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4章
推荐阅读:先生不好啦,夫人说她恐婚、神医下山:美女总裁要养我、我死当天,顾总和白月光订婚了、网游之箭神无双、别叫我邪神、花都大仙医、混沌天印、烈火南明二十年、开局被女土匪看中,我占山为王、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第2634章
炼钢当然不是海汉的独门绝技,其他国家也早就掌握了基本的冶炼方法。但如何能以极低的成本大量炼出精钢,并且以此作为原料,以极高的效率大批生产出工艺精湛,性能可靠的武器装备,这可就不是大明和其他国家所能做到的事情了,唯有已经开始工业化进程的海汉才能实现。
以朝鲜目前的国力,想要自行制造这样的武器装备,成本将会高得惊人,而且质量也未必可靠。既然有海汉提供现成的制式装备,又比自己造更省钱省事,那也就不难作出选择了。
但朱子安旋即也想到了一个更为深层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最精良的武器装备都要依赖别国提供,这个国家还能有多少实力可言?也难怪朝鲜国会成了墙头草,眼见大明势衰,转头就投靠了海汉。
但再想想大明,当初不也一样要向外国人求购武器装备,从徐光启、孙元化时期购买葡萄牙火炮,到后来偷偷摸摸地走私海汉军火,大明花在外购武器装备上的银两也着实不少。但靠着这些手段来增强明军的实力,终究还是力有不逮,依然无法抵御内忧外患所带来的衰落。
朱子安思绪翩翩,而杨运与众人的对话还在继续。朝日两国当然不甘心与海汉的贸易一直都是巨大的逆差,特别是与海汉关系较为紧密的朝鲜国,也一直在尝试通过海汉提供的技术来升级一些产业,以提升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不过这样的努力到目前看来效果并不理想,朝鲜国目前仍是以价值低廉的原材料出口为主,其产业升级之后产出的所谓高级货,却还是很难被海汉商人纳入采购名单。
“各位去到朝鲜,若是见着感兴趣的土特产,可以稍微买点,至于其他的东西,随便看看也就是了,不值得花钱。”杨运顿了顿,又接着说道:“想来朝鲜官方应该也会准备丰厚的礼物,把他们能拿得出手的东西都送上一遍,届时各位就可以大致了解当地的物产了。倒是那日本国,虽与我国结有宿怨,但有自盛唐传承下来的文化,那边有些手工艺品还是相当不错的。”
白乐童道:“三亚的市场上也时常会见到东瀛漆器之类的精致器物,卖价还很不便宜。”
陶弘方笑道:“这种东西受制作工艺所限,产能极为有限,市场上少见,自然也就卖得贵了。”
陶弘方在商务部待得久了,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更偏向于理性,而不会过多去考虑诸如文化艺术这样的附加价值。那些通过远洋航运送到三亚市场上的东瀛漆器,在他看来却远不如本国所产的瓷器玻璃器实用,买那玩意儿也就是买个稀奇,放在家中当个收藏摆件而已。
杨运道:“还有一事,刚才忘了说,为了配合此次出使任务,石大人特地临时征调了熟悉朝日两国情况的官员随行,也就是先前过来为各位介绍移民状况的那两位。”
陶弘方问道:“但刚才那两位好像都是平民出身,是否能执行外交任务?”
