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柳巷

推荐阅读:山野村色钓系玫瑰婚心叵测震惊开局校花给我生了三胞胎八零军嫂超甜,硬汉老公好撩人错嫁高门,主母难当觉醒后,他成了宗门高攀不起的神我废柴真千金,会亿点玄学怎么了摄政王一身反骨,求娶侯门主母网游:我召唤的骷髅全是位面之子?

    重生之全球首富 !

    “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古人诚不欺我。”姜小白嘴里嘀咕着。

    赵心怡给姜小白飞了个媚眼,让你欺负我。

    吃过早饭,姜小白也没有上班,陪着赵心怡在街上逛着。

    直接就来到了龙城的姜小白服装店。

    龙城的姜小白服装店开在迎泽区的柳巷。

    这柳巷是后来的龙城市商业最繁华的地区。

    柳巷的繁华是从清朝光绪帝的时候繁华起起来的,

    建国以后的二轻商场、妇儿商厦等都在柳巷,龙城人买东西也爱来这边。

    姜小白记得前身小时候没事,也爱来这条街上溜达。

    柳巷的传说和明朝的常遇春有关,柳巷原来就是一条普通的小破巷子。

    当时明朝北伐破元,到龙城以后,龙城凭借着龙城的高大城墙抵挡,常遇春进城侦查,不过,常遇春进城就被人发现了,一场血战,常遇春跑到了一条破旧巷子的小院子里。

    院子里住个老妇女柳氏,救了常遇春。

    救命之恩不能不报,于是他走时顺手摘下一根柳枝,交给柳氏说:“要打仗了,你把这柳条插门上,就能够免受兵灾。

    后来明军果然攻入太原。柳氏眼见战火即起,告诉众邻,各取柳枝插于门首。

    攻入城中的明军士兵,按常大将军的命令,看到门上插有柳枝的院子,便格外小心保护,秋毫无犯。

    战后,众街坊为了感谢柳氏,也为了纪念太原的光复,便把门首的柳枝,植入门前街畔。

    这些柳枝便生根、抽技、发芽、吐翠。插入街头巷尾的柳枝,随着时光的推移,这条不起眼的小巷,绿柳成荫,枝条烟娜,凉爽惬意。变被称为“柳巷”

    从1978年开始,街上的老字号就一家一家的恢复了营业。

    不过进入到1984年以后,柳巷的街头的个体户也越来越多。

    而姜小白服装旗舰店也就是现在柳巷街上的佼佼者。

    姜小白和赵心怡一踏入柳巷就感觉到了这种氛围。

    姜小白服装旗舰店门口不到9点,就已经排起了长队,门口放着太阳伞和一排座椅。

    不过这个时候空荡荡的,没有孕妇和小孩坐着。

    “走,排队进去看看。”姜小白笑着说道。

    赵心怡点点头,有姜小白陪在身边就行,至于去哪她无所谓。

    没一会,就进入了店里,赵心怡这么漂亮的女孩,自然免不了让服务员多看两眼。

    然后看到了赵心怡身旁的姜小白,虽然极力掩饰,还是眼神中流露出一种鲜花插在牛粪上的表情。

    让姜小白想痛下杀手,开除了这货。

    两人在店里逛了一圈,姜小白和赵心怡两人一人买了一件白色的体恤。

    姜小白也没有暴露身份,然后就和赵心怡走出了店铺。

    整体上还是不错的,服务员对待顾客的态度,虽然说达不到后世的那种上帝的感觉。

    但是也算是达到姜小白的要求。

    这个时候刚刚改革开放,金钱至上的观念才刚刚形成,人民当家做主的心态还没有放下。

    就像在一些国营厂子里边,工人不想搭理你厂长的时候,甚至指着鼻子骂你。

    你还开除不了人家,因为人家没有犯多大的错误,不够开除的。

    厂子是人民当家做主的。

    而到了私营企业里边,老板自己一个人当家做主,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滚蛋。

    这是两个概念。

    店里的衣服种类也比较齐全,姜小白观察到,顾客虽然是因为冲着运动服来的,可是到了店里以后被其他服装也吸引了目光。

    一般都会买上一件,两件的,甚至还有些人,在店铺外边商量着买运动服。

    可是进了店里以后,就被其他衣服给吸引了,结果最后花光了身上的钱,出服装店的时候才想起来原来自己要买的运动服压根还没有买呢。

    这就是姜小白服装的魅力。

    从服装店出来,路上又碰到两个卖罐头的点,姜小白看了一眼心里也就有数了。

    在龙城待了三天,姜小白才离开。

    而就在姜小白离开同城的的当天,一路奔波的段志祥也到了张宣县?

    坐上了到建华村的大巴车。

    出了县城以后,看着宽阔的水泥路,段志祥好奇的问道。

    “大姐,你们这里的路怎么这么宽?”

    “那个建华村修的嘞,花了很多钱的。”售票大姐还是很有谈兴的。

    因为段志祥口音一听就不是本地人,看着段志祥的穿着就知道是从大地方来的。

    而且段志祥长得还算是个老帅哥,售票大姐也愿意和他攀谈两句。

    “你是不是到那个建华村的,你要是到那个建华村的话,其实是不用坐这辆车的,县里有建华村拉货车挺的地点,可以直接到建华村,你还能够省下一块钱呢。”

    售票大姐说着。

    “真的,还有这种好事,大姐你能不能够给我说一下这个建华村,我是记者。”

    段志祥从包里拿出了自己的证件给售票大姐看,证明自己不是特务。

    “哎,记者啊,真厉害,还是首都来的,”售票大姐的态度更加好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啥,都是道听途说,其他人也知道。”

    “没事,您知道的给我说说就行。”段志祥笑着道。

    “好,这建华村原来是我们县里有名的穷地方,每年的粮食都不够吃,要从县里拉救济粮吃才能够活下来……”

    等到段志祥在上马乡下车的时候,对于建华村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一个乡镇企业,第一包产到户的村子,第一个富裕起来的村子。

    不光有罐头厂,还有养猪场,饲料厂。

    在乡里坐上了回建华村的拉货车,本来以为司机会知道的更多,能够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可是没有想到上车以后,司机一言不发。

    对于建华村的一切,都不多说,只是让他有事找厂子领导。

    哪怕是段志祥露出了记者证和介绍信,告诉他自己是从京城来的。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1/1592/16156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