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杰小说 > 军史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三百一十八章 杀倭寇?酒管够!

第三百一十八章 杀倭寇?酒管够!

推荐阅读:人到五十,操劳半生后我不伺候了虚空拼图穿成绝嗣皇帝早死的崽我能看穿万物信息全家把我当狗,这一次我绝不回头!隐龙觉醒1秒1骷髅,我在高考开启亡灵天灾!上门龙婿太子被杀,建立镇武司,马踏江湖穿书七零,炮灰前妻被军官宠坏了!

    朕真的不务正业正文卷第三百一十八章杀倭寇?酒管够!在保暖能力而言,最强的保暖衣物是皮衣,而后是羽衣,最后是棉花。</br>  皮衣之所以抗冻,是因为它的适用性广泛,比如在潮湿的情况下,保暖能力不会大幅度下降,米羽衣和棉花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板结;比如皮衣天然防风,而羽衣和棉花防风能力极弱;比如皮衣的保暖不看蓬松度,而羽衣和棉花需要定期拆洗,保证羽绒和棉花的蓬松。</br>  弹棉花是个体力活。</br>  皮草、亚麻、丝绸、羽绒和羊毛都是比棉花更好的纺织原料,可是这些东西,在某些方面非常的突出,可是成本上造价较高,而且均衡性差,棉,最为均衡。</br>  朱翊钧仍然要推广棉花的原因不仅仅是均衡,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棉花便宜。</br>  棉花是一种极其耐旱的植物,以小麦保证收成为单位计算,棉花用水只需要2.56%就可以获得九成的收获,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棉花也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只比标准田减产两成左右,如果能够保证灌溉,只减产一成。</br>  可是盐碱地的成因大多数都是缺水,基本无法保证充灌溉,盐碱地上减产两成,已经是一个极高的数字了。</br>  就像上次朱翊钧去亲事农桑,看到的岗漠地,可以种植棉花,推广棉花种植的意义,不过是为了让百姓们多一种作物,多一个经济来源。</br>  衣食,都是人活着的基础。</br>  因为有了甘薯、土豆的推广经验,棉花的推广,就变得简单了起来,而主要推广方向,不是松江,而是陕西、陕西行都司,之所以要推广到陕西和陕西行都司是有历史原因,也有自然禀赋的原因。</br>  大约在商朝的时候,棉花传入了中国,那时候,被叫做白叠、织贝,帛币的一种。</br>  在宋朝的时候,才第一次出现了棉这个字,在此之前,都写作绵,棉在宋之前,多数都在西域、云贵种植,一直到了宋末,棉花开始在中原的腹地开始种植。</br>  在陕西和甘肃推广种植棉花,还是大明没有西域,如果有,那朱翊钧一定在西域种满棉花,增加朝廷对西域的经济羁縻。</br>  王崇古真的很擅长做生意,要知道宝岐司在西苑之内,王崇古可不敢往西苑渗透,因为那样会变成张四维第二,王崇古没有任何情报来源的情况下,在廷议中,鼎力支持陛下将画舫投资转移到棉纺的产业链里,就是对风口敏锐的感知力。</br>  朱翊钧和万士和、张学颜详细的商量着关于投资的诸多事宜。</br>  天已经开始渐渐变热,烈日当空,地面蒸腾出了雾气,树叶花草都耷拉着脑袋,而蝉在用力的嘶鸣着,用吵闹告诉所有人,酷暑已到,朱翊钧在武功房里挥汗如雨,盯着面前的木刀尖,而他对练的目标,自然是青年组天下第二高手,骆思恭。</br>  “砰砰!”木刀挥舞出了龙吟之声,碰撞在了一起,朱翊钧一个没留神,被骆思恭给打了一下右肩,虽然有铁浑甲护身,但还是震的朱翊钧生疼,骆思恭已经是青年了,手下的力气极重。</br>  “你赢了!”朱翊钧收起了自己的戚家腰刀,结束了今天的对练,夏练三伏,他从来没有放松过习武之事,倒是再没负伤,毕竟有铁浑甲,只会累到脱力。