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难道,还有高手?
推荐阅读:乡村传奇、都市风云、灵飞经、教主的退休日常、龙啸天下、超神宠兽店、换命后的美好生活、小寡妇二婚娇宠日常[七零]、全职高手、天唐锦绣、
朕真的不务正业正文卷第二百四十六章难道,还有高手?葛守礼从杨博走后,就扛起了监督元辅的职能,只要元辅威震主上,葛守礼都会站出来大声的斥责,哪怕是皇帝是乐意的。</br> 比如万历五年四月,慈庆宫、慈宁宫太监下懿旨让工部衙门,重新修理宫殿,这是皇帝要大婚了,所以修一下宫殿让儿子大婚,而且只修迎面,不修背面,内承运库太监计价十一万七千银。</br> 张居正带着内阁、工部尚书郭朝宾等人上奏说:治国之道节用为先,耗财之源工作为大;慈庆、慈宁两宫俱以万历二年兴工,前岁告完。落成之日,臣等恭诣阅视巍崇彩绚、无异天宫,今未踰三年壮丽如故,乃欲坏其已成,更加藻饰,是岂规制未备乎?</br> 张居正反对修宫来迎接皇帝大婚。</br> 两宫圣母闻讯停止,而朱翊钧则认为可以从内帑支取银钱,但是陈太后和李太后,最终还是不想再添事端,没有允行。</br> 朱翊钧还专门去了两宫和太后分说此事,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而葛守礼怒斥张居正威震主上,皇帝大婚乃是天大的事儿,怎么可以用修省的名义来阻止太后修宫?</br> 户部进大婚大婚铺宫钱粮、各样珍珠计银八万两,足色金二千八百两、九成色金一百两,张居正在内阁,仍以修省名义拒绝,并且还专门面陈皇帝,还拿宋仁宗不喜珠玉劝皇帝节俭。</br> 葛守礼也对张居正的行为提出了质疑,王国光还是将国帑这八万两白银,两千九百两的黄金,送到了内帑。</br> 现在张居正离朝了,葛守礼也不用监视张居正了,他老了,也完全无法处理部事,都察院这个衙门,又是个干仗的地方,葛守礼打算乞骸骨归乡了。</br> “葛公要不去西山和先生为邻?”朱翊钧说起了自己一个打算。</br> 把西山打造成一个离退休明公活动中心,把这些致仕明公聚集在西山,这种做法,其实和当年汉武帝搞出了豪强守陵,是一个法子,防止地方缙绅豪强做大。</br> 葛守礼摇头说道:“陛下,臣是晋党,就不去了。”</br> 张四维和他的同党被送进了解刳院,斩首七百二十八人,但是这晋党仍然是盘大根深,生生不息,作为晋党的党魁,他还是不在京师给皇帝添堵为宜。</br> 万一皇帝要杀王崇古,他葛守礼这个前党魁不是跟着一起倒霉吗?</br> 朱翊钧想了想认同了葛守礼的说法,提笔很久,才朱批了葛守礼的致仕奏疏,他略显怅然的说道:“葛公衣锦还乡,朕准葛公配驿回乡。”</br> “葛公慢行。”</br> “臣,谢陛下隆恩。”葛守礼再行大礼,站起来退出了广寒殿,转身离开。</br> 走出了广寒殿后,葛守礼再次长揖低声说道:“陛下,臣告退。”</br> 朝堂就是这样,有人来就有人走,葛守礼还是很庆幸,自己还能全身而退。</br> 朱翊钧一直看着葛守礼的身影,消失在了宫墙之间,下次再收到葛守礼的消息,怕是讣告了。</br> 大明和土蛮汗之间仍有一战的战争前奏越来越明显。</br> 四月初,土蛮汗纠集重兵六万有余,再次对大宁卫展开了征伐,佯攻大宁卫的同时,兵逼彰武,破大兴、镇静、团山堡,巡按侯于赵在大兴堡率军兵抵抗,不敌退回彰武。</br> 辽东李成梁率兵两千,星夜驰援彰武,而后亲自领兵两万有余,向彰武方向移动。</br> 正如李成梁所言,彰武,辽东锁钥之地,不容有失,这地方地理位置极为关键,而且易守难攻。