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欧洲之行(二)
推荐阅读:官道危途、山野村色、丹娘、垂涎、鉴宝金瞳、被赶出娘家当天,我和首富闪婚了、从女子监狱走出的修仙者、开局镇杀女帝我举世皆敌、超品全能神医、月悬烟江、
正当使团忙碌不堪时,姜淑让忽然收到了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邀请,为了防止荷兰人从中作梗,克里斯蒂娜提出,由瑞典派出舰队,为使团船队护航。
克里斯蒂娜乃古斯塔夫二世(古斯塔夫方阵的创立者)的女儿,其父崇祯五年(1632年)阵亡时,年仅六岁,被最高总理大臣奥克森谢纳扶上王位。现在克里斯蒂娜才十三岁,显然,邀请的人实质上是最高总理大臣奥克森谢纳。
瑞典虽位于北方苦寒之地,却在古斯塔夫二世的统治之下,实力日趋壮大,并且在三十年战争中崭露头角,成了欧洲的新贵之一,实力虽然不及英、荷、西、葡及法兰西,但也踏上海外殖民的道路,在北美、非洲拥有了殖民地。
姜淑让一行在里斯本、伦敦闹出偌大声势,成为欧洲贵族关注的焦点,最高总理大臣奥克森谢纳当然知晓得一清二楚。对姜淑让提出的海上自由贸易,奥克森谢纳举双手赞成。
之所以如此,无他,利益尔。
瑞典实力比不过其他欧洲国家,只拥有几块小得可怜的殖民地,担忧大明人蜂拥而至瑞典属殖民地,怎么看都有点杞人忧天的意思。至于大明人渗透至欧洲本土,更是无稽之谈,大明人要渗透,也应该先至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怎么看得上瑞典这块酷寒的地方?
既然什么担忧都没有,奥克森谢纳自然想借海上自由贸易谋取巨额利润。
因此,奥克森谢纳向大明使团发出了邀请。
姜淑让通过舆图,知道有瑞典这个国家,对瑞典的了解并不多。接到克里斯蒂娜的邀请后,姜淑让大喜,欣然接受了女王的邀请,率领舰队在瑞典舰队的护航之下,穿过北海,绕过丹麦,进入波罗的海,抵达斯德哥尔摩。
姜淑让一行,受到了女王及最高总理大臣的热情款待。
双方在极为友好的气氛中,探讨海上自由贸易之光辉前景。双方迅速达成一致,签订协议:
首先,两国秉承海上自由贸易之理念,鼓励本国商人至对方境内进行贸易,对方商人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商人同等之待遇;鉴于两国相距遥远,双方决定在对方境内互设领事,以协调贸易、合作事宜。
其次,两国共同维护航线安全,当一国船队遇到其他舰队袭击时,另外一国有义务进行支援。
最后,两国决定,在木材加工、造船技术方面展开合作,瑞典允许大明在斯德哥尔摩成立钱庄,并允许钱庄开展票据业务。
前两条,都是应有之意,达成一致,并不意外,关键是第三条。
瑞典的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受限于技术及人力,瑞典的造船业并不发达,每年向荷兰、英国及西班牙出售大量的木材。最高总理大臣做梦都想让瑞典拥有发达的造船业。
当姜淑让一行抵达斯德哥尔摩之后,瑞典人迅速发现,大明的造船理念与欧洲大大不同,可取之处极多。采用软硬结合的帆、v型底、平衡舵、分段船身等等方面,大明远远领先于欧洲。
若瑞典能掌握这些技术,必然在造船方面有独到之处,推动整个瑞典造船业的发展。
而且,瑞典人还从帆船的制造工艺中发现,大明的木材处理也非常先进。
因此,瑞典人希望大明能向瑞典派出工匠,帮助瑞典发展造船业。
姜淑让不知荆州方面会对此采取何种态度,又不好直接拒绝,想来想去,向瑞典方面提出,大明人安土重迁,恐怕难以招募到足够的熟练工匠至瑞典,不如由瑞典方面直接派人至大明造船工坊进行合作交流。
最高总理大臣大喜,立即拍板认可,决定派两百人随姜淑让一道返回大明。
另外,对大明希望在瑞典设立钱庄,开展票据业务,最高总理大臣倒是相当开明。事实上,瑞典已经出现了纸币的雏形,而且即将由瑞典银行正式发行纸币,成为欧洲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票据比纸币管理更为严格,自然在瑞典人的接受范围之内。
