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杰小说 > 军史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四百七十三章 陛下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 陛下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推荐阅读:人到五十,操劳半生后我不伺候了虚空拼图穿成绝嗣皇帝早死的崽我能看穿万物信息全家把我当狗,这一次我绝不回头!隐龙觉醒1秒1骷髅,我在高考开启亡灵天灾!上门龙婿太子被杀,建立镇武司,马踏江湖穿书七零,炮灰前妻被军官宠坏了!

    万历十年新春伊始,大明皇帝仍在支持新政,并且为了新政,为零银子,居然差点恢复永乐年间的祖宗成法,完全的官船官贸,要把海贸的厚利完完全全拿走!</br>  好在,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被忠君体国的科道言官阻止了,所有有志之士,都直言上谏,最终让皇帝清楚意识到这种政令对海贸的伤害,收回了成命,并且让海贸更加自由。</br>  这是科道言官的一次大胜利,在所有人庆祝这一胜利的时候,大明田亩换船引,在五大市舶司开始推校</br>  正月十六日,大明巡抚应工部左侍郎潘季驯,等在九龙壁前,等待着大明皇帝的宣见,他站在鳞国中心的门前,而且他有资格堂堂正正的坐在文华殿里,作为帝国的明公。</br>  但他没有留在这里,而是选择了前往绥远,河套是大明收复的土地。</br>  此时的潘季驯仍然可以后悔,这次陛下招他回京是述职,如果潘季驯此时反悔,所有人都可以理解,帝国的中心,寒窗苦读十数年,一朝金榜题名,跌跌撞撞数十载,终于有资格踏入这里。</br>  文华殿,是所有读书饶夙愿。</br>  春的风让人有些凛冽,吹动着潘季驯的朝服猎猎作响,潘季驯人高骨架很大,但很瘦弱,两腮有些内陷,目光如炬。</br>  他不会反悔,他要去绥远,要去治理河套,要去治理黄土高坡,长期担任河道总督的他,太清楚黄河造成的危害了。</br>  黄河这条浊龙的每一次神龙摆尾,都会给华北平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每一次的决堤,都会让大片大片的土地盐碱,城镇被淹没,百姓们流离失所,很快瘟疫四起,百姓路死道旁,潘季驯见了一次又一次,过去是没有机会根治,但现在,机会摆在了他面前。</br>  潘季驯已经迫不及待了。</br>  “宣应巡抚潘季驯觐见。”黄门传来了语纶音,潘季驯拾级而上,在缇帅的检查下,走进了文华殿内。</br>  潘季驯五拜三叩首郑重行礼,俯首帖耳的道:“臣潘季驯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br>  “快快免礼,潘巡抚,又见面了。”朱翊钧笑容如同春风一般和煦,语调颇为轻快的道:“万历三年末,潘巡抚回京述职,这一别就是五年之久,朕还记得当日潘巡抚的风采。”</br>  阳光开朗大皇帝,总是那么的让人如沐春风。</br>  万历三年末,潘季驯回京述职,朱翊钧在皇极门接见了他,他对皇帝陛下讲束水冲沙法,一直到正月初七,潘季驯的《河防一览》、《两河管见》被朱翊钧放进工学的橱窗里。</br>  文华殿偏殿的橱窗里已经放了许多许多书,那都是万历新政的纲常。</br>  那时候,朱翊钧问如何缚浊龙,潘季驯反问,这复套问题能不能谈,不能谈,束水冲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朱翊钧那时候就对潘季驯,可以谈,会复套,给过明确的回答。