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主动催促
推荐阅读:先生不好啦,夫人说她恐婚、神医下山:美女总裁要养我、我死当天,顾总和白月光订婚了、网游之箭神无双、别叫我邪神、花都大仙医、混沌天印、烈火南明二十年、开局被女土匪看中,我占山为王、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这个时代的大明已经如同一艘快要倾覆的大船,船底处处都在漏水,外界环境狂风暴雨不停,船上的人也内斗不休,根本就没有修补这艘船的机会。不过对于来到这个时代刚刚进入第三年,根基还不算太牢固的穿越集团来说,大明帝国依然是一个暂时无法对抗的庞然大物,而且在绝大多数穿越者的心目中,也并不想让大明太快倒下,毕竟大明还算是汉人正统,而关外的野猪皮则是完完全全的蛮夷。因此海汉的基本立场还是站在大明一方的,如果能够通过军事援助的手段帮这个快要走到终点的帝国续命,绝大多数人肯定会投赞成票当然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援助,肯定不会是无偿提供的。
关于如何为大明续命的议题,其实早在穿越之前就已经开始在当时的筹委会内部讨论,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认为大明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单单是军事实力的虚弱,而是整个社会体系的落后所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在这一时期统统爆出来,单方面的军事援助并不能改变大明帝国日薄西山走下坡路的现实。不过合理的援助手段或许能够帮助大明扛住来自东北关外的攻击,从而让穿越集团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充分利用大明治下的市场和各种资源,壮大自身的实力。
要跟大明朝廷进行军事方面的合作,这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极为复杂,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很多。不过好在目前已经有了与广东官府和福建水师的某些并未完全公开的合作,相关部门也算是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不至于事到临头再去现找门路。
“跑题跑得太远了,各位还是先听我把征兵扩编的事情说完吧!”颜楚杰见这讨论的话题已经偏离了原点很远的距离,赶紧将大家的注意力拉回到自己的议案上:“部队扩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相信大家都已经通过我的介绍有所了解了,下面我再说一说征兵的计划。”
海汉民团的待遇一向不错,入伍后就直接获得归化民籍贯,并享受二级劳工的薪酬标准。而且由于频繁的扩军,底层民兵获得升迁的机会其实也相当多,现在民团中班排长级别的基层军官,已经全部换成了入伍早,表现好的归化民民兵,个别表现优异的人员,接下来还会有继续向上的升迁机会。而这种上升度在同时代其他势力的军队中是很难出现的。
另外民团士兵退伍转业,或是在战斗中负伤、战死。都会得到十分周到的善后安排和照顾,以及优厚的酬劳或抚恤金,如果退伍后不愿接受民政部门的工作安排,也可以分到至少三十亩廉租耕地,自行回家务农。说得难听一点,对普通百姓来说,在海汉民团当兵为执委会卖命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厚待遇,再加上海汉民团参与的战斗从无败绩,战果堪称辉煌。在海汉治下区域内的青壮参军的热情一直都非常高。军方每一次对外征兵,几乎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征集到所需的兵员,而且往往应征者数量会大大出原本的征兵计划。因此对颜楚杰来说,开放下一阶段的征兵根本毋须担心兵源问题,尽管计划中的征兵额度可能会过千人,但以现在海汉治下的人口规模来看,多半还是会出现应征者爆棚的景象。
