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大明的第一个经济特区
推荐阅读:无限之最强战力、大灌篮之成神路、刀锋强者、至高统帅、九龙封神记、龙珠之我是战士、天极之强者为尊、综漫的巫妖王、紫宙星云、风起难消、
兴许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在那些经济学者看来简直就是垃圾。
但常老二自认,至少自己的这些说法很贴合实际,有助于大兴大明的工商业,这就够了。
常二郎的这番话,令老朱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之中。
不得不承认,常二郎那迥异于常人的脑回路,从大兴工商到将土地兼并联系在一起。
从而形成了一个看似很完美的逻辑闭环,精明的老朱沉思了许久也没能找到理由来反驳。
毕竟这厮这些话说的还真有那么几分道理。
倘若自己是地主,有了财帛,十有八九只会去买田地,扩充自己的财富。
可如果转换一个思路,当自己作为一个地主老财,突然发现朝廷大兴工商,而工商业也能够带来财富。
重点是,工商业不再被朝廷视为贱业,那么,换位思考的自己,说不定也会尝试去做做生意。
虽然不比种地稳当,可是收益的确是要远比种地高。
常二郎的这番看似有些出乎预料之外的歪理,仔细沉思之后,总算是在老朱内心的思想钢印上敲打出了一条细细的裂纹。
仔细地思量了许久的老朱,这才缓缓开口道。
“此事,朝廷当谨慎行事,毕竟事关大明千秋之要事。”
“不过嘛,贤婿你的本事,老夫自然是放心的,所以你这上海县的作为,老夫是持支持的态度。”
“你且先做,若是有什么变故,只管传书太子……”
老朱这番话说得很是含蓄,可常升自然是听出了味道来。
想来老朱也有点心动了,可是国之四民的地位,几乎已经算得上是基本国策。
这个时候要站出来抽自己一耳刮子,告诉天下人,朝廷错了,四民中的商人其实也不下贱。
这实在是大大地有损朝廷的威信,所以,认错是不可能认错。
但是把上海县乃至整个松江府拿来作为试点,试验大兴工商业,是否有益于提高大明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平,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觉得合适,那就继续推行也不是不可以,若是不行,及时掉头也不会有问题。
更何况,还有另外一个大问题是,常二郎提出来的天下除天子与太子外,无人不能不缴纳税赋的问题。
从内心来说,老朱其实是很想举双手赞同,毕竟这等于是将大明王朝千秋万载的巨舰上。
那一个显而易见的漏洞用坚固的水泥用水泥封上又用钢板钉死,让未来的大明官吏,连钻空子的机会都没有。
但问题在于,想要推行这一方略,现如今可不是什么好时机。
究其原因就在于,朝廷连续经历了极大的风波,老朱提屠刀的手这两年来都砍脑壳砍得有点手酸了。
朝廷现如今很缺乏官吏,在这个时候一切都应该以稳定为主,择机行事。
至于那些王公贵族是否缴纳税赋的问题,常老二那番话让老朱觉得很对。
除了天子还有太子之外,你们既然不是这个天下的主人和继承人,凭什么不缴纳税赋?
