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进士投效
推荐阅读:官道危途、山野村色、丹娘、垂涎、鉴宝金瞳、被赶出娘家当天,我和首富闪婚了、从女子监狱走出的修仙者、开局镇杀女帝我举世皆敌、超品全能神医、月悬烟江、
一纸布告,仅仅表明邦泰的态度而已,能济得何事?如果认为布告一出,枝江豪绅就应者云集,纷纷至股权交易所,将传承几辈子的土地换成他们不熟悉的货栈和工坊,那简直太高看豪绅对商业的敏锐性了。
按照阁幕属扩大会议拟定的方案,枝江各村的货栈理事及弓兵队长早已未雨绸缪,锁定了各村的攻坚对象,纷纷深入豪绅家中,宣传、威逼、利诱等手段无所不用:
“李老太爷,按照林副将的命令,拥有土地超过一百亩者,必须在一月内换购成货栈和工坊,如果一个月内不换购,整个邦泰将按照每亩地两个银币的价格强行赎买,如果连赎买也不答应,土地会直接被没收……”
“他敢!还有没有王法?”
“有什么不敢的?林副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乃圣上认可的战将,如果李老太爷坚持对抗到底,直接以违反军令处斩,李老太爷到何处伸冤?”
“老夫已经七十五了,早就活够了,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护住土地!”
“拼了这条命,也不过是朝廷眼中的反贼!再说,老太爷无所畏惧,但老太爷的子子孙孙呢?土地被没收之后,李家什么也得不到。还不如换成货栈和工坊,好歹为子孙留了份产业。老太爷想想,李家拥有土地五百多亩,佃户租种的租税超过五成,搞得天怒人怨的,一年的租税不过二百多两银子,如果换成了李家河的货栈,老太爷岂不是赚了?”
“赚个屁!老夫不会换的!”
“据小的所知,现在李家由大公子掌管,老太爷不妨将大公子叫来问问,这些年招募佃户有多难,佃户可以到工坊做工,一月工钱至少也有五百文,何必种地?”
货栈理事和弓兵队长苦口婆心,也难以说服七十五岁的老人,于是将矛头对准了李老太爷的家人,一番威逼利诱后,家人纷纷屈服,围绕在李老太爷耳边不停地呱噪。
然而李老太爷就如茅坑里的石头一般,又臭又硬,家人也无法说服。最终,李大公子瞒着老太爷,前往股权交易所换购了一家棉油工坊一成的股份……
这样的事情在枝江各村上演,邦泰基层组织完善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源源不断地将各村的进展汇报到林纯鸿和中书府那里。汇报太多,林纯鸿根本无暇细观,更何况,他潜意识里希望冒出一些顽固者,以便将这批顽固者当成骇猴的鸡。
正当林纯鸿忙得不可开交之时,忽然收到马世奇的一封信。林纯鸿大奇,拆开一看,发现信中只有七个字:“山不就我,我就山。”
林纯鸿沉思片刻,忽而大喜,挥舞着书信,对小荷大叫道:“这就叫锦上添花?哈哈……”
小荷接过书信,瞅了一眼,美目中露出疑惑之色,“七个字,什么意思?”
林纯鸿笑道:“回教的《古兰经》里有个故事,说一位先知要在众人之前表演移山大*法,结果几个时辰过去了,山峰纹丝不动,众人纷纷指责先知吹牛,先知就跑到山前,说‘山不就我,我就山’。”
小荷忍不住扑哧一笑,“这先知真有趣……这马世奇为何要给老爷写这句话?”
林纯鸿眨了眨眼睛,“马世奇将邦泰比做了大山咧。”
小荷大悟,吃惊道:“难道马世奇要加入邦泰?这马世奇整日闲逛,哪有本事做事?”
林纯鸿大笑道:“就冲着他看《古兰经》,我就相信他绝不是固步自封的庸才!”
……
林纯鸿正为马世奇改换门庭而大喜不已时,马世奇就为他出了一个难题:“本官三年磨堪之期转瞬即至,不知林将军对本官作何打算?”