</br> 侯于赵仅凭一千五百军兵,就坚守到了援兵赶至彰武,土蛮汗图们、速把亥、切尽黄台吉、赤把都儿、扯力克等人再围攻三日,天大雨遮目、马不能行、弓不能张。</br> 土蛮汗真的很想很想夺回彰武,否则冬天到了戚继光的回合,土蛮汗怕是真的滚出辽东了。</br> 在北辽河水势大涨之前,巡按侯于赵、副总兵苏成勋带一千五百军兵冒雨渡河。</br> 侯于赵、苏成勋本欲设伏,阻拦敌人退路,大宁卫总兵王如龙、辽东总兵、宁远伯李成梁正在率军赶来,只要将其拖延三日,就可以围而歼之。</br> 董狐狸在戚继光手上吃过大亏,他一看天下雨,就知道要遭,闯了金顶大帐,让土蛮汗撤兵,土蛮汗若是不肯连夜撤军,他董狐狸就自己走了。</br> 董狐狸鼻子太灵敏了,能在戚继光手下走了几个回合还活得好好的,全靠这一手灵敏的嗅觉。</br> 土蛮汗思虑再三,还是遵从了董狐狸的意见,趁着雨势稍缓,立刻撤退。</br> 要是土蛮汗再犹豫一天,不,哪怕是半天,大明军就能完成合围。</br> 但是董狐狸这厮一看天下了雨,就想起了李成梁在辽阳求雪之事,最终土蛮汗逃出生天。</br> 苏成勋率军再次追击,在大兴堡斩获贼人首级四百三十二人,克复彰武外三堡。</br> 次日清晨,廷议如常召开,主持廷议的人是首辅吕调阳,张居正请了假照顾父亲到现在,都是吕调阳在主持廷议。</br> “兵部为辽东征战将领军兵请功。”吕调阳说出了今日的第一个议题,犒赏,打了胜仗,自然要赏赐。</br> “朕昨日就准了,元辅,这国帑有银子犒赏吗?”朱翊钧已经批准了请功的奏疏。</br> 王国光立刻俯首说道:“陛下,咱们现在有钱了!”</br> 内帑国帑互相讨饭的确不体面,这两年,国帑充盈起来,王国光已经很久没到内帑讨饭了,皇帝一开口,王国光立刻说有钱,这讨饭实在是有失脸面。</br> 朱翊钧点头说道:“内帑仍按惯例给军兵犒赏。”</br> “陛下心系军兵乃大明之幸,陛下圣明。”吕调阳和王崇古、王国光商量了一番,并不打算反对,陛下从万历二年起,就开始从自己腰包掏钱给军兵恩赏了,正如陛下所言,这都成了惯例。</br> “侯于赵什么情况?一个文弱书生,他跟着渡河,添什么乱啊?”朱翊钧看着塘报,侯于赵这家伙,带领军兵守彰武也就罢了,这还主动出击?</br> 侯于赵居然亲自渡河作战,这是超出了朱翊钧预料的。</br> 朱翊钧的确不知兵,但是这北辽河。柳河在大雨中一定会涨水,渡河渡过去,可就回不来了。</br> 渡河是为了阻击敌人,包围战术,大多数都是围三缺一,而侯于赵、苏成勋的渡河地点,是在土蛮汗退兵的地方,是四面合围全歼的架势。</br> 这绝对是最惨烈的地方,兵凶战危,这侯于赵也不知道怕,就那么跟着军兵一起去了。</br> “侯于赵给军兵承诺过,他在彰武就在。”万士和倒是知道侯于赵为什么要渡河去阻拦土蛮汗撤兵。</br> 侯于赵在垦田之后,就跟军兵民说过,他和彰武共存亡,君子重诺,侯于赵渡河阻敌,完全是为了履行诺言。</br> 海瑞十分肯定的说道:“侯于赵重诺守义,忠君体国,有骨鲠正气。”</br> 朝臣们首先肯定了侯于赵的行为是出于灭敌,而不是出于博一时之誉,谁去战场上博名声,那不是嫌命长吗?</br> 贱儒有一个敢,海瑞都给他们磕头送行,开除贱儒籍贯。</br> 戚继光来到了堪舆图前指着柳河这条河说道:“陛下容禀,侯巡按渡河,是为了士气,渡河作战,大雨必然水涨,这一千五百兵出城渡河设伏,后路断绝,一千五百兵面对六万要突围的敌军,必然军心震动,而侯于赵在彰武久任,他随军渡河,则军兵皆知三日之期围困敌军为真,自然奋力杀敌。”