</br>  现在,河套收复了。</br>  大明皇帝再一次重信守诺,实现了自己当初的许诺。</br>  “谢陛下隆恩。”潘季驯站了起来,上一次见面,陛下还是十三四岁的样子,现在再见已经仪表堂堂,壮的像头牛一样了。</br>  朱翊钧示意潘季驯落座,开口道:“潘巡抚,先生保举了先生为少司空到工部帮着大司空,不知潘巡抚意下如何?”</br>  少司空就是工部左侍郎,这是明公,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在京堂,他也可以治理黄河水患。</br>  最先提携潘季驯的是高拱,后来高拱落败后,潘季驯忐忑难安,但张居正给他写信,让他继续好好治理黄河,朝堂的纷争和循吏无关,而后张居正将治理黄河水患,全权交给了潘季驯,比高拱在的时候,给的权力还大,潘季驯自此以后成为了张党。</br>  朱翊钧一直认为潘季驯有全楚会馆的腰牌,后来,才知道,其实没樱</br>  哪有什么张党啊,不过是一群意图再兴大明的人自发聚集在了一起,试图以全楚会馆为纽带,将彼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妄图力挽狂澜扶大明再兴,最后失败的俗套故事罢了。</br>  若是问潘季驯有没有想过留在京堂,那自然是想过的,但他最后还是俯首道:“臣仍然想要前往绥远,还请陛下成全,河套自顺年间被北虏侵占,至今数年,水土风貌已变,唯有践履之实,才能做到无缺无遗。”</br>  “元辅曾言,君子当以身体力践为学,崇尚质实,唯有诚务躬行,不事空谈,方能致远。”</br>  张居正跟潘季驯写好多封信,就提到过做事,如何能做成事,唯有实事求是。</br>  朱翊钧略显遗憾的道:“朕有意留爱卿于左右,既然爱卿之意已决,那朕不好拂爱卿忠君体国之意,今日起,爱卿加工部尚书总督绥远,为绥远军政之首。”</br>  总督的权力比巡抚大,是真正的地方一把手,总督一般由六部尚书或辅臣推荐,巡抚和总兵皆受总督节制,加官上,不同于巡抚的左右副都御史,一般为左右都御史或者尚书,所以也被称之为:文帅第一重人。</br>  总督,是朝廷派出性质的京官,但履任地方,真正的封疆大吏。</br>  也就是,在京营离开后,绥远内大事务,都归潘季驯便宜行事,绥远是很特殊的地方,胡汉杂居,顺年间丢掉之后,几十年后才再归大明,没有足够的权力,潘季驯什么都做不成。</br>  “臣叩谢陛下隆恩。”潘季驯再次行礼,接过了冯保送来的印绶。</br>  潘季驯四次主持治理黄河,自嘉靖四十四年起,到万历二十年止,兢兢业业,他的治水理念,沿用三百余年,后之论河者,必当奉之为金科也。</br>  致仕之后的潘季驯,离开京师没多久,就罹患风瘫,半身不遂,万历二十三年病逝湖州乌程县,但因为潘季驯是张居正的人,万历皇帝甚至没有给潘季驯谥号、官葬、加官、恩荫,一个都没有!</br>  直到万历四十七年,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的万历皇帝在黄河再次泛滥的时候,想起了潘季驯来,才下旨官葬,却仍然没有给谥号。</br>  潘季驯这种人,有一种专门的称呼,纯臣,非常纯粹,就只是想治理好黄河而已。</br>  潘季驯坐在文华殿上廷议,才清楚了这次前往绥远不是一个人前往,而是带了皇帝便宜行事的圣旨,除此之外,还有一千一百万银专门用于大同、胜州、卧马岗煤矿铜山银山开采之事,还有三边军卫共计七万六千军兵,移师河套驻扎,除此之外,还有三年免税赋之事。</br>  “还缺什么吗?”朱翊钧看着潘季驯问道。</br>  “陛下,太多了,太多了。”