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范仲淹的两难境地(二合一)
推荐阅读:超品渔夫、避孕失败!我怀上首富两个继承人、君少,您的小娇妻已上线、为了上户口,我闪婚了千亿大佬、刚离婚,老婆就跪求复合、官途:权力巅峰、蛋生的、苟到炼气10000层,飞升回地球、玄幻诸天最强系统、乖徒儿下山去吧,你师姐倾国倾城、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正文卷第二百三十三章范仲淹的两难境地宝元二年十二月底,宋国河北路经略使兼政制院候补同知范仲淹统率河北路诸军,大败辽军。</br> 辽国军队死伤惨重,损失了至少七八万兵马,狼狈逃回了国内。</br> 这么大的损失,即便是对于兵马强壮的辽国来说,也可以说是元气大伤了,让辽国皇帝耶律宗真惊恐不已。</br> 他收拢了大量溃卒,重新整顿士气,再加上南京留守的三万士兵,勉强在析津府周边城镇布置二十万人,防御宋军的进攻。</br> 不过意外之喜的是,得知宋军杀来,处于宋辽边境线上的汉人百姓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连夜带着家当往北逃跑。</br> 甚至连土地和房子都不要了,一个个拖家带口,有些嫌弃自家鸡鸭羊牲畜跑得慢的,扛着鸡鸭羊一路飞奔。</br> 而且不止是边地百姓,就连析津府的汉人百姓听说宋国打来了,都是踊跃参军,要求上前线杀敌,仿佛同为汉人的宋国跟他们有什么深仇大恨。</br> 于是短短半个月不到,涞水以南的各县十数万百姓,那是逃得空无一人,连明年马上就要收割的粮食都不要了,就只想逃命。</br> 范仲淹见此也是无语,虽然已经想办法张贴过安民告示,表示汉人不打汉人,绝不会欺压百姓。</br> 但显然以前宋军名声在外,让百姓惶恐不安,几乎没什么效果。</br> 其实要真就只是税收严苛的话,为了生计,百姓还不至于抛弃全部家当,连耕作的土地都不要了,背井离乡,逃离故土。</br> 毕竟对于百姓来说,土地才是根本。在农业社会,没有人愿意抛弃自己吃饭的东西。</br> 除非有另外一件事,能够比土地更重要。</br> 能是什么呢?</br> 那自然是他们的小命!</br> 除了宋国那刮地三尺的税收让辽国百姓感觉到恐惧以外,最让他们害怕的,便是杀良冒功的问题。</br> 这属于五代十国的老疑难杂症了。</br> 那是个不亚于五胡乱华的混乱时代,武将肆掠,百姓水深火热,杀良冒功的事情屡见不鲜。</br> 就连北宋刚建立的时候,赵匡胤打北汉,赵光义北伐,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br> 因此当地百姓极为恐惧,害怕宋军重操旧事,不得不逃离家乡。</br> 事实上其实也已经有这样的问题,西北边军还好,范仲淹毕竟在那边治理了两年之久,西北军纪律严明,并未出现屠戮汉人百姓,以杀良冒功的事情。</br> 但河北军有了这样的情况,有一些部队竟然屠戮了村庄,将人头送入军功处,说是杀的辽国汉人军队。</br> 也幸好老范对于军功审查严明,并且有人报告辽国境内百姓村庄被屠的事情,发现了这些问题,不然的话,事态还可能进一步扩大。</br> 即便如此,范仲淹也是勃然大怒,将涉事的部队从将领到动手的士兵,全都军法处置,一律死罪不免。</br>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br> 至少目前来说,由于宋国的入侵,辽国的汉人百姓还是相当害怕,即便范仲淹派人安抚,也还是无济于事。</br> 没办法。</br> 他倒是想派兵拦截。</br> 但前线的军队要与辽国前线的军队对峙。</br> 后方的军队要么运粮,要么在清理残余的辽国溃卒,实在没办法顾及到百姓。</br> 因此也只能先听之任之。</br> 总归还是有些不怕死的,舍不得家中的财产,继续留下来的人。</br> 只要以后把这些地方占下来,安抚好百姓,治理好民生,逃出去的那些人看到了这边情况,最终还是会回来。</br> 很快,今年战事就随着年关到来,慢慢落下了帷幕。</br> 耶律宗真狼狈逃回去。</br> 范仲淹北上深入辽境,与辽国兵马相持。</br> 时间也来到了第二年,公元1040年1月,大宋皇帝改元康定。</br> 康定。</br> 意为富足安定。</br> 祈祷今年战事平定之后,国家能够富足强大起来。</br> 康定元年一月,范仲淹基本上清剿了大部分后方残留的辽军,大量宋军越过边境线,进入辽土。</br> 辽国虽然积极应对,但颓势已显。特别是那些属国部落的士兵,更是士气全无。</br> 此战中损失最大的就是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严重动摇了耶律宗真的统治,让辽国在这些属国、属部落的威望大肆下跌。