何况,自己所收上来的这些税赋,都是在考虑着该怎么用之于民,而不是用在享乐上。
所以,老朱自然不觉得常老二这番话有什么问题。
而且太子不收税赋,这不正好是向其他的皇子王爷们宣告了一个消息。
太子殿下亦是君,尔等皆是臣。
相比起其他儿子而言,在老朱的眼里边,朱标这个好大儿,不仅仅寄托着自己所有的期望。
同样,更寄托着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其他的儿子有成绩,那只能叫有出息。
可是好大儿有出息,那叫啥?那叫后继有人,那叫大明王朝当可江山永固。
在老朱的意识里边,朱标是亲儿子,其他的儿子,就只是儿子。
不然在日后,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意外身亡,朱标也因病而亡之后。
老朱也没有选择那些正值当打之年,已经干出了成绩的成年儿子们。
而是在朱标的儿子里边挑出了那个时候最为出挑的朱允炆来当继承人。
就足以明白,他们的父子情深寻不是吹出来的。
所以,常老二那番话,虽然看似大逆不道,却偏偏又挠到了老朱的心头痒处,甚至觉得特别合理。
毕竟咱老朱打下的江山,当然是要交给好大儿,未来他就是君。
其他儿子就是臣子,必须要有君臣之别的界限,就像这缴纳税赋,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让其他的儿子也都明白,你们都是臣,你们的大哥才是君。
。。。
接来来,翁婿二人又扯到了另外一个话题,知晓老朱决定要在朝廷工部将《大明日报》搞出来之后。
常二郎可是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意见,毕竟没有人比他更懂得报刊杂志这些玩意该如何操作运营。
既然这玩意给的是天下百姓看,那么必然要尽量地去用白话文来编撰文章,唯有如此,才能够让那些大老粗们听懂朝廷的想法与意志。
而不会被那些读书人又或者是官吏引经据典地将朝廷的想法给曲解掉。
再有就是,可以在这上面编撰一些文章,例如我大明为什么一定要北伐征讨元蒙残余。
就是因为元蒙残余现如今实力犹在,亡我大明之心不死,南侵之念不绝。
所以,朝廷这么做,绝不是穷兵黩武,而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正朔能够永镇华夏大地。
而且,朝廷还可以将一些大明王朝的名臣名将们追随陛下打下大好河山的那些丰功伟绩。
以及我大明立国的艰难困苦给写下来,编撰成故事,让天下百姓明白,和平来之不易。
如今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正是靠那许许多多抛头颅撒热血的英勇将士们的鲜血和生命所铸就。
老朱愣愣地看着跟前这越说越激动的常二郎,不禁在心中升起了欣慰,以及许多的唏嘘与怀念。
看来,这小子想必内心也很怀念他那早已亡故的父亲吧。
“老夫瞧你这小子说得头头是道,要不,这事就交托于你如何?”
老朱这话,让常老二两眼一亮。
www.bq46.cc。m.bq46.cc
但常老二自认,至少自己的这些说法很贴合实际,有助于大兴大明的工商业,这就够了。
常二郎的这番话,令老朱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之中。
不得不承认,常二郎那迥异于常人的脑回路,从大兴工商到将土地兼并联系在一起。
从而形成了一个看似很完美的逻辑闭环,精明的老朱沉思了许久也没能找到理由来反驳。
毕竟这厮这些话说的还真有那么几分道理。
倘若自己是地主,有了财帛,十有八九只会去买田地,扩充自己的财富。
可如果转换一个思路,当自己作为一个地主老财,突然发现朝廷大兴工商,而工商业也能够带来财富。
重点是,工商业不再被朝廷视为贱业,那么,换位思考的自己,说不定也会尝试去做做生意。
虽然不比种地稳当,可是收益的确是要远比种地高。
常二郎的这番看似有些出乎预料之外的歪理,仔细沉思之后,总算是在老朱内心的思想钢印上敲打出了一条细细的裂纹。
仔细地思量了许久的老朱,这才缓缓开口道。
“此事,朝廷当谨慎行事,毕竟事关大明千秋之要事。”
“不过嘛,贤婿你的本事,老夫自然是放心的,所以你这上海县的作为,老夫是持支持的态度。”
“你且先做,若是有什么变故,只管传书太子……”
老朱这番话说得很是含蓄,可常升自然是听出了味道来。
想来老朱也有点心动了,可是国之四民的地位,几乎已经算得上是基本国策。
这个时候要站出来抽自己一耳刮子,告诉天下人,朝廷错了,四民中的商人其实也不下贱。
这实在是大大地有损朝廷的威信,所以,认错是不可能认错。
但是把上海县乃至整个松江府拿来作为试点,试验大兴工商业,是否有益于提高大明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平,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觉得合适,那就继续推行也不是不可以,若是不行,及时掉头也不会有问题。
更何况,还有另外一个大问题是,常二郎提出来的天下除天子与太子外,无人不能不缴纳税赋的问题。
从内心来说,老朱其实是很想举双手赞同,毕竟这等于是将大明王朝千秋万载的巨舰上。
那一个显而易见的漏洞用坚固的水泥用水泥封上又用钢板钉死,让未来的大明官吏,连钻空子的机会都没有。
但问题在于,想要推行这一方略,现如今可不是什么好时机。
究其原因就在于,朝廷连续经历了极大的风波,老朱提屠刀的手这两年来都砍脑壳砍得有点手酸了。
朝廷现如今很缺乏官吏,在这个时候一切都应该以稳定为主,择机行事。
至于那些王公贵族是否缴纳税赋的问题,常老二那番话让老朱觉得很对。
除了天子还有太子之外,你们既然不是这个天下的主人和继承人,凭什么不缴纳税赋?