林纯鸿愕然,难道马世奇投奔邦泰就是为了讨官?马世奇一介进士,不会看不出朝廷封官乃邦泰最大的弱项啊?“马大人说笑了,林某一介虽为副将,离开了邦泰,平常一七品县令都可以颐指气使,哪能对马大人的升迁之途有所打算?”
马世奇微笑道:“林将军坦诚,本官心折。邦泰拥百万之众、携万余精锐士卒,想必不会局限于荆州、夷陵和夔州,林将军巧辟蹊径,以弓兵和货栈牢牢控制了四地,此乃至阳之策,自古良策,讲究阴阳相合,林将军就没有考虑过阴阳调和?”
林纯鸿沉吟片刻,道:“马大人的意思是……百姓为阳、士子官僚为yin?”
“然也,本官居枝江两载,虽诸多限制……”林纯鸿尴尬地笑了笑,马世奇毫不介意地接着说道:“本官倒也看出,林将军设立行知书堂,未尝没有阴阳相合的心思,只可惜行知书堂偏重于实务,倒忽略了科举,广大士子在行知书堂找不到晋身之途,何谈吸引力?长此以往,将军将失去士子官僚的支持,恐怕对将军并没有什么好处!”
林纯鸿叹道:“马大人之言甚为有理,林某非不为,实无能也。复社张西铭公苦心经营多年,今年唇闱无一人中进士,更何况行知书堂?林某无奈之下,唯有力取之!”
马世奇默然半晌,忽然声若洪钟,厉声言道:“如若将军不嫌弃,邦泰获士子官僚之心,请从世奇始。”
马世奇的自称由“本官”变成了“世奇”,让林纯鸿瞪大了双眼,失声言道:“君常公有何良谋?”
马世奇躬身拜道:“无他谋,唯有与复社联合!”
林纯鸿大惊,“复社对林某的辱骂还少么?西铭先生名满天下,如何看得上林某一介武夫?”
马世奇慨然道:“将军无需谦虚,治世之能臣放在将军身上,一点也不为过!世奇不才,却看出复社与邦泰联合,实乃互补长短,世奇将立即前往太仓,尽力说服先生!”
林纯鸿沉思半晌,方言道:“君常公不用急,林某并不反对与复社联合,只是对如何联合还有点疑虑,待林某考虑清楚,请君常公一并带话与西铭先生。君常公不妨趁这几日在枝江附近多转转,当有所得。”
马世奇道:“正合世奇之意,以前总是雾里看花,正好趁这个机会看个明白!”
两人携手哈哈大笑,两年来的怨恨与猜忌顿时烟消云散。
马世奇要充当邦泰和复社的中间人,促成两强的合作,林纯鸿当然乐见其成。
这些年来,邦泰在军事、工商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更是借着弓兵和货栈将触角伸到了四地的每个角落,成就不可谓不辉煌。但是,缺乏朝堂、士林中的代言人一直是邦泰的短板,以致于除了极少数才智之士能看出邦泰制度的优势外,无人知晓。
东林党诸老与邦泰维持着表面上的合作关系,不过关系也仅仅止步于利益交换,要想东林诸老为邦泰摇旗呐喊,无异于与虎谋皮。抛开东林党,林纯鸿也想过另起炉灶,培养邦泰在士林和官僚中的代言人,但薄弱的根基、惊世骇俗的政策无不让大多数士子们望而怯步,行知书堂开办几年来,在读的学子一般都是家境贫寒,或者本身对格物极有兴趣之人。
这么想来,如果复社能够看清大势,与邦泰精诚合作,不失为双赢的策略。复社在今年唇闱中无一人中进士,张溥试图通过科举掌控朝政的方略遭受到重大挫折,没准张溥真能痛定思痛,改变一条腿走路的老思路,将思路转换到通过政绩谋取晋身之阶的道路上来。
合作方式既要让张溥能够接受,又要把主动权掌控在邦泰手中,这才是关键,也是林纯鸿迟迟难以下决定的主要原因。
林纯鸿甚至想到,复社之所以能够快速兴起,与背后江南豪绅的支持分不开。江南豪绅在聚敛了巨额的财富之后,不可避免地需要在朝堂上增加话语权,以更好地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因此,与复社的合作,无异于拉近了邦泰与江南豪绅的关系,假以时日,江南豪绅与邦泰用一个声音说话,并非只是一个梦想。