</br> 可没有办法。</br> 战争就是这样残酷,就好像后来金人崛起,这些属国和属部落不堪辽国压榨,最后加入金国,覆灭了辽国一样。</br> 一旦那些从属国和从属部落发现宗主国式微,那么噬主也是必然的事情。</br> 范仲淹大军压境,倒是没有攻城。</br> 严格来说宋军攻城是强项,毕竟从春秋战国时期,汉人的战争史,往往就是一部攻城史。</br> 围绕着攻城与防守之间,如墨子与鲁班之间的对决一样,衍生出无数个精彩的故事,也出现了大量的攻城战术、器械和防守战术、器械。</br> 但攻城战不比防守战,宋军的手榴弹就没了什么作用,光靠那几门大炮想打破城池也不可能,像抗日战争中,日军用现代炮火轰炸过后的南京城墙,除了外墙有点损失以外,里面依旧坚厚无比。</br> 所以若是辽国进攻,宋国防守,火器优势展露无遗。要是辽国防守,宋国进攻。双方依旧要回到原点,且在攻城战中,辽国骑兵还可能进行侧翼骚扰突袭,战事不确定性太大。</br> 最终经过深思熟虑,老范也仅仅只是控制住了范阳以及周边城池,没有再越过涞水对辽国重兵把守的析津府展开进攻,免得出了差错,让来之不易的胜利功亏一篑。</br> 不得不说,这种见好就收的态度是正确的。</br> 因为此时宋朝后方的国库压力也已经非常大了,在老范打保塞之战前,就已经收到了政制院的要求,希望他如果有机会的话,就一定要速战速决,不要继续拖下去。</br> 汴梁的米价都从原来的三四百文一石,升到了五六百文一石。虽然还没有到历史上打了几年西夏,飙升到七八百文一石的程度,但估计明年就差不多了,让朝廷那边的财政压力也是很大。</br> 若是继续打下去,进攻可比防守花销大得多,因此老范也不得不考虑大宋的国力是否还能够继续撑下去。哪怕能撑下去,国内怕也是民不聊生,揭竿起义者不计其数了。</br> “也是到了回去主持新政改革的时候。”</br> 范阳城内,望着苍茫辽阔的北方土地,老范心中虽然兴奋于自己收复汉土,但看着最新送过来的文书,还是有些惆怅。</br> 打仗打的是国力,拼的是民生啊。</br> 不仅仅是这几年国内不稳,最重要的是河北路民生已经非常惨淡,甚至有些地方已经闹起了饥荒。</br> 古人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br> 又言,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br> 人和动物都在这样的战事当中颠沛流离。</br> 若只是看战事报告,战场变化的宏大叙事或许不会感觉到什么。</br> 但对于普通个体来说,却是灭顶之灾。</br> 老范这些日子除了打仗以外,也在关心河北路的治理问题,亦是让他感觉到惆怅。</br> 只有一个国力强盛的国家,才有对外宣战的资本。</br> 如果在本身国内民生凋敝,百姓生活非常艰难的情况下还要继续打下去,那么只会导致国家灭亡。</br> “这才是我要改革的意义。”</br> 范仲淹双手背负在身后,看着北方心里在想,“现在,就看辽国那边还继不继续打了。若是他们继续,那我也只能咬着牙。若是他们答应我的条件,就能让我安然回汴梁改革大事。我一定要让大宋强盛,要让国泰民安!”</br>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北方慢慢出现了一队人马。他们面对宋国侦查骑兵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敌意,而是向他们举起双手,示意他们是带着诚意而来。</br> 塘骑将他们拦在范阳城外,向范仲淹通报了辽国使者到来的情况。</br> 老范立即就明白辽国那边也顶不住了,便也没有多犹豫,自己回到了范阳城原来的辽国县衙府邸,让人把辽国使臣带过来。</br> 这次出使的真是重量级。</br> 乃是张俭本人。</br> 老头今年七十六岁,却并不像寻常的老者那般老态龙钟,而是精神矍铄,颇为强健。</br> 历史上他活到了九十一岁,一直被辽兴宗耶律宗真敬重,从不喊他的名字也不喊职务,而是事之尚父。</br> 皆因在他的辅佐下,辽圣宗时期的辽国才极为昌盛,达到了顶峰。可以说辽圣宗的文治武功当中,至少文治张俭要占一半功劳。</br> 因此即便辽圣宗驾崩,辽兴宗继位,也对张俭委以重任。</br> 在他三年前因年老致仕时授其洛京留守、尚父、行河南尹,进封秦国公。去年更是进位韩王,可谓是相当恩宠。</br> 所以可以说,张俭哪怕是致仕了,也依旧是辽兴宗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地位可能还在一些耶律姓、萧姓的皇亲国戚之上。</br> 得知是张俭出使,范仲淹竟然罕见地亲自到衙门口迎接。</br> 此人的名声他也听说过,不仅仅为官清廉,施政有方,辽国治下的汉人百姓能够以极低的赋税过着相当安逸的生活,也多亏了他经常劝说耶律宗真父子减免百姓赋税。