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江阴势力 抵制原因
推荐阅读:神玄诀、少年仗剑闯江湖、位面文化商人、氪命推演,无敌从斩妖开始、超凡侠武、大唐第一皇子、情缘恩仇录、垂涎、末世哲学、易术弄玄、
顾横刚回来时,孟仙舟就这么盯着龚鼎孳,只是一天一夜,就让龚鼎孳受不了了,答应绝不在公主面前太过放肆,孟仙舟才离开龚鼎孳身边!
龚鼎孳实在不想再来这么一回,因此他很是识时务地闭嘴了,当做刚刚什么情况都没有发生!
不过这并不代表龚鼎孳会放弃,他总觉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坚持,总有机会实现自己所求的!
顾横见龚鼎孳不再说,倒也不多提了,只是陷入沉思。
抵抗建虏朝廷剃发令的“江阴事变”的熊熊之火,就这样被许用点燃了。同时,许用也一下子成为了年轻秀才们的领头羊了。
而且据龚鼎孳刚刚的介绍,离开江阴文庙回到县衙门的方亨,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就立即指示吏书将剃发令简洁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写成布告,张贴出去,告示民众。
可不曾想吏书拒绝写布告,并将蘸满墨汁的毛笔愤怒地投掷到地上。
方亨见后生气至极,下令对掷笔的吏书当众施以鞭刑,但随即又收回了这道命令,因为聚在县衙门口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开始不满地议论起剃发令了。
想到这里,顾横突然又有疑问了,她问向龚鼎孳,道:“芝麓,你觉得目前江阴已出现反对或削弱方亨权力的势力有哪些?”
龚鼎孳想了想,又看向眼前的君山校场,开口答道:“应该已经出现反对或削弱方亨权力的三股势力。”
“哦!说说看。”顾横用眼神示意龚鼎孳继续。
但在龚鼎孳的眼中,顾横随意的眼波流转之间,自是有万般风情,龚鼎孳不禁心神再次荡漾了起来!
不过想到顾横目前没有儿女情长的心思,龚鼎孳勉强压住自己内心欲望,佯装镇定地道:“一是县衙门里不执行方亨指示的吏书们,他们代表着下层官僚;”
“二是在江阴文庙明伦堂结集起来的秀才们;”
“三是之前江阴北门外的以9个耆老为代表的乡野民众的势力,他们是代表反对剃发令最普遍最强大的力量,因为在他们身后站着的是千千万万的民众。”
“同时因为反对剃发的共同利益,也缓和了平民百姓与衙吏、士绅之间的矛盾。”
听了龚鼎孳的分析,顾横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同时顾横自己内心也有了较量:吏书本应服务于新政权,平民百姓也没有理由担心皇帝的更易,因为谁当皇帝,对百姓而言都一样。
但是,现在清政府的剃发令这一违背汉族人沿袭千余年习俗的行为,把老百姓都激怒了。
这就为江阴掀起大规模的抗清斗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并使得士绅们更加坚定地捍卫儒家的民族观了,进而显示出汉人的“高贵”来。
江阴目前的这些势力,若自己处理得当,或许也都能为自己所用,让这些势力都能团结在一起,和自己一起抵抗建虏入侵!
不过,还需要把这些势力这么做的背后原因弄清楚,方能更好的让他们为自己所用,和自己一道来重振大明!
因此,顾横再次问道:“以许用为首的数十个年轻秀才,为什么誓死不肯剃发,并且倡议守城,以武力拒绝建虏朝廷的“剃发令”?”
“因为在他们言行激烈的背后,潜藏着几个他们不得不这么做的原因。”龚鼎孳立马答道。
“芝麓,同为读书人,你觉得他们不得已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之一,这些读书人深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儒家观念影响,他们很难面对和认识新的时局变化。”
“所以,他们会拼死捍卫他们头脑中的根深蒂固的哪怕是过时的甚或是错误的思想观念,不惜性命抵制建虏朝廷的“剃发令”。”
听了龚鼎孳这番话,顾横有些震惊,他作为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竟然没有被固化的儒家思想观念影响!