当然,只要合作,对双方就有好处,现在的难题是,双方的合作到底能不能成功。林纯鸿向来认为,合作应该建立在共同的经济利益之上,这样的合作才算稳固。
对此,林纯鸿的头脑相当清醒:目前邦泰境内的土地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此改革,势必侵犯大量守旧豪绅的利益,江南豪绅听闻之后,心里要是没有厌恶之意,那简直可以称之为奇迹。
当林纯鸿将自己的顾忌告知朱之瑜后,朱之瑜笑着说了一句话:“与愿意合作的人合作……”
林纯鸿大悟,一时之间思路清晰无比:一项政策、乃至一个政权,要获得全部人的支持,无异于痴人说梦。就拿这次土地改革来说,四地的豪绅将会分为三类,一类是换购工坊和货栈的豪绅,对此类豪绅,邦泰将全力支持,并将此类豪绅作为执政的根基;一类是强自低价赎买土地的豪绅,此类豪绅或犹豫不决、或摄于邦泰之威,方不情愿地卖出土地,对此类豪绅,当尽力拉拢;最后一类就是没收土地的豪绅,此类豪绅将遭到邦泰的严厉打击。
对内如此,对外何尝不是如此?
江南的豪绅当有眼界开阔之士,如马世奇、如王大俊者,均是此中的杰出代表。对这类人,当然得同心协力,共同逐利。对那些不开眼的,暂且可以不顾,而对那些处处设置障碍的,当严厉反击。
于是,在林纯鸿看到“山不就我,我就山”七天后,马世奇欣然乘船顺流而下,往太仓逶迤而去。
……
在张贴土地换购布告半月之后,商号和各村的汇报不禁让林纯鸿大跌眼镜:偌大一个枝江县,竟无一地主有耐心等到强自赎买阶段,纷纷将土地换购成股权,成为了工商业主。
林纯鸿表情丰富,他万万想不到,想抓一只鸡来威慑其他地区的豪绅都做不到。林纯鸿绝不相信,枝江的地主觉悟有这样的高度,要怪,只能怪那些理事和队长工作开展得太出色。这帮理事和队长惟恐村内的地主拖了他们的后腿,在说服地主的过程中,无所不用其极。威逼算是轻的,鼓动佃户罢耕的有之、带领佃户上门要求降租税的有之……林纯鸿对这些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这些下属不闹得太出格,他也懒得管。
当然,这些地主也想出了各种奇思妙计钻邦泰政策的空子,如有的地主凭着自己儿子多,立即分家,每个儿子分得不到一百亩的土地,借此来规避邦泰强自赎买土地的政策。更出奇的是董家湾的董臣泰,他既不愿意将二百多亩土地换成货栈和工坊,也不愿通过分家来规避邦泰的紧逼,而是将一百多亩土地转化为村里的学田和祭田,成为村民的公共财产。wWW.xszWω㈧.йêt
听闻董臣泰的高风亮节之后,林纯鸿不禁肃然起敬,敬仰之余,忍不住对张道涵和朱之瑜叹道:“当年倪新泽曾言道,董家湾能出两个进士、五个举人,与学田制度大有关系。可惜咱们看过之后就抛在脑后,到目前为止,整个邦泰除了行知书堂外,仅仅在百里洲设置了蒙学,可怜可叹,咱们还不如董家湾!”
朱之瑜毫不客气地指责道:“这个得问将军!连年扩军、连年投入巨资于工坊,几乎耗尽了邦泰的元气,邦泰哪有一块剩余的银币投入到学堂中?”
林纯鸿摇了摇头,辩解道:“朱幕使此言差矣,没有工坊提供利润,哪有钱投入到学堂中?没有强大的军队,投到学堂中,不也为人做嫁衣?不过朱幕使放心,此笔欠债,邦泰得立即补上,朱幕使赶紧拿出个方案吧,看学堂如何设置,需要多少块银币,这事不要拖了,抓紧吧!”