姜淑让在瑞典收获满满,与瑞典一支由四艘战舰、七艘大型商船组成的船队一道,再一次来到了伦敦。这支船队携带了海量的药材、琥珀、皮毛、木材、硫磺等物,将在伦敦卖出货物后,携带大量金银前往大明进行贸易。
大明和瑞典,皆把合作当成划时代之事。不过,此事落在英法荷西葡眼中,都觉得大明和瑞典有点小题大做,闹得热热闹闹,却无什么实质性作用。毕竟,大明与瑞典相距实在是太遥远了,而且瑞典的实力也太弱小了。
不过,英国上上下下,见姜淑让与瑞典打得火热,心里到底有点酸溜溜的。尤其是威德尔,为人做嫁衣的感觉异常强烈,到处上蹿下跳,期望大明与英国的交往更为火爆。
姜淑让很好地把握住大英帝国各阶层的心态,就在他快要起程回国之前,英国人找到他,签订了一系列协议,无非是一些保证对方商人在本国境内的安全之类的无关痛痒的话,唯一有点进展的是,协议规定,双方互设领事。
就这样,姜淑让与瑞典船队一道,穿过多佛尔海峡,进入大西洋,开始了漫长的返程。
当联合舰队行进至佛得角时,瑞典在几内亚湾内的殖民地当局传来消息:荷兰人被大明彻底逐出南洋,扬言拦截使团,进行报复。
姜淑让及瑞典人极为紧张,就此在佛得角逗留,寻找解决办法。
正当舰队彷徨无策时,又从瑞典殖民地当局传来消息,大明宣告,若荷兰胆敢袭击使团,大明舰队将实施报复,进攻荷属加尔各答,在西洋无差别攻击所有荷兰籍船只。
姜淑让大为放心,与瑞典舰队再次起程,望着好望角海域直航。
果然,联合舰队一路波澜不惊,安全地经过了好望角海域。
瑞典人还未进入大明势力范围,就切身体会了一把大明的实力,不由得心头窃喜,齐声称赞最高总理大臣眼光长远。
抵达索法拉后,姜淑让又听闻葡萄牙果阿当局禁止金票流通,敏锐的姜淑让担心葡萄牙与荆州因此燃起战火,遂不再停留,直接抵达马林迪,再由马林迪直航斯里兰卡,最终抵达淡马锡。
淡马锡乃大明拓展西洋之基地,被当成国门经营,在这里,瑞典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明的实力。不用说他们从未见过的超大型棱堡,不用说棱堡上密密麻麻的重型火炮,也不用说如同城堡般的三层甲板战舰,单单只看到淡马锡繁荣的商贸、如麻的人群,就让瑞典人惊得目瞪口呆。
大明实力之强,恐怕将欧洲全部联合起来,都不是对手。
由大明本土、由南洋各处,香料、丝绸、茶叶、棉布、瓷器、工艺品汇集至淡马锡,这些全是暴利之物。瑞典人彻底疯狂了,仅仅只派了一艘最小的商船载着使者及两百名工匠前往广州,余者皆留在了淡马锡。
瑞典人考虑到淡马锡以东,大明人异常活跃,垄断了各类市场及货物来源,因此,他们将目标瞄准了西洋。
瑞典人的决定,显然是正确的。从抵达淡马锡开始,瑞典人依托着大明与瑞典之间密切合作的关系,在转口贸易上有着荷兰、葡萄牙、英国及法兰西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此后的十年内,通过转口贸易,瑞典人迅速聚敛了大量财富,陆陆续续从广州购买了将近十艘战舰,数十艘商船,实力逐步壮大起来。伴随着实力的壮大,瑞典人的心思活泛起来,开始筹划在印度本地治里建立据点。
本地治里位于印度东部,紧靠着大明在印度建立的据点:马苏利帕特南。
此举遭到了林纯鸿的反对,林纯鸿通过外联司告知瑞典:鉴于大明与瑞典良好的关系,瑞典在整个南洋、西洋的安全与利润皆能得到大明的保护,并且在大明控制的港口内享受与大明商人同等的待遇,与其花费金钱与时间在印度建立据点,不若将精力放在非洲西岸。
若瑞典能在黄金海岸、象牙海岸及好望角海域建立据点,不仅离瑞典更近,获利更丰,而且还能维护双方贸易线路的安全,对大明和瑞典都有不可估量的好处。
瑞典最高总理大臣深以为然,把注意力重新转向非洲西岸,开始拓展瑞典在非洲的势力范围。
此后,大明与瑞典密切合作,在大明实力尚不能越过好望角海域进入大西洋、瑞典实力尚不能进入印度洋时,彼此将对方当成自己的保护者及代言人,借此获取影响力和谋取暴利。