“在征兵计划中有一个小的调整。希望各位留意。”颜楚杰介绍道:“因为石碌项目的进行,在近半年里会有一批黎峒和苗寨逐步从石碌地区迁出,这些山寨里有大量的适龄青壮,都是很好的兵源,所以我们打算将征兵的地区重点放在石碌,吸收当地的土著青壮入伍。这样也可以对当地的社会稳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黎苗青年入伍,在海汉民团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尽管黎苗两族在过去有着比较深刻的,但黎苗两族的民兵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却很快就消除了隔阂,变成了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伙伴。而这种部队里所建立起来的战友关系也逐步影响到了外部,往年司空见惯的两族之间生斗殴甚至武装冲突事件的频率也迅下降,关系逐步正常化。
这也难怪。海汉给予了愿意合作的黎苗山寨极大的扶持力度,让他们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和生活保障,并且取消了大明颁布的很多歧视性规定,对黎苗两族的待遇一视同仁。在能够吃饱穿暖,获得基本的尊严之后,黎苗两族都不用再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和生产资源而生争斗,年轻好斗的少壮派又多数进了民团当兵,和平自然而然就降临了。
不过在此之前的征兵当中,为了保证占据人口多数的汉人的利益,军方一般还是主要录取汉人兵员,黎苗两族出身的民兵目前在民团中的比例大概也只保持在接近三成的水平。而这次军方的扩军征兵计划中,希望能够更多的征收黎苗两族的青壮入伍,并希望借此来缓解石碌项目在移民安置方面所面临的压力。
对于军方这样的安排,倒是没有人提出异议,像民政部更是旗帜鲜明地表示了赞赏的态度。宁崎开口接道:“这样也好,石碌项目需要迁徙黎苗山民有两三千人之多,其中青壮占了一半,你们军队把那些青壮收走,我们安排移民也轻松一些。”
由于军方在事前的充分准备,这次的扩军议案没有在常务会上受到太多的刁难便获得了通过。不过由扩军所议案所衍生出来的为大明提供军事援助的方案,因为涉及到的部门和所需的准备工作太多,并没有在会上得出明确的结论,还需要另外择时来进行专门的调研才行。
进入七月之后,从隔海相望的中南半岛上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北越的部队在经过三个月的连续作战之后,总算基本剿灭了南越残余抵抗武装的主力部队,并且从顺化往南至芽庄的沿海地区也得到了肃清,大量州县改旗易帜,重新纳入到升龙府朝廷的治下。而海汉一方在战前所提出的南方四港当中,岘港和归仁港两处地方已经纳入到北方朝廷治下。已经可以进入到开阶段了。
这个消息对于执委会而言,可谓是痛并快乐着,高兴的是这些垂涎已久的滨海区域终于可以纳入到自己的治下,而痛苦的则是目前海汉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用于海外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目前建设部的技术人员和主要施工队伍几乎都集中到了昌化至石碌的筑路工地上,而这条道路的一期工程就至少会持续到年底,届时才有可能抽出一部分人员去安南那边主持港口建设工作。虽然新添两处海外领地让所有人都感到很兴奋,但石碌项目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不容有失,安南港口的优先程度也只能排到后面了。
不过执委会不急。倒是有别的人开始急了。安南国为了岘港和归仁港的开,还专门派了特使来到三亚,与执委会磋商合作开的可能性。
派来的这位特使倒也不是外人,就是最初派去黑土港的船队在清化海岸搭救的难民郑林,这人因为与北越权臣郑氏有亲属关系,由此才让执委会跟北越朝廷搭上了关系,有了后来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全方位合作。而郑林回归升龙府之后,因为在黑土港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海汉人较为了解。也就被委任为了特使,专门负责处理海汉相关事务。升龙府朝廷以租界名义承认了海汉对黑土港的实际控制权之后,郑林被任命为观察使,在黑土港又居住了一年时间。
当然在此期间郑林所享受到的待遇就与当初逃难时有着本质的区别了,基本上吃住标准都是跟穿越者齐平,而这样的生活水平已经出了他在升龙府的待遇。在升龙府将他调回去委任新职务的时候,郑林其实还颇有点舍不得离开黑土港了。
安南朝廷今年给郑林所委派的新任务。就是与海汉商议南方四港的合作开方案。而安南朝廷之所以会如此积极地主动参与进来,主要还是因为海汉主持开的北方三处港口所产生的经济收益让安南的执政者看到了海贸的便利和潜力。而南方原本最为繁华的几处沿海商贸港口,洞海、顺化、会安,统统都已经毁于战火,大量的明商选择离开安南,回到大明或是在三亚落脚。而葡萄牙人暂时也没有在南部海岸独立建设大型港口的能力,南方地区的海上贸易几乎陷入到停滞状态,这让曾对南方海贸寄予厚望的安南朝廷感到非常不满。