杨运道:“正是因为他们是平民出身,才真正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也可在使团中充当翻译之职。至于真正外交层面的交涉,自会有我国的驻外官员负责协助各位,这个不必担心。”
秀念和尹长兴均是出身草根,对于朝日两国的民情较为了解,派他们随同出行,主要还是充当为使团出谋划策的顾问,外交并非他们的任务。不过这样的调动都是东海大区的内部事务,他们这些人其实也无权置喙石迪文的决定。
翌日,在王安国的邀请之下,陶弘方等人一同前往移民们的临时驻地,查看他们在出行之前的培训情况。
这批即将随王安国前往大洋彼岸定居的移民中,除了拿着官方调令的一批技术官僚之外,绝大部分是通过各种渠道招募而来。
当然这些人愿意背井离乡去到万里之外定居,绝不是因为他们对王汤姆崇拜有加,不顾一切也要追随而去,怀着那种想法的人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跟着王汤姆走了。如今加入移民队伍的人,基本上都是看中了官方给予的优渥待遇,希望能藉此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只要活着抵达目的地,每个人就能获得住处和田地,以及一笔丰厚的安家费,而且未来十年里都不用向官府缴纳任何赋税。如果他们想在当地经营农场,或者别的什么生意,又没有足够的本钱,我们也会设法给予扶持,比如向他们提供无息贷款、各种种苗、家禽家畜,总之会保证他们都能有一个好的生计。”
王安国一边看着这些正在学习甲板操作口令的移民,一边对陶弘方等人介绍他们的情况:“这次我们招募到了一千多移民,虽然不多,但如果能开个好头,那今后就可以慢慢将这条跨洋航线搭建起来,不断从国内招募移民输送过去。”
宁子敬笑道:“安国兄,你这招募条件可真是下了血本啊!”
王安国苦笑着应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然谁愿意在海上漂几个月,去到那么远的地方定居,而且说不定去了之后,这辈子也就再也不能回到故乡了。同等条件如果是招募去台湾垦荒,恐怕早就招募到几万人了!”
相较于台湾岛这种靠近东亚大陆的地区,移民北美的成本显然要高出许多。尽管先遣舰队在北美当地已经站稳脚跟建立起殖民区,并且发展势头似乎还不错,但想要吸引国内的民众前往当地定居依然十分困难,哪怕官方承诺了极好的移民条件,并且早在数月之前就开始在国内各地进行招募,但最终招募到的人数仍然不甚理想。
如果再加上远洋运输的成本,招募至北美的单个移民成本至少是台湾岛的十倍,南海地区的五倍,算下来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而北美殖民区成立仅三年,想必仅这一笔开支就已经占据其财政预算的相当一部分了。
(本章完)
炼钢当然不是海汉的独门绝技,其他国家也早就掌握了基本的冶炼方法。但如何能以极低的成本大量炼出精钢,并且以此作为原料,以极高的效率大批生产出工艺精湛,性能可靠的武器装备,这可就不是大明和其他国家所能做到的事情了,唯有已经开始工业化进程的海汉才能实现。
以朝鲜目前的国力,想要自行制造这样的武器装备,成本将会高得惊人,而且质量也未必可靠。既然有海汉提供现成的制式装备,又比自己造更省钱省事,那也就不难作出选择了。
但朱子安旋即也想到了一个更为深层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最精良的武器装备都要依赖别国提供,这个国家还能有多少实力可言?也难怪朝鲜国会成了墙头草,眼见大明势衰,转头就投靠了海汉。
但再想想大明,当初不也一样要向外国人求购武器装备,从徐光启、孙元化时期购买葡萄牙火炮,到后来偷偷摸摸地走私海汉军火,大明花在外购武器装备上的银两也着实不少。但靠着这些手段来增强明军的实力,终究还是力有不逮,依然无法抵御内忧外患所带来的衰落。
朱子安思绪翩翩,而杨运与众人的对话还在继续。朝日两国当然不甘心与海汉的贸易一直都是巨大的逆差,特别是与海汉关系较为紧密的朝鲜国,也一直在尝试通过海汉提供的技术来升级一些产业,以提升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不过这样的努力到目前看来效果并不理想,朝鲜国目前仍是以价值低廉的原材料出口为主,其产业升级之后产出的所谓高级货,却还是很难被海汉商人纳入采购名单。
