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内视角

推荐阅读:天门神医穿书七零,炮灰前妻被军官宠坏了!荒年有三宝,宠妻糙汉竟是摄政王我们还没毕业,辍学的你成战神了洞房夜,给禁欲残王治好隐疾后塌了床寻宝全世界天下第一狱女神的上门贵婿被王爷赐死,医妃潇洒转身嫁皇叔永恒武神

    给他们倒完水,周彦坐到沙发上,笑着问道,“苏老师,你们这次来燕京是住在哪儿?”

    “我住在燕师大的招待所,其他人就不知道了。”苏瞳说道。

    “我知道,大部队都在鸿升酒店。”余桦说道。

    周彦点点头,问道,“今天还有谁会到?”

    “今天还有一个韩少攻会到。”

    周彦点点头,“那行,一会儿我去跟食堂说一声。”

    今天周彦没有准备带他们去外面吃,而是让食堂准备了一桌。

    工作室的食堂搬到新的大楼之后,空间大了很多,而且除了大厅之外,另外还设了两个包厢,每个包厢最多能容纳十几个人吃饭。

    孔超他们的厨艺不错,而且食堂的食材都很好,周彦干脆就不带苏瞳往外跑了。

    “苏老师,今天晚上咱们就在食堂对付一口了。”周彦笑着对苏瞳说道。

    苏瞳笑着摆摆手,“我来燕京又不是为了吃饭的,能见到你们,吃什么都无所谓了,食堂也挺好的。”

    他也没多想,还以为周彦说要食堂吃,就是简单吃一顿而已。

    当然,他说的也不是客套话,吃食堂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

    余桦跟史铁笙却是笑而不语,他们知道,虽然是在食堂,但是肯定不比外面饭店差。

    几人先是闲聊一会儿,随后余桦问苏瞳,“你最近有没有新作?”

    苏瞳点头,“是有一篇小说,初稿已经出来。”

    听苏瞳这么说,周彦他们都来了兴趣。

    “长篇短篇?”余桦问。

    “长篇。”

    “哦,长篇啊。”史铁笙有些惊讶。

    苏瞳其实长篇写得很少,这么多年以来,他只写过一部长篇,就是他的处女作长篇《米》。

    除了《米》之外,这么多年他们就没有再出过长篇。

    而他的短篇又很高产,基本上每年都有好几部短篇发表。

    在这方面,他跟余桦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作家。

    “什么样的故事?”余桦问。

    “一个鬼故事。”

    苏瞳一说鬼故事,周彦就想起来了,他说的应该是《菩萨蛮》。

    《菩萨蛮》是苏瞳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之一——当然了,“为数不多”也只是相对他的短篇小说数量而言,其实相较于余桦的长篇小说数量,苏瞳的长篇小说已经算是很多了,只不过苏瞳的长篇小说都是中期写的,前期跟后期他都很少写长篇小说。

    这篇《菩萨蛮》是以一个亡灵视角叙述故事的,主角“我”是一个灵魂,所以苏瞳才说这是一个鬼故事。

    “鬼故事么?”余桦好奇道,“什么样的鬼故事,吓不吓人。”

    “倒也不吓人。”苏瞳顿了一下,随即从旁边的背包里面掏出一堆稿子来,“其实我把小说的稿子带来了。”

    史铁笙一脸诧异,“你来燕京开会,竟然还要把稿子带来么?”

    初稿刚刚完成,后面还需要修改,这次来开会,其实我也不用做很多事情,与其浪费光阴,不如把稿子带来,抽空还能改一改稿子。

    “稿子都在这儿了么?”余桦问道,他看苏瞳手里的稿子也不是很厚,看起来不像是一部完整长篇小说的篇幅。

    “这儿是前面三分之一,毕竟只有五天,我就只带来了这么一点。”

    “你应该都带来的。”余桦毫不客气的从苏瞳手里拿过稿子,“只有三分之一,我都不太愿意看。”

