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重逢鸡鸣寺
推荐阅读:一念成婚:腹黑总裁超疼人、九公主她又美又飒、贞观大闲人、鹰视狼顾、王婿叶凡、官场、重生之财源滚滚、重生之全球首富、林逸纪倾颜、天下第九、
张少飞从一位身穿道袍,生得仙风道骨的长者口中得知:这座古老寺院叫鸡鸣寺,是当地最古老的梵刹和皇家寺庙之一,香火一直旺盛不衰,自古有“南朝第一寺“的美誉,天竺高僧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建康时就居于此,连关羽“关公”这个历史人物,都与该寺颇有关系,在寺里供奉他的神像。
那位长者感慨地看向他,说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当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东吴元帅吕蒙生擒杀害后,将他的首级呈献给了曹操。没了脑袋,关羽当然死不瞑目,所以魂灵长年不散,成了一个无头无主的孤魂。他时常在吴蜀一带游荡,每当风清月白之夜,夜深人静之时,他便在空中悲怆地呼喊:“还——我——头——来——”这样,关羽寻觅了几百年,也无人能将他从困惑中解救出来。
长者说到这里停了停,问张少飞:“施主,试想一下,落了地的人头,又有谁能重新安上?”
张少飞摇着头,说道:“难,难。”
长者颌首道:“说得对。”
张少飞关切地:“大师,那关羽的脑袋不能重新安上,咋办呢?”
长者仰望了一下天空,说道:“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关羽的魂魄漂游到了鸡鸣寺。当时,天台宗的创始人——智顗大师,正在寺里打坐静修,忽然听得半空有人狂呼。他步出鸡鸣寺门,向空中喊道,‘来者可是云长?’关羽的魂魄降落在他的面前。智顗大师说,‘将军纵横疆场30年,杀敌无数。你为吕蒙所杀,大呼还我头来,那么,颜良、文丑,以及你过五关斩六将那些被你所杀之人,又向谁索要头颅?关羽恍然大悟,稽首皈依了智顗大师。从此,关公成了佛教的护法伽蓝。鸡鸣山更是高僧辈出,名扬九州。”
或许,因这位大师这番话的吸引,急于返乡见母的张少飞,双脚不由自主地迈进了鸡鸣山。
张少飞没有去寺里挂单,而是向寺院后面的深山深处走去。
一座高高的山峰之下,一片密密的松林之中,居然藏着一间小小的草房。
巍巍鸡鸣山,茂竹密林,聚天地之灵气在山中飞扬,祥云缭绕;
六神凝聚,湛然观照,心灵之中法喜充满,滋润禅界清静乾坤。
张少飞推门而入。草房中静坐着的,竟然是自己在患难之中相遇,成为知己的“同道”中人一悟师兄!
“师兄……”张少飞匍匐在地,泣不成声——一个沦落天涯的落难汉子,孤身一人,在茫茫山野之中遇到患难之交的人,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这一切,都在这一声呼喊之中……
一悟睁开眼,惊奇地看着张少飞,说道:“天哪!师弟,你是怎么来到鸡鸣寺的?”
张少飞跪着前行,扑在一悟腿上,哽咽着说:“师兄,我……欲回老家探母……”
一悟抚摸着他的脊背,也不禁潸然泪下。
良久,张少飞止住了抽泣。
一悟为他擦擦眼泪,问道:“你什么时候离开广怀的?”
张少飞哽咽着说:“自从您走后不久,有一天,经过广怀飞燕岩旁边的那条村落,听到有人在屋子里放声大哭,好奇心驱使我进屋去问个究竟。原来,那户村民区广二的儿子患了大热症,我用山草药医好了老人家病中的儿子,阿二叔对我感激不已,拿出几个珍藏的燕窝送给我。当时我说燕窝太名贵没敢收下,说自己身强力壮不需要吃这补品。但阿二叔两夫妻说燕窝虽然名贵,这补品你可以不吃,你家中的老人家可以吃,因此,我动了回家探望娘亲之念……“
“嗯。”一悟边听边不住地点头。
张少飞饱含深情地看着一悟,过了一会,又说:“师兄,是阿二叔两夫妻的话触动了我的思亲之情,我娘亲已年老体弱,如果能够吃得上这补品应该对她的身体大有裨益,所以在阿二叔两夫妻的盛情之下,我只好收下了这些燕窝,动了返乡之念,路过鸡鸣寺听了大师那席话后,身不由己地来到了这里。”
一悟听了后,称赞了张少飞一番孝心后,有点担心地说道:“师弟,你回去……不怕关振江派人追上门吗?”
