或许是因为青龙寺的需求,司马徽也开始写关于他的一些思考,一些人生所得。

    比如关于天下混乱的原因,司马徽表示是因为分封制度引发的。司马徽将大汉初期和当下结合起来,认为对于地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导致其产生了不应有的野心,最终导致了战乱。

    司马徽还探寻了生产力,嗯,当然,司马徽写的是『物产所出』和战争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战争需要『物产所出』,并且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物产所出』,如果说不能够获取足够的『物产所出』,就不应该发动战争,而是应该采取其他的方式。

    除了这些政治方面的问题之外,司马徽也写了一些关于哲学上面的问题,就像是人生三问,基本上都会有的,只不过和郑玄的天人和君臣不同,司马徽更偏向于黄老的福祸相依,更重自然,同时还涉及了一小部分的天文星象方面的问题。

    郑玄看着,看得很仔细。郑玄老花眼,视力已经不是很好了,所以他需要将书拉得很远,然后眯着眼一点点的看。郑玄从坐下来,到读完一卷司马徽写的文卷,用了好长时间。

    而司马徽的文卷,并不只有一本。

    在这期间,司马徽也陪在旁边,沉默着,捋着胡须,没有去打搅郑玄。

    喜欢读书的人都知道,遇到一本好书,便是喜欢一口气读完,要是半途被人断了,寄刀片是小事,怒火冲天想要循着网线去真人PK的都有。

    郑玄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甚至忘记了饥饿,他一直看到太阳西落,光线已经有所不足,有仆从点上了火烛,但是依旧无法让郑玄看清楚的时候,才很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将书卷放下,轻轻抚摸了一下,用书签夹在了中断的地方,『好啊,写的真好啊……』

    司马徽微笑着,捋着胡须。

    郑玄在司马徽的家里住下了,他和司马徽一起吃了饭,然后坐在后山之中欣赏着月色,他们两个之间什么都没有说,因为郑玄还没有将司马徽的书完全看完。

    第二天,郑玄又是看了一整天。

    评价也依旧是『好』,但是具体怎么好,亦或是有什么不好,郑玄还是没有什么其他的言语。

    第三天,郑玄终于是看完了。

    司马徽开始有点紧张。

    前两天得到了郑玄的评价,别的不说,至少让司马徽觉得自己写的不错。即便是司马徽之前一直把郑玄当成敌人来看。反过来郑玄倒是没有将司马徽当成是对手,因为对于郑玄来说,他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上,而在那个位置已经不需要打到谁才能彰显力量霸占地盘了。

    只不过思想方向上面的问题么,总是要分辨一二的……

    这或许也是二人最终的争论。

    谁赢,谁输,就或许代表着谁的思想最终留存。

    司马徽写出来的书卷,思想上是偏向于黄老的。毕竟司马徽和庞德公的关系很好,而庞德公毕生都是在研究黄老,所以司马徽偏向于老子庄子也很自然。讲究修身养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政治观点也都是倾向于修养生息,无为而治。

    在很多时候,司马徽喜欢说『好好』的口头禅,并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他平日里面秉承的就是黄老的思想,是属于休养生息无为而治,不喜欢争斗,就像是曾经一次有人误认了司马徽家中的猪,认为司马徽的猪就是他家走丢的,司马徽便是一句话都不争辩,让那人带走了猪。后来那人又找到了自己的猪,便是连忙牵着司马徽的猪前来道歉,司马徽不仅没有责怪那人,反而向那人道谢,表示感谢他送回了自己的猪。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在司马徽的战争军事理论当中,又是以『物产所出』为标的的,这或许是因为司马徽到了长安之后,受到了斐潜的一些观念的影响,这种趋利模式,多少有些违和。

    只不过战争军事方面么,郑玄没什么可以说的,毕竟他厌恶战争,所以他对于战争军事方面的东西没有任何的研究兴趣,所以对于司马徽表现出来的比较违和的这一点,郑玄也没有什么意见,反倒是对于司马徽和郑玄自己在学说学术上面有些重合的地方,更加感兴趣一些。

    两个老人探讨着,在谈到该让百姓休息,给与百姓足够的修养时间,应该减轻税赋徭役,增加一些福利保障之类的时候,两人一言一语都默契,笑着拍着手,就像是弹了多年的曲调,终于是找到了懂得欣赏的知音。

    可是论及今后大汉应当推行的政治制度的时候,两个人就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然后就爆发了争论。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0/196/1091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