更为关键的是,当俄罗斯兴起后,与瑞典在波罗的海爆发了异常激烈的冲突,双方在遏制俄罗斯上有着共同的目标,关系几乎发展到战略同盟的程度。
这些都是五六十年以后的事,暂且不提。
克里斯蒂娜乃古斯塔夫二世(古斯塔夫方阵的创立者)的女儿,其父崇祯五年(1632年)阵亡时,年仅六岁,被最高总理大臣奥克森谢纳扶上王位。现在克里斯蒂娜才十三岁,显然,邀请的人实质上是最高总理大臣奥克森谢纳。
瑞典虽位于北方苦寒之地,却在古斯塔夫二世的统治之下,实力日趋壮大,并且在三十年战争中崭露头角,成了欧洲的新贵之一,实力虽然不及英、荷、西、葡及法兰西,但也踏上海外殖民的道路,在北美、非洲拥有了殖民地。
姜淑让一行在里斯本、伦敦闹出偌大声势,成为欧洲贵族关注的焦点,最高总理大臣奥克森谢纳当然知晓得一清二楚。对姜淑让提出的海上自由贸易,奥克森谢纳举双手赞成。
之所以如此,无他,利益尔。
瑞典实力比不过其他欧洲国家,只拥有几块小得可怜的殖民地,担忧大明人蜂拥而至瑞典属殖民地,怎么看都有点杞人忧天的意思。至于大明人渗透至欧洲本土,更是无稽之谈,大明人要渗透,也应该先至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怎么看得上瑞典这块酷寒的地方?
既然什么担忧都没有,奥克森谢纳自然想借海上自由贸易谋取巨额利润。
因此,奥克森谢纳向大明使团发出了邀请。
姜淑让通过舆图,知道有瑞典这个国家,对瑞典的了解并不多。接到克里斯蒂娜的邀请后,姜淑让大喜,欣然接受了女王的邀请,率领舰队在瑞典舰队的护航之下,穿过北海,绕过丹麦,进入波罗的海,抵达斯德哥尔摩。
姜淑让一行,受到了女王及最高总理大臣的热情款待。
双方在极为友好的气氛中,探讨海上自由贸易之光辉前景。双方迅速达成一致,签订协议:
首先,两国秉承海上自由贸易之理念,鼓励本国商人至对方境内进行贸易,对方商人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商人同等之待遇;鉴于两国相距遥远,双方决定在对方境内互设领事,以协调贸易、合作事宜。
其次,两国共同维护航线安全,当一国船队遇到其他舰队袭击时,另外一国有义务进行支援。
最后,两国决定,在木材加工、造船技术方面展开合作,瑞典允许大明在斯德哥尔摩成立钱庄,并允许钱庄开展票据业务。
前两条,都是应有之意,达成一致,并不意外,关键是第三条。
瑞典的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受限于技术及人力,瑞典的造船业并不发达,每年向荷兰、英国及西班牙出售大量的木材。最高总理大臣做梦都想让瑞典拥有发达的造船业。
当姜淑让一行抵达斯德哥尔摩之后,瑞典人迅速发现,大明的造船理念与欧洲大大不同,可取之处极多。采用软硬结合的帆、v型底、平衡舵、分段船身等等方面,大明远远领先于欧洲。
若瑞典能掌握这些技术,必然在造船方面有独到之处,推动整个瑞典造船业的发展。
而且,瑞典人还从帆船的制造工艺中发现,大明的木材处理也非常先进。
因此,瑞典人希望大明能向瑞典派出工匠,帮助瑞典发展造船业。
姜淑让不知荆州方面会对此采取何种态度,又不好直接拒绝,想来想去,向瑞典方面提出,大明人安土重迁,恐怕难以招募到足够的熟练工匠至瑞典,不如由瑞典方面直接派人至大明造船工坊进行合作交流。
最高总理大臣大喜,立即拍板认可,决定派两百人随姜淑让一道返回大明。
另外,对大明希望在瑞典设立钱庄,开展票据业务,最高总理大臣倒是相当开明。事实上,瑞典已经出现了纸币的雏形,而且即将由瑞典银行正式发行纸币,成为欧洲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票据比纸币管理更为严格,自然在瑞典人的接受范围之内。
姜淑让在瑞典收获满满,与瑞典一支由四艘战舰、七艘大型商船组成的船队一道,再一次来到了伦敦。这支船队携带了海量的药材、琥珀、皮毛、木材、硫磺等物,将在伦敦卖出货物后,携带大量金银前往大明进行贸易。