反而能分析出这些年轻秀才们这样做的原因。这些读书人都是通过学校、书院和私塾等,由儒家的“四书五经”培养出来的,尤其是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考出来的。
所以,“四书五经”已被他们教条化,已变成了僵化的桎梏,严重束缚住了他们的思想,使他们不能面对和认识新的时局的变化。
而建虏朝廷的“剃发令”,在他们看来,与他们固化的儒家思想观念是格格不入,是根本相悖的,所以他们这样做,确实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龚鼎孳能看破这一点,顾横真的很意外,她忍不住问道:“你为何能看到这一点,并且不被儒家的一些观点影响?”
“因为我是世间少有的识时务的俊杰啊!况且,我才不管这儒家和世俗的条条框框,我只想追随心中的想法……”
说到这里,龚鼎孳故意停顿下来,又低头在顾横耳边喃喃道:“我此刻心中只想追随你,你想做什么,我都会全力配合你!”
这原本是一番表忠心的话,但从此刻狂妄张扬的龚鼎孳的口中说出来,却是说不出的缱绻爱慕……
顾横有些无语,却也一时不知该如何面对,只好转移话题,装作神色波澜不惊,淡淡开口问道:“第二个原因是什么?”
见顾横不为所动,龚鼎孳有些失落,不过还是立马答道:“原因之二,这些读书人害怕断绝了他们的科举仕途。”
“横波可能有所不知,这许用只有33岁,其他年轻的秀才们的年龄有的与许用差不多大,有的比许用年龄要小些。”
“他们正年轻着,以后还有乡试要考,乡试通过了,还有会试、殿试要考,殿试通过了就是进士,就可以做官了。”
“现在,建虏来了,夺取了大明江山,还未坐稳,就要逼着汉人男子剃发?”
“如果他们江山坐稳了,鞑虏不就会取消汉人的科举制度?”
“如果是这样,他们的仕途不就被断绝了吗?”
“这对做梦都在想着功名利禄的许用这帮年轻秀才们来说,怎么会甘心?”
龚鼎孳这一连串的反问,让顾横明白,许用他们激烈抵制“剃发令”,不仅是为了维护汉人束发的习俗,而且也是在极力维护符合他们根本利益的科举考试制度。
这让顾横对龚鼎孳后面要说的原因更加感兴趣了,赶紧追问龚鼎孳。
龚鼎孳实在不想再来这么一回,因此他很是识时务地闭嘴了,当做刚刚什么情况都没有发生!
不过这并不代表龚鼎孳会放弃,他总觉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坚持,总有机会实现自己所求的!
顾横见龚鼎孳不再说,倒也不多提了,只是陷入沉思。
抵抗建虏朝廷剃发令的“江阴事变”的熊熊之火,就这样被许用点燃了。同时,许用也一下子成为了年轻秀才们的领头羊了。
而且据龚鼎孳刚刚的介绍,离开江阴文庙回到县衙门的方亨,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就立即指示吏书将剃发令简洁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写成布告,张贴出去,告示民众。
可不曾想吏书拒绝写布告,并将蘸满墨汁的毛笔愤怒地投掷到地上。
方亨见后生气至极,下令对掷笔的吏书当众施以鞭刑,但随即又收回了这道命令,因为聚在县衙门口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开始不满地议论起剃发令了。
想到这里,顾横突然又有疑问了,她问向龚鼎孳,道:“芝麓,你觉得目前江阴已出现反对或削弱方亨权力的势力有哪些?”
龚鼎孳想了想,又看向眼前的君山校场,开口答道:“应该已经出现反对或削弱方亨权力的三股势力。”
“哦!说说看。”顾横用眼神示意龚鼎孳继续。
但在龚鼎孳的眼中,顾横随意的眼波流转之间,自是有万般风情,龚鼎孳不禁心神再次荡漾了起来!