张少飞把他的想法向一悟说了出来。一悟听后,也觉得不无道理,点头称是。
“哦,对了,师兄,曾记得,当初你的冤案澄清后,你便决意重返北方弘扬佛法,怎么来到这里,像是潜隐了呢?”张少飞疑惑地看着一悟说。
“唉,总的来说,朝廷限制佛教罢。”一悟无奈地摊了摊双手。
“朝廷为什么要限制佛教?”张少飞一听,有点愕然地看着一悟,两眼瞪得如牛眼大。
“也许,不限制佛教,则朝廷危矣……”一悟说到这里,停了停,深沉地仰望着草屋外的满天星斗,说开了,“师弟,你也知道的,华夏有三大教,分别是儒教、道教和佛教,其中,佛教是由印度传入到华夏的,经过长期的传播与发展,形成了华夏佛教。其间,佛教几经起落,有好几次也险些被灭掉。”
“师兄所说不无道理。据我所知,各地节度根本就不听从朝廷调遣,都把理由归到佛教,说成是受到佛教的影响。这种说法实在是有失偏颇……”张少飞有点不平地说。
“师弟所说不无道理。但是非公正后人自有评说,今夜难得俺们师兄弟有缘再相逢,颇为缘分不浅,不说这些也罢”。一悟建议换个话题。
张少飞爽快地:“好!咱们换个话题,就为这缘分,俺们师兄弟今夜促膝夜谈,就先从儒教说起。”
“好!”一提到儒教,一悟的双眼闪烁着晶光,如数家珍地,“儒教又称儒家,孔孟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一悟一番叙论,直说得张少飞频频点头称是。
原来,这个一悟,本姓张,名文魁,家世显赫,与张少飞的家世一样,同是中原四大望族之一。张门历代出将入相,从三国至唐初,仅宰相就有十人之多。他爹张俊彬,与大多祖先一样,学而优则仕,考取功名,官至宰相。张文魁六岁时,他爹就请来当地最出名的塾师冯学儒做他的老师。
冯学儒行“儒家”师表,教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教他诸子百家“国文”经典,教他《诗经》。
冯学儒是一位老学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武双全,不仅德高望重,而且深知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冯学儒第一次上课,教小文魁的是《训蒙幼学诗》。
冯学儒想了解一下小文魁的悟性如何,念了一遍后,看着小文魁,说道:“文魁,你能记得几句?”
“先生刚才教的,我都记得。”小文魁眨着小眼睛,老实地说。
“哦?你说你都记得?”冯学儒有点惊愕地打量着他这个学生。
“嗯。”小文魁点着头,算是回答。
冯学儒把惊堂木一拍,威严说道:“学生在先生面前,不得说谎!”冯学儒话一出口,自感口气重了些,便换了种口吻,“既然你都记得,那你就试着背一次出来给为师听听?”