    他嘴里说不愿意看,动作却非常诚实,已经把稿子翻开,认真阅读起来。

    苏瞳抿嘴笑了笑,也没有说话,一旦有人看稿子,其他人都陷入了一种无需多言的默契当中。

    过了没一会儿,余桦看完第一页,就把第一页的稿子分给了右手边的史铁笙。

    见者有份,这也是他们彼此的默契。

    史铁笙很自然地接过那页稿子,认真阅读起来。

    又过了一会儿,史铁笙把那页稿子看完,便把稿子转手递给了他右手边的周彦。

    周彦看完之后,又把稿子还给余桦,让余桦放在后面。

    就这样,三人开始了一种循环。

    只不过这种循环并不十分顺畅,因为周彦看稿子的速度奇快,他这边从史铁笙那里拿到稿子之后,很快看完,史铁笙还没有把稿子看完,他就不得不等着史铁笙。

    而史铁笙看稿的速度又比余桦快,史铁笙看完稿子又不得不等余桦。

    最后还是史铁笙提议道,“要不,我们调个方向吧,让周彦先看前面的,我排第二,余桦排第三。”

    史铁笙这样拍是合理的,因为这样一来,后面的人就不用再等前面了。

    余桦虽然不情愿,但最终还是同意了。

    周彦拿到稿子之后,他们三个之间的传递立马就顺畅多了,再也没人需要等其他人看完了。

    虽然只有三分之一的稿子,但也有好几万字,而且还是手稿,大大影响阅读速度,所以周彦花了四十多分钟才把稿子看完。

    不过他看完稿子之后,史铁笙手里还有十几页稿子没看,余桦手里也有十几页稿子没看。

    周彦跟苏瞳相视一笑,两人举起茶杯虚碰了一下,然后静静地等着余桦跟史铁笙看稿子。

    又过了二十来分钟,余桦才把最后的稿子看完。

    余桦很仔细地将稿子整理好,然后送回到苏瞳手里,“有意思。”

    他的评价非常简短,不过苏瞳却已经挺满意了,他知道余桦的说话风格。

    史铁笙紧跟着开口道,“我其实之前也想过类似的故事,就是写我死之后,会看到、听到什么事情,不过切入的角度不如你这个有趣,关键是我自己写不下去。”

    “为什么写不下去?”苏瞳问道。

    “因为我总把人往坏处想。”史铁笙皱着眉头:“我已经很久没有参加过葬礼了,但是根据我之前参加葬礼的经历来看,大部分参加葬礼的人,对死者很难保持尊重,更不用说切实的爱。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参加过一位族叔的葬礼,现场哭声一片,让人颇为动容,但是特定环节一结束,人们又恢复了模样。兄弟俩因为礼金的归属大骂对方,如果不是现场人太多,恨不得都要动手打对方。”

    苏瞳欷歔道,“其实我也见过不少类似的情况,我这篇小说里面,活着的人也没有多好。”

    “也是,不过你这个写得挺有意思。”

    周彦开口道,“苏老师这次的叙事视角挺有趣的。”

    “叙事视角?怎么说?”余桦问道。

    “这是个很特别的内视角叙述。”

    “内视角……这个不就是第一人称视角么?”

    周彦点头,“确实是第一人称视角,而第一人称叙述,大部分时候,都是内视角,所谓的内视角,即是叙述者等于人物。理论上来说,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中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叙述视角因此而移入作品内部,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

    听到周彦说的这些东西,余桦翻了个白眼,“我怎么感觉你跟那些批评家一样了,把简单的事情说得这么复杂。第一人称不就是第一人称么,为什么还要说它是内视角?”

    “我不是说了么,大部分时候,第一人称叙述都是内视角,但并不表示第一人称叙述都是内视角。‘我’可不一定是小说里面的人物,比如我现在要写一个故事,主角是我爷爷,用的是第一人称我,那么,这篇小说虽然是第一人称,却是外视角。外视角是小于人物的,意思是说,我能知道的东西其实很有限,我只能说我爷爷跟我说的那些东西,或者是我从其他地方听到的有关我爷爷的故事,并不能进入到任何角色的意识当中。”

    余桦大概能听懂周彦的意思,但他还是觉得周彦把叙述方式这个事情弄得太复杂了。

    “这样分有必要么?”