安南执政者原本的打算让海汉人担负起建设新港口的责任,这样虽然会将土地的所有权无限期地置于海汉人的控制之下,但至少能够有机会挽救安南的财政状况,让已经空空如野的国库能够重新充实起来。然而海汉人不知吃错了什么药,以往都是达成协议后就手脚飞快地开始建设港口。唯恐安南这边反悔,涂山港甚至是以边建设边谈判的方式来拿下的租界权限。但这次在顺化战役结束几个月之后,海汉那边都还没有进一步的动静,他们战前索要过去的滨海地区依然是一片荒芜,丝毫没有要开工建设的迹象,这就让安南执政者有点坐不住了。
海汉人虽然是以租界的名义占有了北方滨海区域的黑土、涂山、永安三处港口,但安南朝廷还是从这几处港口的进出口贸易中获得了不少的收益当然其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直接进入了垄断贸易的各路权贵口袋。尽管海汉对安南的贸易几乎就完全是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贸易剪刀差实例体现,但对于穷得快要当掉裤子的安南朝廷来说,这些港口所带来的海上贸易还是带来了一定的收益,让安南有机会将本地那些不太值钱的稻米、木材、药材、象牙等商品换取到更好的报酬。
在顺化政权覆灭之后,安南朝廷当然不会满足于仅仅限定在三个港口的进出口贸易,南方的千里江山同样也有很多的好东西可以卖给海汉人,前提是当地有大型的商业港口。然而等来等去,得到了建港地皮的海汉人却迟迟没有开工,安南朝廷眼看着这么等下去除了白白浪费时间也不是个办法,最后终于决定派出使者,前往三亚把事情说个清楚。
郑林在三亚地区的老熟人并不多,王汤姆算是其中之一,当初搭救郑林的那支特派船队,王汤姆就是指挥官。因此执委会也将王汤姆纳入到这次的接待人员当中,郑林见到了王汤姆之后倒是丝毫没有安南官员的架子,仍然口称恩公,连连道谢当初的救命之恩。王汤姆推辞了好一阵,才让郑林改口以王兄相称。
除了王汤姆之外,与他一起负责接待安南使者的还有施耐德。也正是有施耐德这种精于算计的老狐狸在场压阵,王汤姆才肯勉为其难地接受这个原本应该由外交部门来负责的任务。
接风宴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郑林就主动提起了正事:“去年贵方与我国所达成的诸多协议之中,其中有提到战后协助我国重建南方商港,重开海上贸易的条款,如今南方战事已经基本平定,却不知贵方准备何时开始实施这些协议条款?”
施耐德应道:“郑特使,我纠正你一个说错的地方,这并不是我方协助贵国建设港口,而是贵国把这些滨海区域以军费抵押品的形式提供给我方作为租界使用,至于何时开始建设港口,当时也并没有协商过明确的时间表,这些内容当时都有笔录为证,都是有据可查的,郑特使莫要张口就来。”
关于如何为大明续命的议题,其实早在穿越之前就已经开始在当时的筹委会内部讨论,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认为大明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单单是军事实力的虚弱,而是整个社会体系的落后所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在这一时期统统爆出来,单方面的军事援助并不能改变大明帝国日薄西山走下坡路的现实。不过合理的援助手段或许能够帮助大明扛住来自东北关外的攻击,从而让穿越集团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充分利用大明治下的市场和各种资源,壮大自身的实力。
要跟大明朝廷进行军事方面的合作,这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极为复杂,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很多。不过好在目前已经有了与广东官府和福建水师的某些并未完全公开的合作,相关部门也算是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不至于事到临头再去现找门路。
“跑题跑得太远了,各位还是先听我把征兵扩编的事情说完吧!”颜楚杰见这讨论的话题已经偏离了原点很远的距离,赶紧将大家的注意力拉回到自己的议案上:“部队扩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相信大家都已经通过我的介绍有所了解了,下面我再说一说征兵的计划。”
