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9章民
推荐阅读:网游之近战法师、妄与她、最强之军火商人、绝色、上门女婿、乔梁叶心仪全文、斗破苍穹之无上之境、乡村传奇、都市风云、灵飞经、
长安之中,三辅之内,开始动员地方兵卒参加战争了。
这些地方兵卒,多数都是退役,或是参加过一定基础训练的兵卒,只需要稍微强化训练一下,就可以很快的适应战事需求。
这批兵卒的兵饷和其他普通兵卒是一样的,同样也享受战时功勋的累积奖励。
在动员征召的时候,有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争斗的现象,为了证明自己还有能力上战场,一些平日里面好脾气的,也脸红脖子粗的与人相争,为的就是自己能有一个名额。
毕竟骠骑麾下兵卒退伍的待遇,着实让不少人眼红。
虽然有一些习性不好的人,会在短时间内把自己退伍的安家费花得干净,但是不管是这些人自身,还是他们身边的民众,都不会觉得这是骠骑的错,因为绝大多数的退伍兵,都是或多或少的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生命轨迹,有了一定的财产积蓄。
从无到有,是最难的一件事。
在大汉,以及后续很长时间的封建王朝之中,越是稳定,便越发的没有让百姓改变自身阶级的空间,范进中举之所以会成经典,孔乙己的长衫之所以不敢脱,就是因为社会的容错率太低。在一个容错率非常低的封建王朝之中,士族子弟可以逍遥自在的游学,创业失败,但是普通百姓只要脱下了长衫,之前在学宫之中连续的个人简历就立刻会中断,成为废纸一张!
故而,丁举人的孩子即便是个秀才,也可以通过举孝廉得到县长职位,而孔乙己就只能正视自己长衫下薄弱的身板,明白什么叫做封建阶级不可逾越,不该想的别妄想。
斐潜之所以在军制上得到了普通百姓的热烈拥护,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斐潜让普通百姓看见了可以摸得到的未来,无论是生还是死。
这和后世的养老金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维护社会稳定,激励民众奋斗努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中三辅连续几年吸收了大批人口后,其中一些人陆续给原来的家乡传回信息。于是在山东之中,关中三辅自然也有了一些属于民间的『名气』,特别对贫苦的百姓有了很大吸引力。在山东制度没有改进,压迫依旧惨烈的这几年,即便是没有战乱,依旧产生了很多逃荒的流民,传说中能吃饱饭的关中三辅就成了这些流民的首选。
这也是使得山东逐渐不满斐潜的原因之一。
严格来说,山东之地并不是真的就支持曹操打赢斐潜,但是他们绝对支持维持山东的政治结构稳定不变,再续三五百年不动摇,如果可以通过这样一场战事,既限制了斐潜继续推广新政蛊惑人心,又可以让曹操专心于外,不在内部找他们麻烦,那简直就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对于这一次的征召,民众的踊跃,也使得长安三辅之中某些人彻底闭上了嘴。
而且为了不妨碍春耕,荀攸还特意控制了前来报名的人数,进行了一定的筛选。毕竟今年的春天不是很友好,虽然长安对于倒春寒已经有了应对的经验,但是依旧还有一些田亩受到了灾害。
枣祗也忙着带着农学士在长安三辅四处检查耕田情况,让受到灾害的耕田及时补种一些其他的庄禾,比如高粱。虽然高粱比起粟麦来更不好吃,产量也较低,但多少也是粮食。
同时因为倒春寒的现象再次出现,不管是民居还是暖棚,都需要大量的砖瓦,这使得对于砖瓦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在秦岭山脚下的制砖工场内几乎是没有停过工。