    周彦笑而不语,只是把茶杯端起来喝了一口。

    苏瞳却开口道,“很有必要,如果没有这样的东西,那文学应该怎么研究呢?”

    “如果只是把问题弄复杂,那么文学的研究又有什么意义?”

    苏瞳摆摆手,“文学研究不是为了教人写好小说,只是为了研究文学本身,研究是具有历史性、统一性的。我一直认为,文学的研究,是为了社会学研究做服务的,文学的研究,也是社会学研究的一部分。文学的变化,能够很大程度地表现人文历史的变化方向。你可以说文学研究没有意义,但我认为文学研究是必要的。”

    这话说得弯弯绕绕的,不过听起来又有一点道理。

    毕竟苏瞳是燕师大中文系毕业的,对待文学研究的态度跟余桦完全不同,他也非常能够理解刚才周彦说的那些东西。

    这不是周彦第一次展现他在文学研究方面的知识了,最早他们在赵季平家见面的时候,周彦就锐评过《妻妾成群》,并且提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学知识点“听觉空间”。

    当时听到周彦提到“听觉空间”,苏瞳就挺诧异的,毕竟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这种东西,就是中文系的学生也未必能懂。

    这次周彦又说到叙述视角,再次让苏瞳感觉周彦像是中文系毕业,而不是音乐系毕业。

    “你再说说吧,从文学研究的方向说说。”余桦对周彦说道。

    周彦笑了笑,“我为什么说这篇小说的内视角很特别,是因为‘我’成为了一个灵魂。内在式焦点叙述,有两个特点,首先,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他不仅可以参与事件的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向读者进行描述以及评价。其次,他作为叙述者的视角受到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角色本身不知道的内容,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

    “可是,当我们对各种第一人称叙述方法的作品进行研究,就会发现,不同的作品中,这个叙述视角的位置实际上不尽相同。这通常因为叙述者所担任的角色在故事中的地位不同,有的叙述者是故事主人公,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里面要要被吃掉的就是‘我’。有些则只是次要人物,比如鲁迅的《故乡》,主人公是闰土,‘我’只是闰土的朋友。”

    “而苏老师这篇小说里面,‘我’应该是一个主要人物,因为后续的故事都跟‘我’关系密切。但是因为‘我’的行为对被讲述的故事完全不能产生影响,会产生一种无力感跟悲哀感。”

    余桦忍不住点头,“不得不说,你说的真有点意思。但是有一点,你刚才说,文学研究不能教人写小说,而我感觉,是可以的,要是有人听了你刚才的理论,也可以试着用这种视角写小说,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

    周彦却摇摇头,“事实上,可能性不大。好的小说家,根本不用了解这些理论,就能写出精妙的叙述视角。比如你的《活着》,开头就是第一人称套着第一人称,让故事在时间跟空间上一下子分出了层次,在此之前,你了解过叙述视角的东西么?”

    “没有,纯粹是我觉得这样写更舒服。”

    “这就对了,小说家在创作的时候,很少会因循理论,更多的是凭感觉,有时候,理论看得多了,反而会影响创作。”

    “但是我看你就不怎么受影响,你的理论很扎实,小说也写得好,还有苏瞳,他在燕师大学了好几年的文学理论,小说不也写的这么好么?”

    苏瞳开口道,“周彦说的是对,我写小说,是因为我在没有进入到中文系的时候就开始创作了。而我们班的同学,基本上没有从事写作行业的。有一段时间,因为理论知识学得太多,我自己都感觉写不好小说了。比如叙述视角,那段时间我写小说,先要花费很长时间考虑要用第几人称,然后又考虑视角放在第几号人物身上。最后的结果就是,小说迟迟动不了笔。”

    “你要这么说,我倒是可以理解,这大概就是为什么那些批评家不写小说了。大概他们写小说的时候,脑子里面想的不是构造世界,而是那些文学理论知识。”

    “嗯,确实如此。”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15/15709/110762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