</br>  骆思恭不思恭,下手毫不留情。</br>  “谢陛下手下留情。”骆思恭还是心里有数的,对练十五局,骆思恭一共就赢了五次,最后这一次,还是陛下放水了,没有让骆思恭输的那么难看而已。</br>  朱翊钧并没有留手,昨天王夭灼折腾到了午夜时分,这早朝起的又早,朱翊钧打到这个地步,的确是没力而已。</br>  “今日如常,每人一只烧鹅。”朱翊钧摘下了兜鍪,宣布了恩赏,每过七天,二十名陪练,每人一只,从不多给,也不少给。</br>  他看着两宫太后、王夭灼等人有说有笑,就是气不打一处来,他都要累死了,她们坐在凉亭里,喝着冰镇酸梅汤,越看越气的时候,朱翊钧忽然眼前一亮,他看到了朱翊镠!</br>  李太后十分宠溺潞王,习武之事,在潞王百般哀求之下,李太后终于下懿旨,给潞王争取了四天的休息时间,今天恰好就是朱翊镠休息的日子。</br>  “潞王殿下,陛下喊潞王殿下去对练。”张宏走到了潞王面前,俯首说道。</br>  朱翊镠指了指自己,惊骇无比的看向了皇帝说道:“我要跟我哥比武?!”</br>  “陛下是这么说的。”张宏点头说道。</br>  “肚子痛!”朱翊镠眼睛珠子一转,一跺脚,一溜烟的跑了。</br>  朱翊钧看着这小子的背影,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今天是潞王休息,看来揍不了他了。</br>  朱翊钧走了过去,王夭灼给朱翊钧盛了一碗温热的梨糖水,有一次王夭灼好奇的尝了口陛下必备的饮品,味道和大碗茶非常类似,而且没有经过冰镇的大碗茶,和马尿差不多,而冰镇的大碗茶,那是国窖!</br>  陛下这个特调的梨糖水,有点甜的同时还有点咸,甜味和咸味同时存在的马尿的味儿,很难喝,但是陛下说大量运动后要补充糖分、水分和盐分,再难喝也要喝,朱翊镠就很讨厌这种特调梨糖水,每次喝都跟喝药一样。</br>  朱翊钧喝完梨糖水卸了甲,就打算前往北大营操阅军马了。</br>  “陛下,兵部急报!”一个小黄门将兵部的奏疏和一份塘报交给了皇帝陛下。</br>  兵部的奏疏和塘报的内容都是一件事,萨摩守护大名岛津贵久在四月份的时候,突袭了琉球,进攻了久米岛掳掠了久米士人共计一百二十三人,焚毁了琉球国首里府海港那霸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明前往琉球的商船,一共三艘被劫,其余仗着船大或击溃敌军,或逃脱。</br>  琉球国王尚久,请大明皇帝驻军。</br>  “宣曾省吾、王国光。”朱翊钧也没卸甲,就去了文华殿,操阅军马可以稍待,先把国家急务处置掉。</br>  李太后在皇帝走后,看向了王夭灼,眉头紧蹙的说道:“这都大婚三个月了,你这肚子还没有动静吗?”</br>  “陛下说不急。”王夭灼感受到了催生的恐怖压力,她也想有,这不是肚子不争气吗?大婚之后,一年到三年,都不会有太多的压力,但是三年后,肚子还没个动静,那王夭灼就岌岌可危了起来,毕竟宣宗皇帝曾经因为胡善祥无后,把胡善祥给废了。</br>  这句不急,就是朱翊钧给王夭灼搪塞的理由。</br>  “皇帝毕竟已经大婚,现在也亲政了,这孩子大了不由爹娘,管的多了,反而招人厌。”陈太后在旁边给王夭灼递了个台阶,让王夭灼下来了。</br>  王夭灼其实也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动静,贪欢贪的厉害,就不容易有,的确有催促,那就不能再那么贪欢了。</br>  朱翊钧在接见了兵部左侍郎曾省吾、大司徒王国光后,前往了北大营操阅军马,而后从北大营前往了宜城伯府,即便今天不是二十三日,但朱翊钧还是去了。</br>  得到了消息的张居正赶忙出门恭候,张居正的宜城伯府全府没有门槛,方便陛下随时过来。</br>  而这次陛下的车驾上,还有年迈的俞大猷,这个一生都在平倭的老人,到了这个岁数,仍然在为陛下鞍前马后,虽然不能出战,但是在文华殿上为武夫们说服,意义重大。