海汉民团的待遇一向不错,入伍后就直接获得归化民籍贯,并享受二级劳工的薪酬标准。而且由于频繁的扩军,底层民兵获得升迁的机会其实也相当多,现在民团中班排长级别的基层军官,已经全部换成了入伍早,表现好的归化民民兵,个别表现优异的人员,接下来还会有继续向上的升迁机会。而这种上升度在同时代其他势力的军队中是很难出现的。
另外民团士兵退伍转业,或是在战斗中负伤、战死。都会得到十分周到的善后安排和照顾,以及优厚的酬劳或抚恤金,如果退伍后不愿接受民政部门的工作安排,也可以分到至少三十亩廉租耕地,自行回家务农。说得难听一点,对普通百姓来说,在海汉民团当兵为执委会卖命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厚待遇,再加上海汉民团参与的战斗从无败绩,战果堪称辉煌。在海汉治下区域内的青壮参军的热情一直都非常高。军方每一次对外征兵,几乎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征集到所需的兵员,而且往往应征者数量会大大出原本的征兵计划。因此对颜楚杰来说,开放下一阶段的征兵根本毋须担心兵源问题,尽管计划中的征兵额度可能会过千人,但以现在海汉治下的人口规模来看,多半还是会出现应征者爆棚的景象。
“在征兵计划中有一个小的调整。希望各位留意。”颜楚杰介绍道:“因为石碌项目的进行,在近半年里会有一批黎峒和苗寨逐步从石碌地区迁出,这些山寨里有大量的适龄青壮,都是很好的兵源,所以我们打算将征兵的地区重点放在石碌,吸收当地的土著青壮入伍。这样也可以对当地的社会稳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黎苗青年入伍,在海汉民团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尽管黎苗两族在过去有着比较深刻的,但黎苗两族的民兵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却很快就消除了隔阂,变成了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伙伴。而这种部队里所建立起来的战友关系也逐步影响到了外部,往年司空见惯的两族之间生斗殴甚至武装冲突事件的频率也迅下降,关系逐步正常化。
这也难怪。海汉给予了愿意合作的黎苗山寨极大的扶持力度,让他们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和生活保障,并且取消了大明颁布的很多歧视性规定,对黎苗两族的待遇一视同仁。在能够吃饱穿暖,获得基本的尊严之后,黎苗两族都不用再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和生产资源而生争斗,年轻好斗的少壮派又多数进了民团当兵,和平自然而然就降临了。
不过在此之前的征兵当中,为了保证占据人口多数的汉人的利益,军方一般还是主要录取汉人兵员,黎苗两族出身的民兵目前在民团中的比例大概也只保持在接近三成的水平。而这次军方的扩军征兵计划中,希望能够更多的征收黎苗两族的青壮入伍,并希望借此来缓解石碌项目在移民安置方面所面临的压力。
对于军方这样的安排,倒是没有人提出异议,像民政部更是旗帜鲜明地表示了赞赏的态度。宁崎开口接道:“这样也好,石碌项目需要迁徙黎苗山民有两三千人之多,其中青壮占了一半,你们军队把那些青壮收走,我们安排移民也轻松一些。”
由于军方在事前的充分准备,这次的扩军议案没有在常务会上受到太多的刁难便获得了通过。不过由扩军所议案所衍生出来的为大明提供军事援助的方案,因为涉及到的部门和所需的准备工作太多,并没有在会上得出明确的结论,还需要另外择时来进行专门的调研才行。
进入七月之后,从隔海相望的中南半岛上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北越的部队在经过三个月的连续作战之后,总算基本剿灭了南越残余抵抗武装的主力部队,并且从顺化往南至芽庄的沿海地区也得到了肃清,大量州县改旗易帜,重新纳入到升龙府朝廷的治下。而海汉一方在战前所提出的南方四港当中,岘港和归仁港两处地方已经纳入到北方朝廷治下。已经可以进入到开阶段了。
这个消息对于执委会而言,可谓是痛并快乐着,高兴的是这些垂涎已久的滨海区域终于可以纳入到自己的治下,而痛苦的则是目前海汉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用于海外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目前建设部的技术人员和主要施工队伍几乎都集中到了昌化至石碌的筑路工地上,而这条道路的一期工程就至少会持续到年底,届时才有可能抽出一部分人员去安南那边主持港口建设工作。虽然新添两处海外领地让所有人都感到很兴奋,但石碌项目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不容有失,安南港口的优先程度也只能排到后面了。