</br> “大兴堡乃是侯于赵开辟所得,只要这一千五百兵突袭大兴堡,并且在此地坚守,等到王如龙和李成梁赶到,土蛮汗就真的跑不掉了。”</br> “可惜,土蛮汗还是察觉到了,见雨立遁,未能成行。”</br> 戚继光讲明白了为何侯于赵一定要跟着渡河,因为侯于赵是个文官,而且在彰武垦荒日久,他跟着渡河,对稳定军心有着重要作用,一千五百众阻敌六万,看似愚蠢,但一次攻不下,士气就是此消彼长。</br> 戚继光看来,打仗这件事并不玄妙,就很简单,六万人看似很多,但是士气低落的时候,这六万人还不如六万头猪恐怖,因为人会担忧、会恐惧、会内讧、会忧心忡忡、会投降。</br> 奈何土蛮汗也不是个蠢驴,这见到下雨知道不利骑兵作战,直接就溜了。</br> “如此。”朱翊钧满是笑意的说道:“侯爱卿已经去了三年了,如果战事顺利的话,让他今年进京述职,朕也见见他,战事不顺,就没必要了,吏部知道。”</br> “臣遵旨。”万士和俯首说道。</br> 吕调阳写好了浮票,恩赏军兵、勉励侯于赵、苏成勋等文武,而后请陛下用印。</br> 吕调阳又拿出一本张学颜的奏疏,面色凝重的说道:“辽东督抚张学颜上奏说:土蛮垂涎王号,要挟求封,而将士久苦征战,一闻虏言遂有和戎之望,不知虏来纳款而容其请?臣诚恐媚虏之言。”</br> 戚继光曾经打算一鼓作气拿下全宁卫,典型的军事冒险。</br> 因为他担心万历四年占领大宁卫,是他最后一次出塞作战,而他看辽东局势,一旦土蛮汗这些北虏和建州女真这些东夷勾结在一起,必然成为大明之大祸患。</br> 听闻张学颜所请,戚继光叹了口气,若是朝廷从议,京营今年九月征战,哪怕准备的再充分,也是白准备了,而且京营再动武,恐怕很难很难。</br> 廷议做出决策给土蛮汗封王,也不是没有可能。</br> 张居正父亲去世丁忧离朝,大明也需要稳定,夺回大宁卫,见好就收的风力,也不在少数,边方军兵苦战,也觉得议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br> 谭纶思虑再三说道:“陛下,土蛮汗要挟封王,不过是疑兵之计而已,土蛮汗自诩草原正朔,乃是宗主大汗,常言俺答汗是长生天的叛徒,他真的肯俯首称臣邪?不过摇唇鼓舌,鼓动军心而已。”</br> 马自强则摇头说道:“陛下,臣倒是以为未尝不可,太傅离朝,当下以安稳为主,大军在侧,奸佞之臣必然胆怯不敢生事,这一山不容二虎,一片草原两个王,必然打成一锅粥,大明养精蓄锐,未尝不能以逸待劳得渔翁之利。”</br> 是战是和,就连晋党内部的声音都不统一,葛守礼去见王崇古,就是确定这件事的。</br> 兵部户部主战,而其余三部则是主和,包括了刑部尚书王崇古、礼部尚书马自强、工部尚书郭朝宾,首辅吕调阳,各自的理由都很充分。</br> 主战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br> 主和认为太傅离朝,国朝动荡,还是稳一稳,比较好,只要土蛮汗不犯边,大家各过各的日子便是。</br> 吕调阳也觉得现在不太适合动武,要动武还是把张居正请回来比较妥当,稳定朝局,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军兵们才能奋勇杀敌。</br> 至于吏部尚书万士和,在朝中风向还没明朗之前,指望他表态,那不现实,万士和主打一个见风使舵。</br>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11/11110/92142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