</br>  “岛津家以琉球与我大明往来过近为由,赫然进攻了琉球!”朱翊钧来到文昌阁,说明了这次的来意。</br>  “简直是岂有此理!琉球是我大明朝贡藩国,每年朝贡,而且琉球国王都被我大明册封,我大明遣使封舟出海,不就是为了册封琉球国王吗?走的近点怎么了?!挨着这群倭寇什么事儿了?!”</br>  俞大猷坐在转椅上,紧握着扶手说道:“陛下,大明水师枕戈待旦,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br>  谁说只有戚帅才是当世唯一军事家?俞大猷吃亏就吃亏在自己岁数大了,打不动了,否则带着大明水师,要让皇帝陛下见识下,什么叫老当益壮。</br>  大明水师磨刀霍霍,枕戈待旦,早就在等待着这一天,之前琉球国王尚久,一直不肯答应大明驻军的条件,现在,琉球国王尚久终于松口了。</br>  “臣唯恐积粮不足。”张居正略微有些担忧的说道。</br>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认真想了想说道:“国窖一万四千桶。”</br>  张居正一听,立刻说道:“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倭寇安敢如此猖狂!”</br>  朱翊钧新政的核心内容是开海,张居正新政的核心内容是吏治,这两样共同构成了万历新政,而君臣之间也有极大的默契,比如朱翊钧说这个国窖一万四千桶,翰林院的翰林、国子监的监生,怕是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张居正立刻就清楚了它的意义。</br>  他十分推崇海运漕粮,还发明了漕粮箱,张居正这个漕粮箱,虽然不能和木牛流马相提并论,可也是漕运利器。</br>  张居正熟悉海务,海上远航,最重要的就是白酒,尤其是烈酒,因为要兑着雨水喝,来降低染病的几率,在海上,可没有条件烧开水,都是接雨水储存,兑酒。</br>  一万四千桶国窖,就是大明皇帝的储备。</br>  酒都管够了,更不用说其他的了。</br>  “我大明东南海寇,缘由琉球,倭寇以琉球为跳板流窜于大明东南海岸,而大明水师不振,稍有不防,就会被攻破州县,生民颠沛苦楚。”张居正又开始念经,他在反复重申琉球对大明的重要性。</br>  大明很多人,其实对琉球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总觉得不过是海外岛国而已。</br>  “世宗皇帝当初就是看透了这一点,才制造封舟前往琉球封琉球国王,目的就是加强政治羁縻。”张居正说起了旧事,大明封舟。</br>  嘉靖十一年,世宗皇帝派遣了左给事中陈侃、行人高澄前往了琉球册封了琉球国王尚清,这也是大明第一次封舟专事册封,其根本目的就两个字,靖海。</br>  彼时倭患就已经有愈演愈烈的趋势。</br>  “难得,先生还说世宗皇帝一句好话。”朱翊钧颇为惊讶,居然能从张居正的嘴里听到他夸世宗皇帝英明!</br>  张居正略显颓然的说道:“世宗皇帝只是未能克终罢了。”</br>  张居正从来没否认过道爷的聪明,以及道爷对国政的把控,但是道爷输就输在了克终二字上。</br>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欲言又止,而后摆了摆手,继续讨论起了琉球的形势,道爷在失去了张璁之后,就再没有一个贤臣能臣了,没有张居正在朝,朱翊钧和李太后这个孤儿寡母面对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又能做些什么呢?</br>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11/11110/92143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