听先生如此一说,于是乎,小文魁把他的过目不忘和听后不忘的特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效仿着冯学儒的举止神态,抑、扬、顿、挫,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训蒙幼学诗》背诵了一遍:
天子重贤豪
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
冯学儒听完后,浑身轰然一震。想不到他眼前的这个小孩,竟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
这可是儒家思想里的核心精髓呀!冯学儒隐隐地感到眼前的小文魁,将来必成大器。
……
冥冥中,张少飞与一悟在鸡鸣寺重逢,为日后重出江湖弘扬佛法、治理宋朝充实了宝贵的理论学说。
促膝夜谈到清晨时分,一悟似乎听到有人在呼唤他。于是,他从谈话中缓缓回过神来,自语道:“贤弟,天亮了,你也该走了。”
张少飞起身整整衣衫,向一悟一拜。然后转身离去,身影融进茫茫大山之中……
那位长者感慨地看向他,说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当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东吴元帅吕蒙生擒杀害后,将他的首级呈献给了曹操。没了脑袋,关羽当然死不瞑目,所以魂灵长年不散,成了一个无头无主的孤魂。他时常在吴蜀一带游荡,每当风清月白之夜,夜深人静之时,他便在空中悲怆地呼喊:“还——我——头——来——”这样,关羽寻觅了几百年,也无人能将他从困惑中解救出来。
长者说到这里停了停,问张少飞:“施主,试想一下,落了地的人头,又有谁能重新安上?”
张少飞摇着头,说道:“难,难。”
长者颌首道:“说得对。”
张少飞关切地:“大师,那关羽的脑袋不能重新安上,咋办呢?”
长者仰望了一下天空,说道:“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关羽的魂魄漂游到了鸡鸣寺。当时,天台宗的创始人——智顗大师,正在寺里打坐静修,忽然听得半空有人狂呼。他步出鸡鸣寺门,向空中喊道,‘来者可是云长?’关羽的魂魄降落在他的面前。智顗大师说,‘将军纵横疆场30年,杀敌无数。你为吕蒙所杀,大呼还我头来,那么,颜良、文丑,以及你过五关斩六将那些被你所杀之人,又向谁索要头颅?关羽恍然大悟,稽首皈依了智顗大师。从此,关公成了佛教的护法伽蓝。鸡鸣山更是高僧辈出,名扬九州。”
或许,因这位大师这番话的吸引,急于返乡见母的张少飞,双脚不由自主地迈进了鸡鸣山。
张少飞没有去寺里挂单,而是向寺院后面的深山深处走去。
一座高高的山峰之下,一片密密的松林之中,居然藏着一间小小的草房。
巍巍鸡鸣山,茂竹密林,聚天地之灵气在山中飞扬,祥云缭绕;
六神凝聚,湛然观照,心灵之中法喜充满,滋润禅界清静乾坤。
张少飞推门而入。草房中静坐着的,竟然是自己在患难之中相遇,成为知己的“同道”中人一悟师兄!
“师兄……”张少飞匍匐在地,泣不成声——一个沦落天涯的落难汉子,孤身一人,在茫茫山野之中遇到患难之交的人,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这一切,都在这一声呼喊之中……
一悟睁开眼,惊奇地看着张少飞,说道:“天哪!师弟,你是怎么来到鸡鸣寺的?”
张少飞跪着前行,扑在一悟腿上,哽咽着说:“师兄,我……欲回老家探母……”
一悟抚摸着他的脊背,也不禁潸然泪下。
良久,张少飞止住了抽泣。
一悟为他擦擦眼泪,问道:“你什么时候离开广怀的?”
张少飞哽咽着说:“自从您走后不久,有一天,经过广怀飞燕岩旁边的那条村落,听到有人在屋子里放声大哭,好奇心驱使我进屋去问个究竟。原来,那户村民区广二的儿子患了大热症,我用山草药医好了老人家病中的儿子,阿二叔对我感激不已,拿出几个珍藏的燕窝送给我。当时我说燕窝太名贵没敢收下,说自己身强力壮不需要吃这补品。但阿二叔两夫妻说燕窝虽然名贵,这补品你可以不吃,你家中的老人家可以吃,因此,我动了回家探望娘亲之念……“
“嗯。”一悟边听边不住地点头。
张少飞饱含深情地看着一悟,过了一会,又说:“师兄,是阿二叔两夫妻的话触动了我的思亲之情,我娘亲已年老体弱,如果能够吃得上这补品应该对她的身体大有裨益,所以在阿二叔两夫妻的盛情之下,我只好收下了这些燕窝,动了返乡之念,路过鸡鸣寺听了大师那席话后,身不由己地来到了这里。”
一悟听了后,称赞了张少飞一番孝心后,有点担心地说道:“师弟,你回去……不怕关振江派人追上门吗?”