而这些摆脱了农业限制的工人,也拥有了比农业人口更高的消费能力。
家具,衣服,食物等服务于工人需求的产业,也是在蓬勃发展。
这就使得长安三辅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让那些传统士族子弟无法理解的现象。明明在潼关之处打得不可开交,可是在长安三辅之内似乎并没有受到战争的多少影响……
这的确当不少人觉得诧异,难以理解。
长安之中闲散人韦康,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正站在戏台上,振臂而呼的,那个穿着一身普通兵卒盔甲的年长者……
这名穿着盔甲的人,明显是有些苍老,他已经超过了可以上场厮杀的界限。
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廉颇。
但是除了上战场肉搏厮杀之外,其实还有一些工作适宜这一类有战场经验,并且是忠心拥护斐潜的人的……
那名老卒用他沙哑的声音大吼着,『胜利属于大汉!属于骠骑!』
一群报名征召的退伍兵也跟着振臂而呼,『胜利属于大汉!属于骠骑!』
情绪是会感染的,在连续几声高呼之后,就连在附近经过的百姓也纷纷的加入了响应的队列之中,场面顿时十分的热闹。
『是谁给我们的战袍?!』
『是骠骑!』
『是谁给我们的兵饷?!』
『是骠骑!!』
『是谁给我们的胜利?!』
『骠骑!骠骑!!』
『骠骑!万胜!万胜!骠骑!』
『哦哦哦……』
韦康又脸色复杂的看着他们。
他今天只是出来闲逛的,毕竟他已经有很长的时间都闷在家里了,但是他没想到才刚出来不久,就看见了让他心中越发堵得慌的情景。
说实话,韦康现在谨小慎微,谨言慎行,没办法天天将我爸是韦端挂在嘴边,难道就舒服快乐么?
显然不可能。
可是在眼前如此的氛围之中,韦康只能紧紧的闭上嘴,连呼吸都不敢大声,他害怕万一从嘴里蹦出了一些什么不妥的词语来,说不得就被这些狂热的家伙直接捶成生活不能自理……
像是他弟弟一样。
直至等韦康默默的走过了很远,回头再看喧嚣的戏台和人群的时候,韦康才缓缓的,有些艰难的吐出一口气。
他太难了。
和韦康一样难的人还有很多,他只是这一段时间以来,在长安三辅之中原本士族子弟的一个缩影。韦康的不适应,是因为韦康不想要改变。
这和纯粹的『脱』下长衫并不相同。
毕竟想要『脱』,先要有得『脱』。
对于韦康这样的人,斐潜还是非常宽容的,并没有站在高处讥讽,也没有表示给韦康一个日赚九千的机会还不好好把握,而是提供了另外一件长衫,只可惜韦康一直都不愿意换上而已。
毕竟当下整个大汉环境就是如此,能穿长衫的依旧很少,并不像是后世明清时期,长衫成为了皇帝的新衣,以为有穿上,实际上并没有,也就根本谈不上脱不脱。
当然,也有一些士族子弟如同杜畿一般,适应了新时代的变化,并且投身其中。
至于大汉当下这个时代的民众百姓,在更多的时间内就是茫然的追随者,并不清楚政治的变动,制度的变化,他们更多的只是知道每天吃的饭穿的衣烧的柴火是不是比原来更便宜更好了,还是更贵更差了……
『都他娘的怪枣子敬……』
韦康远远的看着,然后低声嘟囔。
韦氏家族是比较崇尚传统的,所以他们的产业自然也是传统的农业相关居多,可是枣祗对于关中三辅的农业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使得韦氏,以及类似于韦氏这样扑在农业上吸血敛财的家族,收益率明显下降了。
民众有了更多的吃食,就有闲工夫思考这个,想着那个,怨气也比较容易被安抚下来,所以当老兵在戏台上高呼骠骑的时候,也才有那么多的百姓会跟着喊,否则肚中空空,饥火难耐,哪有什么时间和精力来喊口号?也使得在某些时候有人想要煽动这些三辅百姓,结果不是根本没人听,要么就是直接被一顿胖揍。
世道艰难啊!