朱之瑜忍不住心头的狂喜,用挑衅的眼神瞅着张道涵,似乎在说,以前找财政司要一千块投入行知书堂,你都推三阻四的,现在将军已经决定增大投入,看你有何话可说!
哪想到,朱之瑜的喜色还未持续多久,就被急报打断:荆州左卫兵变!
按照阁幕属扩大会议拟定的方案,枝江各村的货栈理事及弓兵队长早已未雨绸缪,锁定了各村的攻坚对象,纷纷深入豪绅家中,宣传、威逼、利诱等手段无所不用:
“李老太爷,按照林副将的命令,拥有土地超过一百亩者,必须在一月内换购成货栈和工坊,如果一个月内不换购,整个邦泰将按照每亩地两个银币的价格强行赎买,如果连赎买也不答应,土地会直接被没收……”
“他敢!还有没有王法?”
“有什么不敢的?林副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乃圣上认可的战将,如果李老太爷坚持对抗到底,直接以违反军令处斩,李老太爷到何处伸冤?”
“老夫已经七十五了,早就活够了,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护住土地!”
“拼了这条命,也不过是朝廷眼中的反贼!再说,老太爷无所畏惧,但老太爷的子子孙孙呢?土地被没收之后,李家什么也得不到。还不如换成货栈和工坊,好歹为子孙留了份产业。老太爷想想,李家拥有土地五百多亩,佃户租种的租税超过五成,搞得天怒人怨的,一年的租税不过二百多两银子,如果换成了李家河的货栈,老太爷岂不是赚了?”
“赚个屁!老夫不会换的!”
“据小的所知,现在李家由大公子掌管,老太爷不妨将大公子叫来问问,这些年招募佃户有多难,佃户可以到工坊做工,一月工钱至少也有五百文,何必种地?”
货栈理事和弓兵队长苦口婆心,也难以说服七十五岁的老人,于是将矛头对准了李老太爷的家人,一番威逼利诱后,家人纷纷屈服,围绕在李老太爷耳边不停地呱噪。
然而李老太爷就如茅坑里的石头一般,又臭又硬,家人也无法说服。最终,李大公子瞒着老太爷,前往股权交易所换购了一家棉油工坊一成的股份……
这样的事情在枝江各村上演,邦泰基层组织完善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源源不断地将各村的进展汇报到林纯鸿和中书府那里。汇报太多,林纯鸿根本无暇细观,更何况,他潜意识里希望冒出一些顽固者,以便将这批顽固者当成骇猴的鸡。
正当林纯鸿忙得不可开交之时,忽然收到马世奇的一封信。林纯鸿大奇,拆开一看,发现信中只有七个字:“山不就我,我就山。”
林纯鸿沉思片刻,忽而大喜,挥舞着书信,对小荷大叫道:“这就叫锦上添花?哈哈……”
小荷接过书信,瞅了一眼,美目中露出疑惑之色,“七个字,什么意思?”
林纯鸿笑道:“回教的《古兰经》里有个故事,说一位先知要在众人之前表演移山大*法,结果几个时辰过去了,山峰纹丝不动,众人纷纷指责先知吹牛,先知就跑到山前,说‘山不就我,我就山’。”
小荷忍不住扑哧一笑,“这先知真有趣……这马世奇为何要给老爷写这句话?”
林纯鸿眨了眨眼睛,“马世奇将邦泰比做了大山咧。”
小荷大悟,吃惊道:“难道马世奇要加入邦泰?这马世奇整日闲逛,哪有本事做事?”
林纯鸿大笑道:“就冲着他看《古兰经》,我就相信他绝不是固步自封的庸才!”
……
林纯鸿正为马世奇改换门庭而大喜不已时,马世奇就为他出了一个难题:“本官三年磨堪之期转瞬即至,不知林将军对本官作何打算?”
林纯鸿愕然,难道马世奇投奔邦泰就是为了讨官?马世奇一介进士,不会看不出朝廷封官乃邦泰最大的弱项啊?“马大人说笑了,林某一介虽为副将,离开了邦泰,平常一七品县令都可以颐指气使,哪能对马大人的升迁之途有所打算?”