大明和瑞典,皆把合作当成划时代之事。不过,此事落在英法荷西葡眼中,都觉得大明和瑞典有点小题大做,闹得热热闹闹,却无什么实质性作用。毕竟,大明与瑞典相距实在是太遥远了,而且瑞典的实力也太弱小了。
不过,英国上上下下,见姜淑让与瑞典打得火热,心里到底有点酸溜溜的。尤其是威德尔,为人做嫁衣的感觉异常强烈,到处上蹿下跳,期望大明与英国的交往更为火爆。
姜淑让很好地把握住大英帝国各阶层的心态,就在他快要起程回国之前,英国人找到他,签订了一系列协议,无非是一些保证对方商人在本国境内的安全之类的无关痛痒的话,唯一有点进展的是,协议规定,双方互设领事。
就这样,姜淑让与瑞典船队一道,穿过多佛尔海峡,进入大西洋,开始了漫长的返程。
当联合舰队行进至佛得角时,瑞典在几内亚湾内的殖民地当局传来消息:荷兰人被大明彻底逐出南洋,扬言拦截使团,进行报复。
姜淑让及瑞典人极为紧张,就此在佛得角逗留,寻找解决办法。
正当舰队彷徨无策时,又从瑞典殖民地当局传来消息,大明宣告,若荷兰胆敢袭击使团,大明舰队将实施报复,进攻荷属加尔各答,在西洋无差别攻击所有荷兰籍船只。
姜淑让大为放心,与瑞典舰队再次起程,望着好望角海域直航。
果然,联合舰队一路波澜不惊,安全地经过了好望角海域。
瑞典人还未进入大明势力范围,就切身体会了一把大明的实力,不由得心头窃喜,齐声称赞最高总理大臣眼光长远。
抵达索法拉后,姜淑让又听闻葡萄牙果阿当局禁止金票流通,敏锐的姜淑让担心葡萄牙与荆州因此燃起战火,遂不再停留,直接抵达马林迪,再由马林迪直航斯里兰卡,最终抵达淡马锡。
淡马锡乃大明拓展西洋之基地,被当成国门经营,在这里,瑞典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明的实力。不用说他们从未见过的超大型棱堡,不用说棱堡上密密麻麻的重型火炮,也不用说如同城堡般的三层甲板战舰,单单只看到淡马锡繁荣的商贸、如麻的人群,就让瑞典人惊得目瞪口呆。
大明实力之强,恐怕将欧洲全部联合起来,都不是对手。
由大明本土、由南洋各处,香料、丝绸、茶叶、棉布、瓷器、工艺品汇集至淡马锡,这些全是暴利之物。瑞典人彻底疯狂了,仅仅只派了一艘最小的商船载着使者及两百名工匠前往广州,余者皆留在了淡马锡。
瑞典人考虑到淡马锡以东,大明人异常活跃,垄断了各类市场及货物来源,因此,他们将目标瞄准了西洋。
瑞典人的决定,显然是正确的。从抵达淡马锡开始,瑞典人依托着大明与瑞典之间密切合作的关系,在转口贸易上有着荷兰、葡萄牙、英国及法兰西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此后的十年内,通过转口贸易,瑞典人迅速聚敛了大量财富,陆陆续续从广州购买了将近十艘战舰,数十艘商船,实力逐步壮大起来。伴随着实力的壮大,瑞典人的心思活泛起来,开始筹划在印度本地治里建立据点。
本地治里位于印度东部,紧靠着大明在印度建立的据点:马苏利帕特南。
此举遭到了林纯鸿的反对,林纯鸿通过外联司告知瑞典:鉴于大明与瑞典良好的关系,瑞典在整个南洋、西洋的安全与利润皆能得到大明的保护,并且在大明控制的港口内享受与大明商人同等的待遇,与其花费金钱与时间在印度建立据点,不若将精力放在非洲西岸。
若瑞典能在黄金海岸、象牙海岸及好望角海域建立据点,不仅离瑞典更近,获利更丰,而且还能维护双方贸易线路的安全,对大明和瑞典都有不可估量的好处。
瑞典最高总理大臣深以为然,把注意力重新转向非洲西岸,开始拓展瑞典在非洲的势力范围。
此后,大明与瑞典密切合作,在大明实力尚不能越过好望角海域进入大西洋、瑞典实力尚不能进入印度洋时,彼此将对方当成自己的保护者及代言人,借此获取影响力和谋取暴利。
更为关键的是,当俄罗斯兴起后,与瑞典在波罗的海爆发了异常激烈的冲突,双方在遏制俄罗斯上有着共同的目标,关系几乎发展到战略同盟的程度。
这些都是五六十年以后的事,暂且不提。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17/17610/127939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