张少飞把他的想法向一悟说了出来。一悟听后,也觉得不无道理,点头称是。
“哦,对了,师兄,曾记得,当初你的冤案澄清后,你便决意重返北方弘扬佛法,怎么来到这里,像是潜隐了呢?”张少飞疑惑地看着一悟说。
“唉,总的来说,朝廷限制佛教罢。”一悟无奈地摊了摊双手。
“朝廷为什么要限制佛教?”张少飞一听,有点愕然地看着一悟,两眼瞪得如牛眼大。
“也许,不限制佛教,则朝廷危矣……”一悟说到这里,停了停,深沉地仰望着草屋外的满天星斗,说开了,“师弟,你也知道的,华夏有三大教,分别是儒教、道教和佛教,其中,佛教是由印度传入到华夏的,经过长期的传播与发展,形成了华夏佛教。其间,佛教几经起落,有好几次也险些被灭掉。”
“师兄所说不无道理。据我所知,各地节度根本就不听从朝廷调遣,都把理由归到佛教,说成是受到佛教的影响。这种说法实在是有失偏颇……”张少飞有点不平地说。
“师弟所说不无道理。但是非公正后人自有评说,今夜难得俺们师兄弟有缘再相逢,颇为缘分不浅,不说这些也罢”。一悟建议换个话题。
张少飞爽快地:“好!咱们换个话题,就为这缘分,俺们师兄弟今夜促膝夜谈,就先从儒教说起。”
“好!”一提到儒教,一悟的双眼闪烁着晶光,如数家珍地,“儒教又称儒家,孔孟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一悟一番叙论,直说得张少飞频频点头称是。
原来,这个一悟,本姓张,名文魁,家世显赫,与张少飞的家世一样,同是中原四大望族之一。张门历代出将入相,从三国至唐初,仅宰相就有十人之多。他爹张俊彬,与大多祖先一样,学而优则仕,考取功名,官至宰相。张文魁六岁时,他爹就请来当地最出名的塾师冯学儒做他的老师。
冯学儒行“儒家”师表,教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教他诸子百家“国文”经典,教他《诗经》。
冯学儒是一位老学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武双全,不仅德高望重,而且深知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冯学儒第一次上课,教小文魁的是《训蒙幼学诗》。
冯学儒想了解一下小文魁的悟性如何,念了一遍后,看着小文魁,说道:“文魁,你能记得几句?”
“先生刚才教的,我都记得。”小文魁眨着小眼睛,老实地说。
“哦?你说你都记得?”冯学儒有点惊愕地打量着他这个学生。
“嗯。”小文魁点着头,算是回答。
冯学儒把惊堂木一拍,威严说道:“学生在先生面前,不得说谎!”冯学儒话一出口,自感口气重了些,便换了种口吻,“既然你都记得,那你就试着背一次出来给为师听听?”
听先生如此一说,于是乎,小文魁把他的过目不忘和听后不忘的特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效仿着冯学儒的举止神态,抑、扬、顿、挫,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训蒙幼学诗》背诵了一遍:
天子重贤豪
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
冯学儒听完后,浑身轰然一震。想不到他眼前的这个小孩,竟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
这可是儒家思想里的核心精髓呀!冯学儒隐隐地感到眼前的小文魁,将来必成大器。
……
冥冥中,张少飞与一悟在鸡鸣寺重逢,为日后重出江湖弘扬佛法、治理宋朝充实了宝贵的理论学说。
促膝夜谈到清晨时分,一悟似乎听到有人在呼唤他。于是,他从谈话中缓缓回过神来,自语道:“贤弟,天亮了,你也该走了。”
张少飞起身整整衣衫,向一悟一拜。然后转身离去,身影融进茫茫大山之中……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5/5000/41428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