不过执委会不急。倒是有别的人开始急了。安南国为了岘港和归仁港的开,还专门派了特使来到三亚,与执委会磋商合作开的可能性。
派来的这位特使倒也不是外人,就是最初派去黑土港的船队在清化海岸搭救的难民郑林,这人因为与北越权臣郑氏有亲属关系,由此才让执委会跟北越朝廷搭上了关系,有了后来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全方位合作。而郑林回归升龙府之后,因为在黑土港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海汉人较为了解。也就被委任为了特使,专门负责处理海汉相关事务。升龙府朝廷以租界名义承认了海汉对黑土港的实际控制权之后,郑林被任命为观察使,在黑土港又居住了一年时间。
当然在此期间郑林所享受到的待遇就与当初逃难时有着本质的区别了,基本上吃住标准都是跟穿越者齐平,而这样的生活水平已经出了他在升龙府的待遇。在升龙府将他调回去委任新职务的时候,郑林其实还颇有点舍不得离开黑土港了。
安南朝廷今年给郑林所委派的新任务。就是与海汉商议南方四港的合作开方案。而安南朝廷之所以会如此积极地主动参与进来,主要还是因为海汉主持开的北方三处港口所产生的经济收益让安南的执政者看到了海贸的便利和潜力。而南方原本最为繁华的几处沿海商贸港口,洞海、顺化、会安,统统都已经毁于战火,大量的明商选择离开安南,回到大明或是在三亚落脚。而葡萄牙人暂时也没有在南部海岸独立建设大型港口的能力,南方地区的海上贸易几乎陷入到停滞状态,这让曾对南方海贸寄予厚望的安南朝廷感到非常不满。
安南执政者原本的打算让海汉人担负起建设新港口的责任,这样虽然会将土地的所有权无限期地置于海汉人的控制之下,但至少能够有机会挽救安南的财政状况,让已经空空如野的国库能够重新充实起来。然而海汉人不知吃错了什么药,以往都是达成协议后就手脚飞快地开始建设港口。唯恐安南这边反悔,涂山港甚至是以边建设边谈判的方式来拿下的租界权限。但这次在顺化战役结束几个月之后,海汉那边都还没有进一步的动静,他们战前索要过去的滨海地区依然是一片荒芜,丝毫没有要开工建设的迹象,这就让安南执政者有点坐不住了。
海汉人虽然是以租界的名义占有了北方滨海区域的黑土、涂山、永安三处港口,但安南朝廷还是从这几处港口的进出口贸易中获得了不少的收益当然其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直接进入了垄断贸易的各路权贵口袋。尽管海汉对安南的贸易几乎就完全是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贸易剪刀差实例体现,但对于穷得快要当掉裤子的安南朝廷来说,这些港口所带来的海上贸易还是带来了一定的收益,让安南有机会将本地那些不太值钱的稻米、木材、药材、象牙等商品换取到更好的报酬。
在顺化政权覆灭之后,安南朝廷当然不会满足于仅仅限定在三个港口的进出口贸易,南方的千里江山同样也有很多的好东西可以卖给海汉人,前提是当地有大型的商业港口。然而等来等去,得到了建港地皮的海汉人却迟迟没有开工,安南朝廷眼看着这么等下去除了白白浪费时间也不是个办法,最后终于决定派出使者,前往三亚把事情说个清楚。
郑林在三亚地区的老熟人并不多,王汤姆算是其中之一,当初搭救郑林的那支特派船队,王汤姆就是指挥官。因此执委会也将王汤姆纳入到这次的接待人员当中,郑林见到了王汤姆之后倒是丝毫没有安南官员的架子,仍然口称恩公,连连道谢当初的救命之恩。王汤姆推辞了好一阵,才让郑林改口以王兄相称。
除了王汤姆之外,与他一起负责接待安南使者的还有施耐德。也正是有施耐德这种精于算计的老狐狸在场压阵,王汤姆才肯勉为其难地接受这个原本应该由外交部门来负责的任务。
接风宴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郑林就主动提起了正事:“去年贵方与我国所达成的诸多协议之中,其中有提到战后协助我国重建南方商港,重开海上贸易的条款,如今南方战事已经基本平定,却不知贵方准备何时开始实施这些协议条款?”
施耐德应道:“郑特使,我纠正你一个说错的地方,这并不是我方协助贵国建设港口,而是贵国把这些滨海区域以军费抵押品的形式提供给我方作为租界使用,至于何时开始建设港口,当时也并没有协商过明确的时间表,这些内容当时都有笔录为证,都是有据可查的,郑特使莫要张口就来。”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2/2288/44960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