“各位去到朝鲜,若是见着感兴趣的土特产,可以稍微买点,至于其他的东西,随便看看也就是了,不值得花钱。”杨运顿了顿,又接着说道:“想来朝鲜官方应该也会准备丰厚的礼物,把他们能拿得出手的东西都送上一遍,届时各位就可以大致了解当地的物产了。倒是那日本国,虽与我国结有宿怨,但有自盛唐传承下来的文化,那边有些手工艺品还是相当不错的。”
白乐童道:“三亚的市场上也时常会见到东瀛漆器之类的精致器物,卖价还很不便宜。”
陶弘方笑道:“这种东西受制作工艺所限,产能极为有限,市场上少见,自然也就卖得贵了。”
陶弘方在商务部待得久了,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更偏向于理性,而不会过多去考虑诸如文化艺术这样的附加价值。那些通过远洋航运送到三亚市场上的东瀛漆器,在他看来却远不如本国所产的瓷器玻璃器实用,买那玩意儿也就是买个稀奇,放在家中当个收藏摆件而已。
杨运道:“还有一事,刚才忘了说,为了配合此次出使任务,石大人特地临时征调了熟悉朝日两国情况的官员随行,也就是先前过来为各位介绍移民状况的那两位。”
陶弘方问道:“但刚才那两位好像都是平民出身,是否能执行外交任务?”
杨运道:“正是因为他们是平民出身,才真正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也可在使团中充当翻译之职。至于真正外交层面的交涉,自会有我国的驻外官员负责协助各位,这个不必担心。”
秀念和尹长兴均是出身草根,对于朝日两国的民情较为了解,派他们随同出行,主要还是充当为使团出谋划策的顾问,外交并非他们的任务。不过这样的调动都是东海大区的内部事务,他们这些人其实也无权置喙石迪文的决定。
翌日,在王安国的邀请之下,陶弘方等人一同前往移民们的临时驻地,查看他们在出行之前的培训情况。
这批即将随王安国前往大洋彼岸定居的移民中,除了拿着官方调令的一批技术官僚之外,绝大部分是通过各种渠道招募而来。
当然这些人愿意背井离乡去到万里之外定居,绝不是因为他们对王汤姆崇拜有加,不顾一切也要追随而去,怀着那种想法的人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跟着王汤姆走了。如今加入移民队伍的人,基本上都是看中了官方给予的优渥待遇,希望能藉此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只要活着抵达目的地,每个人就能获得住处和田地,以及一笔丰厚的安家费,而且未来十年里都不用向官府缴纳任何赋税。如果他们想在当地经营农场,或者别的什么生意,又没有足够的本钱,我们也会设法给予扶持,比如向他们提供无息贷款、各种种苗、家禽家畜,总之会保证他们都能有一个好的生计。”
王安国一边看着这些正在学习甲板操作口令的移民,一边对陶弘方等人介绍他们的情况:“这次我们招募到了一千多移民,虽然不多,但如果能开个好头,那今后就可以慢慢将这条跨洋航线搭建起来,不断从国内招募移民输送过去。”
宁子敬笑道:“安国兄,你这招募条件可真是下了血本啊!”
王安国苦笑着应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然谁愿意在海上漂几个月,去到那么远的地方定居,而且说不定去了之后,这辈子也就再也不能回到故乡了。同等条件如果是招募去台湾垦荒,恐怕早就招募到几万人了!”
相较于台湾岛这种靠近东亚大陆的地区,移民北美的成本显然要高出许多。尽管先遣舰队在北美当地已经站稳脚跟建立起殖民区,并且发展势头似乎还不错,但想要吸引国内的民众前往当地定居依然十分困难,哪怕官方承诺了极好的移民条件,并且早在数月之前就开始在国内各地进行招募,但最终招募到的人数仍然不甚理想。
如果再加上远洋运输的成本,招募至北美的单个移民成本至少是台湾岛的十倍,南海地区的五倍,算下来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而北美殖民区成立仅三年,想必仅这一笔开支就已经占据其财政预算的相当一部分了。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2/2288/44985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