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两万就两万
推荐阅读:网游之近战法师、妄与她、最强之军火商人、绝色、上门女婿、乔梁叶心仪全文、斗破苍穹之无上之境、乡村传奇、都市风云、灵飞经、
要知道,冀州是曹魏中央朝廷所在,面对关中战败和皇帝驾崩,中央朝廷不可避免的产生躲起来的心思。
说好听点是战略转进,先苟起来发育发育,说直接点就是怂了,不敢直接面对。
因此他们大肆封赏重臣,希望在其西边有司马懿如同铜墙铁壁一般坚守着,而南边则由他曹叡来坐镇守护。
如此一来,这两道坚实的屏障宛如一道天堑,将强大的汉军与冀州彻底地分隔开来,使得曹魏中央能够稍稍安下心来。
表面上看,确实是这样的。
然而曹叡心里很清楚中央安心的太早了,汉军绝对不可能就此与曹魏和平共处下去。
无论是西边的司马懿还是南边的自己,都是汉军要攻打的目标,区别只是顺序上会有先后罢了。
其中任何一个屏障率先遭到汉军的猛烈攻击,那也只能哀叹自己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罢了。
而就在此刻,汉军的首次主攻目标已然清晰明了,是并州。
这一情况反倒令长时间以来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曹叡稍稍松了口气。
可正当他稍微放松下来,开始仔细思索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局势之时,却突然惊觉,自己高兴得太早了。
汉军此次选择在这样一个节骨眼上进犯并州,自己着实捉襟见肘。
当下这个形势面对如此局面,自己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全力以赴地前去支援。
毕竟此前经历了半年平叛、以及一场激烈的防御战之后,大批的兵马才刚刚卸下战甲回归田园。
整个雍国都还处在战后的艰难恢复期当中。
士兵们身心俱疲,百姓们更是对战争心生厌倦。
农业生产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耽误了不少进度。
至于商业活动,则近乎销声匿迹,更是一片萧条景象。
曹叡坐在王府堂上,与张郃、刘晔、贾逵等一众臣僚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商讨和议论。
众人各抒己见,分析着当前的局势以及各种可能性。
经过三日的讨论,最终得出了一个令人非常无奈的结论:
倘若曹叡决定动用三万以上的兵力,并从兖州出征,且征战时间超过两个月。
那么就算明年国家境内就算并未遭受天灾,大部分地区恐怕也难以避免饥荒事件的发生。
因为大量的青壮年被征调入伍,本就被耽搁的农田更加无人耕种,粮食产量必然大幅下降,目前的府库库存也并不理想。
若是曹叡动员两万以上的兵力从兖州出征,同样征战两个月以上。
一旦明年境内不幸遭遇天灾,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届时,大部分地区将会呈现出饿殍遍地的凄惨景象,百姓们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天灾这种东西,谁也说不准,就算那群谶纬学家也不能完全预测准确。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曹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经过反复权衡和深思熟虑,他深知之后若要有所行动,绝不可逾越两万人这条红线。
策应司马懿,阻挠汉军吞并并州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为此而损害自己的根基。
两万的兵力已经是他所能承受的极限,如果超出这个数字,国家的根基被动摇。
就算真的将汉军的进攻成功的击退,后面汉军转过枪头来对付自己,自己可就死定了。
为了确保军队能够顺利作战,必须要有足够的后勤保障。
因此,曹叡决定配备至少两万名青壮劳力专门负责后勤工作。
一比一的后勤人员比例,这已经是相当低的红线了。
一般情况下得是一比一点五,甚至一比二才能提供常规的后勤保障。
然而现实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曹叡也只能通过尽可能压榨那些青壮劳力来保证前线士兵的物资供应,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地奋勇杀敌。
但即便是这样压缩人数,对于雍国来说也是巨大的压力。
为了这般调动,曹叡不得不竭尽全力地挤出国内的资源,甚至到了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地步。
在这种穷兵黩武的策略下,当汉军进攻并州时,曹叡便能够出动两万的极限兵力去给汉军添麻烦。
尽管数量有限,但这已是他在不危及国家存亡的前提下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
两万就两万,曹叡此人向来行事果决,敢于冒险一搏。
他心中非常清楚唇亡齿寒这一道理,如果对与自己处于同一生态位、同为曹魏屏障的并州刺史司马懿坐视不管。
那么下一个遭殃的就必然是自己。
因此,无论如何,他都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司马懿陷入绝境。
在此期间,曹叡又先后接到了来自孙权和公孙渊表明将会支援盟友的信件。
这无疑让本就决心已定的曹叡增添了更多的底气。
七月末的时候,曹叡已经基本完成了对麾下的文臣武将们展开思想动员工作。
在任城王府大堂上,曹叡面色凝重,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
“诸位臣公,如今局势危急,我等必须团结一致,共抗强敌。”
随后,曹叡带领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针对需要征召哪些地方的兵马,以及各地应当筹措运输多少粮食等具体问题,逐一制定出了详尽的方案。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众人开始便静待汉军方面传来最新的消息,准备后发制人。
曹叡派出的细作悄悄潜入民间,尤其是重点潜伏于河洛地区,以收集有关敌军的各种情报。
毕竟身处这乱世之中,各方势力均是从血雨腥风中拼杀而出,曹魏的细作自然也是训练有素,其能力和专业程度都堪称一流。
由于这个时代没有监控设备,无法注意的角落和盲区众多,给细作的渗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对手想要防范这些无孔不入的细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彼此都派间谍,也彼此都知道自己境内有敌人的间谍并尽可能的开展反间谍行动。
任何一场规模宏大的军事调动,其背后所牵涉到的都是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的调配。