韦康感慨万千。
要知道,往常春耕过后,青黄不接的时候,是韦氏他们最开心的时间,因为这个时候会有大量的农夫因为没有储蓄,不得不来找韦氏进行借贷,而且还要感谢韦氏,毕竟只有大善人才会愿意借钱给他们。
这些地方兵卒,多数都是退役,或是参加过一定基础训练的兵卒,只需要稍微强化训练一下,就可以很快的适应战事需求。
这批兵卒的兵饷和其他普通兵卒是一样的,同样也享受战时功勋的累积奖励。
在动员征召的时候,有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争斗的现象,为了证明自己还有能力上战场,一些平日里面好脾气的,也脸红脖子粗的与人相争,为的就是自己能有一个名额。
毕竟骠骑麾下兵卒退伍的待遇,着实让不少人眼红。
虽然有一些习性不好的人,会在短时间内把自己退伍的安家费花得干净,但是不管是这些人自身,还是他们身边的民众,都不会觉得这是骠骑的错,因为绝大多数的退伍兵,都是或多或少的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生命轨迹,有了一定的财产积蓄。
从无到有,是最难的一件事。
在大汉,以及后续很长时间的封建王朝之中,越是稳定,便越发的没有让百姓改变自身阶级的空间,范进中举之所以会成经典,孔乙己的长衫之所以不敢脱,就是因为社会的容错率太低。在一个容错率非常低的封建王朝之中,士族子弟可以逍遥自在的游学,创业失败,但是普通百姓只要脱下了长衫,之前在学宫之中连续的个人简历就立刻会中断,成为废纸一张!
故而,丁举人的孩子即便是个秀才,也可以通过举孝廉得到县长职位,而孔乙己就只能正视自己长衫下薄弱的身板,明白什么叫做封建阶级不可逾越,不该想的别妄想。
斐潜之所以在军制上得到了普通百姓的热烈拥护,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斐潜让普通百姓看见了可以摸得到的未来,无论是生还是死。
这和后世的养老金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维护社会稳定,激励民众奋斗努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中三辅连续几年吸收了大批人口后,其中一些人陆续给原来的家乡传回信息。于是在山东之中,关中三辅自然也有了一些属于民间的『名气』,特别对贫苦的百姓有了很大吸引力。在山东制度没有改进,压迫依旧惨烈的这几年,即便是没有战乱,依旧产生了很多逃荒的流民,传说中能吃饱饭的关中三辅就成了这些流民的首选。
这也是使得山东逐渐不满斐潜的原因之一。
严格来说,山东之地并不是真的就支持曹操打赢斐潜,但是他们绝对支持维持山东的政治结构稳定不变,再续三五百年不动摇,如果可以通过这样一场战事,既限制了斐潜继续推广新政蛊惑人心,又可以让曹操专心于外,不在内部找他们麻烦,那简直就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对于这一次的征召,民众的踊跃,也使得长安三辅之中某些人彻底闭上了嘴。
而且为了不妨碍春耕,荀攸还特意控制了前来报名的人数,进行了一定的筛选。毕竟今年的春天不是很友好,虽然长安对于倒春寒已经有了应对的经验,但是依旧还有一些田亩受到了灾害。
枣祗也忙着带着农学士在长安三辅四处检查耕田情况,让受到灾害的耕田及时补种一些其他的庄禾,比如高粱。虽然高粱比起粟麦来更不好吃,产量也较低,但多少也是粮食。
同时因为倒春寒的现象再次出现,不管是民居还是暖棚,都需要大量的砖瓦,这使得对于砖瓦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在秦岭山脚下的制砖工场内几乎是没有停过工。
而这些摆脱了农业限制的工人,也拥有了比农业人口更高的消费能力。
家具,衣服,食物等服务于工人需求的产业,也是在蓬勃发展。