不过想到顾横目前没有儿女情长的心思,龚鼎孳勉强压住自己内心欲望,佯装镇定地道:“一是县衙门里不执行方亨指示的吏书们,他们代表着下层官僚;”
“二是在江阴文庙明伦堂结集起来的秀才们;”
“三是之前江阴北门外的以9个耆老为代表的乡野民众的势力,他们是代表反对剃发令最普遍最强大的力量,因为在他们身后站着的是千千万万的民众。”
“同时因为反对剃发的共同利益,也缓和了平民百姓与衙吏、士绅之间的矛盾。”
听了龚鼎孳的分析,顾横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同时顾横自己内心也有了较量:吏书本应服务于新政权,平民百姓也没有理由担心皇帝的更易,因为谁当皇帝,对百姓而言都一样。
但是,现在清政府的剃发令这一违背汉族人沿袭千余年习俗的行为,把老百姓都激怒了。
这就为江阴掀起大规模的抗清斗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并使得士绅们更加坚定地捍卫儒家的民族观了,进而显示出汉人的“高贵”来。
江阴目前的这些势力,若自己处理得当,或许也都能为自己所用,让这些势力都能团结在一起,和自己一起抵抗建虏入侵!
不过,还需要把这些势力这么做的背后原因弄清楚,方能更好的让他们为自己所用,和自己一道来重振大明!
因此,顾横再次问道:“以许用为首的数十个年轻秀才,为什么誓死不肯剃发,并且倡议守城,以武力拒绝建虏朝廷的“剃发令”?”
“因为在他们言行激烈的背后,潜藏着几个他们不得不这么做的原因。”龚鼎孳立马答道。
“芝麓,同为读书人,你觉得他们不得已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之一,这些读书人深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儒家观念影响,他们很难面对和认识新的时局变化。”
“所以,他们会拼死捍卫他们头脑中的根深蒂固的哪怕是过时的甚或是错误的思想观念,不惜性命抵制建虏朝廷的“剃发令”。”
听了龚鼎孳这番话,顾横有些震惊,他作为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竟然没有被固化的儒家思想观念影响!
反而能分析出这些年轻秀才们这样做的原因。这些读书人都是通过学校、书院和私塾等,由儒家的“四书五经”培养出来的,尤其是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考出来的。
所以,“四书五经”已被他们教条化,已变成了僵化的桎梏,严重束缚住了他们的思想,使他们不能面对和认识新的时局的变化。
而建虏朝廷的“剃发令”,在他们看来,与他们固化的儒家思想观念是格格不入,是根本相悖的,所以他们这样做,确实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龚鼎孳能看破这一点,顾横真的很意外,她忍不住问道:“你为何能看到这一点,并且不被儒家的一些观点影响?”
“因为我是世间少有的识时务的俊杰啊!况且,我才不管这儒家和世俗的条条框框,我只想追随心中的想法……”
说到这里,龚鼎孳故意停顿下来,又低头在顾横耳边喃喃道:“我此刻心中只想追随你,你想做什么,我都会全力配合你!”
这原本是一番表忠心的话,但从此刻狂妄张扬的龚鼎孳的口中说出来,却是说不出的缱绻爱慕……
顾横有些无语,却也一时不知该如何面对,只好转移话题,装作神色波澜不惊,淡淡开口问道:“第二个原因是什么?”
见顾横不为所动,龚鼎孳有些失落,不过还是立马答道:“原因之二,这些读书人害怕断绝了他们的科举仕途。”
“横波可能有所不知,这许用只有33岁,其他年轻的秀才们的年龄有的与许用差不多大,有的比许用年龄要小些。”
“他们正年轻着,以后还有乡试要考,乡试通过了,还有会试、殿试要考,殿试通过了就是进士,就可以做官了。”
“现在,建虏来了,夺取了大明江山,还未坐稳,就要逼着汉人男子剃发?”
“如果他们江山坐稳了,鞑虏不就会取消汉人的科举制度?”
“如果是这样,他们的仕途不就被断绝了吗?”
“这对做梦都在想着功名利禄的许用这帮年轻秀才们来说,怎么会甘心?”
龚鼎孳这一连串的反问,让顾横明白,许用他们激烈抵制“剃发令”,不仅是为了维护汉人束发的习俗,而且也是在极力维护符合他们根本利益的科举考试制度。
这让顾横对龚鼎孳后面要说的原因更加感兴趣了,赶紧追问龚鼎孳。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7/7753/69056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