马世奇微笑道:“林将军坦诚,本官心折。邦泰拥百万之众、携万余精锐士卒,想必不会局限于荆州、夷陵和夔州,林将军巧辟蹊径,以弓兵和货栈牢牢控制了四地,此乃至阳之策,自古良策,讲究阴阳相合,林将军就没有考虑过阴阳调和?”
林纯鸿沉吟片刻,道:“马大人的意思是……百姓为阳、士子官僚为yin?”
“然也,本官居枝江两载,虽诸多限制……”林纯鸿尴尬地笑了笑,马世奇毫不介意地接着说道:“本官倒也看出,林将军设立行知书堂,未尝没有阴阳相合的心思,只可惜行知书堂偏重于实务,倒忽略了科举,广大士子在行知书堂找不到晋身之途,何谈吸引力?长此以往,将军将失去士子官僚的支持,恐怕对将军并没有什么好处!”
林纯鸿叹道:“马大人之言甚为有理,林某非不为,实无能也。复社张西铭公苦心经营多年,今年唇闱无一人中进士,更何况行知书堂?林某无奈之下,唯有力取之!”
马世奇默然半晌,忽然声若洪钟,厉声言道:“如若将军不嫌弃,邦泰获士子官僚之心,请从世奇始。”
马世奇的自称由“本官”变成了“世奇”,让林纯鸿瞪大了双眼,失声言道:“君常公有何良谋?”
马世奇躬身拜道:“无他谋,唯有与复社联合!”
林纯鸿大惊,“复社对林某的辱骂还少么?西铭先生名满天下,如何看得上林某一介武夫?”
马世奇慨然道:“将军无需谦虚,治世之能臣放在将军身上,一点也不为过!世奇不才,却看出复社与邦泰联合,实乃互补长短,世奇将立即前往太仓,尽力说服先生!”
林纯鸿沉思半晌,方言道:“君常公不用急,林某并不反对与复社联合,只是对如何联合还有点疑虑,待林某考虑清楚,请君常公一并带话与西铭先生。君常公不妨趁这几日在枝江附近多转转,当有所得。”
马世奇道:“正合世奇之意,以前总是雾里看花,正好趁这个机会看个明白!”
两人携手哈哈大笑,两年来的怨恨与猜忌顿时烟消云散。
马世奇要充当邦泰和复社的中间人,促成两强的合作,林纯鸿当然乐见其成。
这些年来,邦泰在军事、工商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更是借着弓兵和货栈将触角伸到了四地的每个角落,成就不可谓不辉煌。但是,缺乏朝堂、士林中的代言人一直是邦泰的短板,以致于除了极少数才智之士能看出邦泰制度的优势外,无人知晓。
东林党诸老与邦泰维持着表面上的合作关系,不过关系也仅仅止步于利益交换,要想东林诸老为邦泰摇旗呐喊,无异于与虎谋皮。抛开东林党,林纯鸿也想过另起炉灶,培养邦泰在士林和官僚中的代言人,但薄弱的根基、惊世骇俗的政策无不让大多数士子们望而怯步,行知书堂开办几年来,在读的学子一般都是家境贫寒,或者本身对格物极有兴趣之人。
这么想来,如果复社能够看清大势,与邦泰精诚合作,不失为双赢的策略。复社在今年唇闱中无一人中进士,张溥试图通过科举掌控朝政的方略遭受到重大挫折,没准张溥真能痛定思痛,改变一条腿走路的老思路,将思路转换到通过政绩谋取晋身之阶的道路上来。
合作方式既要让张溥能够接受,又要把主动权掌控在邦泰手中,这才是关键,也是林纯鸿迟迟难以下决定的主要原因。
林纯鸿甚至想到,复社之所以能够快速兴起,与背后江南豪绅的支持分不开。江南豪绅在聚敛了巨额的财富之后,不可避免地需要在朝堂上增加话语权,以更好地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因此,与复社的合作,无异于拉近了邦泰与江南豪绅的关系,假以时日,江南豪绅与邦泰用一个声音说话,并非只是一个梦想。
当然,只要合作,对双方就有好处,现在的难题是,双方的合作到底能不能成功。林纯鸿向来认为,合作应该建立在共同的经济利益之上,这样的合作才算稳固。
对此,林纯鸿的头脑相当清醒:目前邦泰境内的土地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此改革,势必侵犯大量守旧豪绅的利益,江南豪绅听闻之后,心里要是没有厌恶之意,那简直可以称之为奇迹。
当林纯鸿将自己的顾忌告知朱之瑜后,朱之瑜笑着说了一句话:“与愿意合作的人合作……”
林纯鸿大悟,一时之间思路清晰无比:一项政策、乃至一个政权,要获得全部人的支持,无异于痴人说梦。就拿这次土地改革来说,四地的豪绅将会分为三类,一类是换购工坊和货栈的豪绅,对此类豪绅,邦泰将全力支持,并将此类豪绅作为执政的根基;一类是强自低价赎买土地的豪绅,此类豪绅或犹豫不决、或摄于邦泰之威,方不情愿地卖出土地,对此类豪绅,当尽力拉拢;最后一类就是没收土地的豪绅,此类豪绅将遭到邦泰的严厉打击。
对内如此,对外何尝不是如此?