这就使得长安三辅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让那些传统士族子弟无法理解的现象。明明在潼关之处打得不可开交,可是在长安三辅之内似乎并没有受到战争的多少影响……
这的确当不少人觉得诧异,难以理解。
长安之中闲散人韦康,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正站在戏台上,振臂而呼的,那个穿着一身普通兵卒盔甲的年长者……
这名穿着盔甲的人,明显是有些苍老,他已经超过了可以上场厮杀的界限。
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廉颇。
但是除了上战场肉搏厮杀之外,其实还有一些工作适宜这一类有战场经验,并且是忠心拥护斐潜的人的……
那名老卒用他沙哑的声音大吼着,『胜利属于大汉!属于骠骑!』
一群报名征召的退伍兵也跟着振臂而呼,『胜利属于大汉!属于骠骑!』
情绪是会感染的,在连续几声高呼之后,就连在附近经过的百姓也纷纷的加入了响应的队列之中,场面顿时十分的热闹。
『是谁给我们的战袍?!』
『是骠骑!』
『是谁给我们的兵饷?!』
『是骠骑!!』
『是谁给我们的胜利?!』
『骠骑!骠骑!!』
『骠骑!万胜!万胜!骠骑!』
『哦哦哦……』
韦康又脸色复杂的看着他们。
他今天只是出来闲逛的,毕竟他已经有很长的时间都闷在家里了,但是他没想到才刚出来不久,就看见了让他心中越发堵得慌的情景。
说实话,韦康现在谨小慎微,谨言慎行,没办法天天将我爸是韦端挂在嘴边,难道就舒服快乐么?
显然不可能。
可是在眼前如此的氛围之中,韦康只能紧紧的闭上嘴,连呼吸都不敢大声,他害怕万一从嘴里蹦出了一些什么不妥的词语来,说不得就被这些狂热的家伙直接捶成生活不能自理……
像是他弟弟一样。
直至等韦康默默的走过了很远,回头再看喧嚣的戏台和人群的时候,韦康才缓缓的,有些艰难的吐出一口气。
他太难了。
和韦康一样难的人还有很多,他只是这一段时间以来,在长安三辅之中原本士族子弟的一个缩影。韦康的不适应,是因为韦康不想要改变。
这和纯粹的『脱』下长衫并不相同。
毕竟想要『脱』,先要有得『脱』。
对于韦康这样的人,斐潜还是非常宽容的,并没有站在高处讥讽,也没有表示给韦康一个日赚九千的机会还不好好把握,而是提供了另外一件长衫,只可惜韦康一直都不愿意换上而已。
毕竟当下整个大汉环境就是如此,能穿长衫的依旧很少,并不像是后世明清时期,长衫成为了皇帝的新衣,以为有穿上,实际上并没有,也就根本谈不上脱不脱。
当然,也有一些士族子弟如同杜畿一般,适应了新时代的变化,并且投身其中。
至于大汉当下这个时代的民众百姓,在更多的时间内就是茫然的追随者,并不清楚政治的变动,制度的变化,他们更多的只是知道每天吃的饭穿的衣烧的柴火是不是比原来更便宜更好了,还是更贵更差了……
『都他娘的怪枣子敬……』
韦康远远的看着,然后低声嘟囔。
韦氏家族是比较崇尚传统的,所以他们的产业自然也是传统的农业相关居多,可是枣祗对于关中三辅的农业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使得韦氏,以及类似于韦氏这样扑在农业上吸血敛财的家族,收益率明显下降了。
民众有了更多的吃食,就有闲工夫思考这个,想着那个,怨气也比较容易被安抚下来,所以当老兵在戏台上高呼骠骑的时候,也才有那么多的百姓会跟着喊,否则肚中空空,饥火难耐,哪有什么时间和精力来喊口号?也使得在某些时候有人想要煽动这些三辅百姓,结果不是根本没人听,要么就是直接被一顿胖揍。
世道艰难啊!
韦康感慨万千。
要知道,往常春耕过后,青黄不接的时候,是韦氏他们最开心的时间,因为这个时候会有大量的农夫因为没有储蓄,不得不来找韦氏进行借贷,而且还要感谢韦氏,毕竟只有大善人才会愿意借钱给他们。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0/196/18071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