何况,自己所收上来的这些税赋,都是在考虑着该怎么用之于民,而不是用在享乐上。
所以,老朱自然不觉得常老二这番话有什么问题。
而且太子不收税赋,这不正好是向其他的皇子王爷们宣告了一个消息。
太子殿下亦是君,尔等皆是臣。
相比起其他儿子而言,在老朱的眼里边,朱标这个好大儿,不仅仅寄托着自己所有的期望。
同样,更寄托着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其他的儿子有成绩,那只能叫有出息。
可是好大儿有出息,那叫啥?那叫后继有人,那叫大明王朝当可江山永固。
在老朱的意识里边,朱标是亲儿子,其他的儿子,就只是儿子。
不然在日后,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意外身亡,朱标也因病而亡之后。
老朱也没有选择那些正值当打之年,已经干出了成绩的成年儿子们。
而是在朱标的儿子里边挑出了那个时候最为出挑的朱允炆来当继承人。
就足以明白,他们的父子情深寻不是吹出来的。
所以,常老二那番话,虽然看似大逆不道,却偏偏又挠到了老朱的心头痒处,甚至觉得特别合理。
毕竟咱老朱打下的江山,当然是要交给好大儿,未来他就是君。
其他儿子就是臣子,必须要有君臣之别的界限,就像这缴纳税赋,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让其他的儿子也都明白,你们都是臣,你们的大哥才是君。
。。。
接来来,翁婿二人又扯到了另外一个话题,知晓老朱决定要在朝廷工部将《大明日报》搞出来之后。
常二郎可是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意见,毕竟没有人比他更懂得报刊杂志这些玩意该如何操作运营。
既然这玩意给的是天下百姓看,那么必然要尽量地去用白话文来编撰文章,唯有如此,才能够让那些大老粗们听懂朝廷的想法与意志。
而不会被那些读书人又或者是官吏引经据典地将朝廷的想法给曲解掉。
再有就是,可以在这上面编撰一些文章,例如我大明为什么一定要北伐征讨元蒙残余。
就是因为元蒙残余现如今实力犹在,亡我大明之心不死,南侵之念不绝。
所以,朝廷这么做,绝不是穷兵黩武,而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正朔能够永镇华夏大地。
而且,朝廷还可以将一些大明王朝的名臣名将们追随陛下打下大好河山的那些丰功伟绩。
以及我大明立国的艰难困苦给写下来,编撰成故事,让天下百姓明白,和平来之不易。
如今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正是靠那许许多多抛头颅撒热血的英勇将士们的鲜血和生命所铸就。
老朱愣愣地看着跟前这越说越激动的常二郎,不禁在心中升起了欣慰,以及许多的唏嘘与怀念。
看来,这小子想必内心也很怀念他那早已亡故的父亲吧。
“老夫瞧你这小子说得头头是道,要不,这事就交托于你如何?”
老朱这话,让常老二两眼一亮。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4/4551/109570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