</br> 因而于情于理,还是能够得到范仲淹的尊重。</br> 等张俭从马车上下来后,范仲淹迎了上去,拱手说道:“范仲淹见过仲宝公。”</br> “范相公客气了。”</br> 张俭回了一礼,笑道:“有劳相公亲自相迎,老夫惭愧。”</br> 范仲淹笑道:“仲宝公德高望重,不仅仅是辽国重臣,还是举世皆知的大儒,自当奉迎。”</br> “呵呵,范相公抬举老夫了。”</br> 张俭笑了笑。</br> “请!”</br> 范仲淹向里面伸手示意。</br> 两个人便走入府衙,然后进了内厅堂屋中就坐。</br> 面对张俭范仲淹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才刚坐下,一杯清淡的茶水就端了上来。</br> 他听说张俭喜欢喝茶。</br> 张俭闻了闻茶香,眼睛一亮,称赞道:“是龙凤团茶?”</br> 范仲淹笑道:“仲宝公也喝过此茶?”</br> “是啊。”</br> 张俭舔了舔舌头道:“陛下曾经赏赐过我半斤,老夫视如珍宝啊。”</br> 龙凤团茶地位堪比后世武夷山大红袍,乃是皇室专享的贡茶,基本上也就皇帝赏赐能够得到。</br> 辽国皇帝虽然也是皇帝,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获得渠道,岁币里也不包含这东西。</br> 也就是每年萧太后生辰的时候,宋国会以皇室岁聘祝贺送一点。</br> 而自此萧太后被软禁之后,生日宴会就不举办了,宋国这边自然也就没有再送礼,龙凤团茶在辽国也更加珍贵。</br> 为此辽国很多大臣都劝耶律宗真迎回母后,为的就是“中国岁聘之利”。</br> “仲宝公喜欢就好。”</br> 范仲淹笑道:“战胜了元昊之后,陛下倒是赏赐了我不少,公若爱茶,临走之时,我送公一斤。”</br> 听到他的话,张俭动容,中国之富,让他叹为观止啊。</br> 这茶号称与金同价,既一两茶一两金,在辽国那更是翻了几倍甚至十倍,这一斤茶卖给辽国贵族,怕是得能换好几斤金子了,就这么大方送出来。</br> “多谢相公好意,无功不受禄,老夫心领了。”</br> 张俭摇头拒绝,虽然他很心动,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br> 范仲淹也没有继续在这上面多做客气,而是正色起来,直接进入正题道:“既然仲宝公不愿受礼,那也无妨。今日前来,想必也不是来喝茶的吧。”</br> 张俭开门见山道:“此战我大辽愿意与宋国罢兵言和,重修旧好。甚至相公的一些条件,我们也愿意答应。”</br> “说来听听?”</br> 范仲淹道。</br> 张俭道:“一,大宋不得取消岁币。二,我大辽可以归还大宋涞水南岸十县,但必须增币二十万。三,辽宋签订互不侵犯盟约。四宋辽以涞水为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br> 这与范仲淹提出的四个要求相差不大,相当于三件事答应。但在岁币这件事上,辽国并没有松口,且还多提了一个要求。</br> 这显然不是战败国应该能提的事。</br> 老范都乐了,笑道:“此战辽国大败,真的应该还要求大宋纳岁币吗?大宋不让辽国纳岁币就不错了。”</br> “唉。”</br> 张俭叹道:“范相公难道真的要走到那一步吗?你可知道,再打下去,无非就是两败俱伤。辽国灭亡,大宋也不会好受吧。”</br> “这就不劳仲宝公关心。”</br> 范仲淹淡淡地道:“即使是再继续打下去,大宋也一定是最后的胜利者。”</br> “老夫相信大宋是最后的胜利者。”</br> 张俭沉声道:“但那样做的后果,无非是大宋腹地民不聊生,边境战乱不休,燕云十六州的汉人死绝。”</br> 范仲淹反驳道:“宋国汉人与辽国汉人同出一源,又何至于此?”</br> “呵呵。”</br> 张俭笑道:“宋人如何盘剥百姓,你比我更清楚。此番你北上涿州,可见到多少汉人得知宋国来袭,拖家带口,背井离乡,也不愿意生活在宋国治下?”</br> 这话直接都给范仲淹搞沉默了。</br> 因为这是事实。</br> 别说现在,就连几十年后已经彻底没落的辽国,在燕京之战当中,无数辽国汉民奋勇抗击,仿佛宋国汉人才是侵略者,就可以知道当时辽国的汉人对宋国的态度有多厌恶。</br> 所以在通过赵骏得知后来童贯入燕京时辽国汉民对他们的待遇,如今又已经亲眼见到了辽国汉民对他们的态度之后,范仲淹都没法进行有力回击。</br> “几十年前,赵光义北伐弄得轰轰烈烈,当时也有很多汉人望能回归故土。结果他却大败而归,让无数汉人对伱们失望。”</br>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8/8420/72616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