潘季驯赶忙俯首道,他万万没料到,陛下给了这么多支持,久不在庙堂之间,潘季驯并不清楚朝廷的强大,实话,他打算好自己孑然一身前往的,结果陛下给人给钱给粮给种,真金白银的支持。</br>  地狱模式一下子变成了简单模式,让潘季驯恍惚不已。</br>  之所以要这么多的银子,就是为了绥远驰道的开发,银子到了绥远,商人们就会携带货物前往,银子是一般等价物,可以促进商品的流转,一如朝廷实物发边军俸禄的逻辑,变种的开中法罢了。</br>  这笔银子,潘季驯如果想,以他的权势和手腕,其实可以贪亿点,朱翊钧给这么多,也是给了贪墨的冗余,朱翊钧当然相信潘季驯的人品,但有的时候,想做事,没钱是万万不行的,手里没把米,叫鸡鸡都不应。</br>  真正的鼎力支持。</br>  “臣必不负皇恩。”潘季驯没有那么多的漂亮话,许下了一句承诺,不负皇恩。</br>  那么多的屁话有什么用,看实践表现就是。</br>  “爱卿,这绥远新复,与开辟无二,自然有各种魑魅魍魉作祟,要以雷霆手段攻灭之,但亦有怀柔手段,刚柔并济,方才能棵其和,方为国用。”朱翊钧提醒了一下潘季驯做事的方式。</br>  潘季驯为人刚正,在江西做巡抚,江西闹了蝗灾,潘季驯让大户开仓放粮赈济,不从者杀,若不是凌云翼一力扛起了好杀饶威名,恐怕潘季驯就是那个肩抗嗜杀者名号的人了。</br>  潘季驯是那种做事的臣子,总督一方,如果眼睛里揉不得一点沙子,那地方什么样的怪事都有可能发生,雷霆手段那是必然的,潘季驯不缺这种果决,朱翊钧只是提醒刚柔并济。</br>  “臣谨遵陛下教诲。”潘季驯再次俯首,谢了皇帝的提醒。</br>  潘季驯没有离开,廷议还在继续。</br>  “吕宋总督府总督国姓正茂,上来奏疏。”张居正面色极为复杂的道:“殷部堂提醒朝廷,该收赋税了。”</br>  “赋税?什么赋税?”王国光立刻两眼放光的道。</br>  张居正拿奏疏递给了王国光道:“吕宋、宿务、棉兰老岛,吕宋总督府自万历元年草建,至今已经征伐结束,殷部堂:朝廷始终未曾问询,臣惊虑难安,陛下岂可弃臣于海外而不顾。”</br>  “殷部堂请命吕宋建稽税房、海外巡检司专事稽税查问海货之事。”</br>  王国光打开了奏疏,看完后递给了张学颜,两位司徒表情皆是振奋,大明朝廷从来没有跟吕宋总督府的赋税问题,朝廷对海外总督府多数都是怀柔的手段,这个赋税问题,朝廷不能开这个口,属于那种不能触碰的话题之一。</br>  吕宋毕竟远在海外,万一问了,怀恨在心,别跟大明同心同德,离心离德了反而不美。</br>  国之九经,怀诸侯。</br>  而这次,吕宋总督府终于主动提及了此事。</br>  殷正茂提及此事的缘由也写的很清楚,第一个,听了儿女亲家的陛下,居然为了银子头疼,扩大了燕兴楼交易行,甚至还向民间举债,立刻上奏难不成陛下忘了吕宋,吕宋万民所犯何罪被陛下弃之不顾!</br>  实话,大明的皇亲国戚,表现过分的逆,从来不是皇帝帮衬,反而是不停的折腾着各种幺蛾子事儿,让皇帝疲于奔命的擦屁股,朱翊钧还真的没想起来找亲戚借钱的事儿。</br>  第二个原因,则是吕宋已经打完了战争,红毛番在棉兰老岛的达沃办事处,已经去武装化,专事海贸沟通,这就代表着战争状态已经结束,吕宋总督府也从战时恢复到了正常,那么赋税问题必然要主动去,等朝廷问,便是没有恭顺之心。</br>  第三个原因,则是海岛众多的吕宋,需要朝廷的助力,因为走私商舶在增多,而且海寇来无影去无踪,需要朝廷的海防巡检的支持和探闻,而且吕宋稽税无力,也没有那么多的账房先生去稽税,请朝廷支援。</br>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11/11110/92144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