江南的豪绅当有眼界开阔之士,如马世奇、如王大俊者,均是此中的杰出代表。对这类人,当然得同心协力,共同逐利。对那些不开眼的,暂且可以不顾,而对那些处处设置障碍的,当严厉反击。
于是,在林纯鸿看到“山不就我,我就山”七天后,马世奇欣然乘船顺流而下,往太仓逶迤而去。
……
在张贴土地换购布告半月之后,商号和各村的汇报不禁让林纯鸿大跌眼镜:偌大一个枝江县,竟无一地主有耐心等到强自赎买阶段,纷纷将土地换购成股权,成为了工商业主。
林纯鸿表情丰富,他万万想不到,想抓一只鸡来威慑其他地区的豪绅都做不到。林纯鸿绝不相信,枝江的地主觉悟有这样的高度,要怪,只能怪那些理事和队长工作开展得太出色。这帮理事和队长惟恐村内的地主拖了他们的后腿,在说服地主的过程中,无所不用其极。威逼算是轻的,鼓动佃户罢耕的有之、带领佃户上门要求降租税的有之……林纯鸿对这些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这些下属不闹得太出格,他也懒得管。
当然,这些地主也想出了各种奇思妙计钻邦泰政策的空子,如有的地主凭着自己儿子多,立即分家,每个儿子分得不到一百亩的土地,借此来规避邦泰强自赎买土地的政策。更出奇的是董家湾的董臣泰,他既不愿意将二百多亩土地换成货栈和工坊,也不愿通过分家来规避邦泰的紧逼,而是将一百多亩土地转化为村里的学田和祭田,成为村民的公共财产。wWW.xszWω㈧.йêt
听闻董臣泰的高风亮节之后,林纯鸿不禁肃然起敬,敬仰之余,忍不住对张道涵和朱之瑜叹道:“当年倪新泽曾言道,董家湾能出两个进士、五个举人,与学田制度大有关系。可惜咱们看过之后就抛在脑后,到目前为止,整个邦泰除了行知书堂外,仅仅在百里洲设置了蒙学,可怜可叹,咱们还不如董家湾!”
朱之瑜毫不客气地指责道:“这个得问将军!连年扩军、连年投入巨资于工坊,几乎耗尽了邦泰的元气,邦泰哪有一块剩余的银币投入到学堂中?”
林纯鸿摇了摇头,辩解道:“朱幕使此言差矣,没有工坊提供利润,哪有钱投入到学堂中?没有强大的军队,投到学堂中,不也为人做嫁衣?不过朱幕使放心,此笔欠债,邦泰得立即补上,朱幕使赶紧拿出个方案吧,看学堂如何设置,需要多少块银币,这事不要拖了,抓紧吧!”
朱之瑜忍不住心头的狂喜,用挑衅的眼神瞅着张道涵,似乎在说,以前找财政司要一千块投入行知书堂,你都推三阻四的,现在将军已经决定增大投入,看你有何话可说!
哪想到,朱之瑜的喜色还未持续多久,就被急报打断:荆州左卫兵变!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17/17610/127935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