www.bq46.cc。m.bq46.cc
说好听点是战略转进,先苟起来发育发育,说直接点就是怂了,不敢直接面对。
因此他们大肆封赏重臣,希望在其西边有司马懿如同铜墙铁壁一般坚守着,而南边则由他曹叡来坐镇守护。
如此一来,这两道坚实的屏障宛如一道天堑,将强大的汉军与冀州彻底地分隔开来,使得曹魏中央能够稍稍安下心来。
表面上看,确实是这样的。
然而曹叡心里很清楚中央安心的太早了,汉军绝对不可能就此与曹魏和平共处下去。
无论是西边的司马懿还是南边的自己,都是汉军要攻打的目标,区别只是顺序上会有先后罢了。
其中任何一个屏障率先遭到汉军的猛烈攻击,那也只能哀叹自己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罢了。
而就在此刻,汉军的首次主攻目标已然清晰明了,是并州。
这一情况反倒令长时间以来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曹叡稍稍松了口气。
可正当他稍微放松下来,开始仔细思索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局势之时,却突然惊觉,自己高兴得太早了。
汉军此次选择在这样一个节骨眼上进犯并州,自己着实捉襟见肘。
当下这个形势面对如此局面,自己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全力以赴地前去支援。
毕竟此前经历了半年平叛、以及一场激烈的防御战之后,大批的兵马才刚刚卸下战甲回归田园。
整个雍国都还处在战后的艰难恢复期当中。
士兵们身心俱疲,百姓们更是对战争心生厌倦。
农业生产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耽误了不少进度。
至于商业活动,则近乎销声匿迹,更是一片萧条景象。
曹叡坐在王府堂上,与张郃、刘晔、贾逵等一众臣僚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商讨和议论。
众人各抒己见,分析着当前的局势以及各种可能性。
经过三日的讨论,最终得出了一个令人非常无奈的结论:
倘若曹叡决定动用三万以上的兵力,并从兖州出征,且征战时间超过两个月。
那么就算明年国家境内就算并未遭受天灾,大部分地区恐怕也难以避免饥荒事件的发生。
因为大量的青壮年被征调入伍,本就被耽搁的农田更加无人耕种,粮食产量必然大幅下降,目前的府库库存也并不理想。
若是曹叡动员两万以上的兵力从兖州出征,同样征战两个月以上。
一旦明年境内不幸遭遇天灾,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届时,大部分地区将会呈现出饿殍遍地的凄惨景象,百姓们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天灾这种东西,谁也说不准,就算那群谶纬学家也不能完全预测准确。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曹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经过反复权衡和深思熟虑,他深知之后若要有所行动,绝不可逾越两万人这条红线。
策应司马懿,阻挠汉军吞并并州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为此而损害自己的根基。
两万的兵力已经是他所能承受的极限,如果超出这个数字,国家的根基被动摇。
就算真的将汉军的进攻成功的击退,后面汉军转过枪头来对付自己,自己可就死定了。
为了确保军队能够顺利作战,必须要有足够的后勤保障。
因此,曹叡决定配备至少两万名青壮劳力专门负责后勤工作。
一比一的后勤人员比例,这已经是相当低的红线了。
一般情况下得是一比一点五,甚至一比二才能提供常规的后勤保障。
然而现实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曹叡也只能通过尽可能压榨那些青壮劳力来保证前线士兵的物资供应,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地奋勇杀敌。
但即便是这样压缩人数,对于雍国来说也是巨大的压力。
为了这般调动,曹叡不得不竭尽全力地挤出国内的资源,甚至到了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地步。
在这种穷兵黩武的策略下,当汉军进攻并州时,曹叡便能够出动两万的极限兵力去给汉军添麻烦。
尽管数量有限,但这已是他在不危及国家存亡的前提下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
两万就两万,曹叡此人向来行事果决,敢于冒险一搏。
他心中非常清楚唇亡齿寒这一道理,如果对与自己处于同一生态位、同为曹魏屏障的并州刺史司马懿坐视不管。
那么下一个遭殃的就必然是自己。
因此,无论如何,他都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司马懿陷入绝境。
在此期间,曹叡又先后接到了来自孙权和公孙渊表明将会支援盟友的信件。
这无疑让本就决心已定的曹叡增添了更多的底气。
七月末的时候,曹叡已经基本完成了对麾下的文臣武将们展开思想动员工作。
在任城王府大堂上,曹叡面色凝重,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
“诸位臣公,如今局势危急,我等必须团结一致,共抗强敌。”
随后,曹叡带领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针对需要征召哪些地方的兵马,以及各地应当筹措运输多少粮食等具体问题,逐一制定出了详尽的方案。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众人开始便静待汉军方面传来最新的消息,准备后发制人。
曹叡派出的细作悄悄潜入民间,尤其是重点潜伏于河洛地区,以收集有关敌军的各种情报。
毕竟身处这乱世之中,各方势力均是从血雨腥风中拼杀而出,曹魏的细作自然也是训练有素,其能力和专业程度都堪称一流。
由于这个时代没有监控设备,无法注意的角落和盲区众多,给细作的渗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对手想要防范这些无孔不入的细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彼此都派间谍,也彼此都知道自己境内有敌人的间谍并尽可能的开展反间谍行动。
任何一场规模宏大的军事调动,其背后所牵涉到的都是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的调配。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15/15393/108512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