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交子

推荐阅读:超品渔夫避孕失败!我怀上首富两个继承人君少,您的小娇妻已上线为了上户口,我闪婚了千亿大佬刚离婚,老婆就跪求复合官途:权力巅峰蛋生的苟到炼气10000层,飞升回地球玄幻诸天最强系统乖徒儿下山去吧,你师姐倾国倾城

    赵骏以前只是听专业课老师粗略讲过宋朝茶法的问题,但直到现在才详细了解里面的具体情况。</br>  原来从宋朝开始,军费开销日益庞大,边军军饷的问题还算好解决,可粮草的问题就难了,需要往边境运粮,还要抽调民夫徭役,中间耗费无度。</br>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朝廷就开了交引法。</br>  所谓的交引法,就是让商人帮忙运粮到边境,然后给他们一定政策上的优惠,目前实行的就是茶法。</br>  茶虽然在我国很早被人食用,但起初它只是贵族地主们的消遣品,在民间还没有流行。</br>  到了唐代,饮茶才成为社会的普遍风气,制茶叶和茶叶贸易也开始发达起来。</br>  唐中叶以后,茶便被视为一种征税对象,并且不久就确定了专卖制度。</br>  茶、盐、铁、酒等成为朝廷征榷专卖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br>  到了宋代,茶已经和米、盐一样,成为百姓“一日不可以无”的生活必需品。</br>  宋政府继续前代的办法,实现茶叶的官专卖制度,茶利遂成为宋政府的主要收入组成部分。</br>  在李谘改革北宋榷茶制度以前,宋政府实施的茶法主要是“入中法”。</br>  雍熙二年,因对外用兵,北部边防粮草缺乏,遂让商人自运粮草缴纳给边防各地。</br>  边地收到粮草后,按照当地市价及商人运送路程的远近计价,并有一定的优惠,再发给商人一种领款凭证,名为“交引”,这也是交子的起源。</br>  商人持交引到京城领款,或由京师榷货务批引后,到解州、江淮地区领取茶,这就是入中。</br>  补偿入中的货物后来又增加了香、矾,于是入中就成了宋代专卖制度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此法有利于北宋的国家财政。</br>  但这个法子虽然比较好,可有个作价的问题。</br>  宋朝朝廷使用这个办法,是为了解决朝廷自己征集与运送粮草的成本。</br>  然而商人也要花费成本才能够把粮食运到边境,那么从官府角度考虑,因急于为沿边筹集粮草,必须优价鼓励商人入中,就要给商人一定优惠政策。</br>  比如这次商人运粮花费的成本是八十万贯,朝廷为了提高商人运粮的积极性,就要给这八十万贯估成一百五十万成本,让商人多赚钱。</br>  虽然商人赚钱是合理的事情,但这八十万贯变成一百五十万贯对于朝廷来说,还是难以承受,就变成额外支出的冗费之一。</br>  事实上这部分支出一开始没有那么高,按照之前政策,进行实估的话,八十万最多变成一百万或者一百二十万。</br>  但随着战事吃紧,边境粮食短缺,再加上入中法属于异地结算延期付款的赊买制度,操作极为繁杂。</br>  从交货到取款,距离远、时间长、交引批转手续多、交通费用大,与现钱交易相比,资本周转慢、交易成本高等特点,造成了支付的价格越来越高。</br>  因为宋政府的购买机构为了获得足够的入中粮草,必须多给交引、高予虚估。</br>  交引发行越多,结算机构就越无力及时兑现,势必导致交引的票面价格缩水而向实际价值回归,最终挫伤入中者的积极性。</br>  而一旦入中减少影响了军需,购买机构只能更进一步加大虚估。并且作价不合理,又导致各场务要多付茶叶。</br>  入中商人多半与边地官吏相勾结,故意高估入中货物的价值,从中渔利。</br>  这种虚估之弊又使宋政府蒙受严重损失。</br>  简单来说,就是原本八十万的成本,实估最多一百万。</br>  可商人和边地审查官吏勾结,抬高货物价值,把八十万成本抬到一百五十万,大大增加了宋朝朝廷的支出成本。</br>  李谘的见钱法就是把大量国库里的现金运到边关去,你当场运货,我当场结现金,就避免了资本周转慢、交易成本高等缺点。</br>  然而对于贪官污吏以及大茶商来说,这个办法减少了他们的牟利空间,自然纷纷反对。</br>  对于三司使等高层来说,他们不一定参与到里面的贪污中去,毕竟他们的工资非常高,没必要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去贪污。</br>  可见钱法需要把国库大量的现金运到边关去,短时间内会把国库掏空,让朝廷变得无钱可用。</br>  结果就是下面的茶商和贪官污吏形成一股反对势力,上面的朝廷大臣又形成了另外一股反对势力,结合在一起对李谘的改革派群起而攻,最终造成李谘被贬官,见钱法改革失败。</br>  今年眼看李元昊要叛乱的势头越来越猛,边境又要开战,战事一起,国库消耗不计其数,为了节省这部分虚估支出,赵祯又想开交引法。</br>  毕竟交引法确实不错,每年能为朝廷省一百多万贯钱,对于朝政支出来说,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br>  然而还是那个问题。</br>  再次实行见钱法,下面的大茶商和贪官污吏反对,上面管钱袋子的朝廷大臣们也反对。</br>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8/8420/72611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