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杰小说 > 玄幻小说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四百五十六章 幽默回鹘人

第四百五十六章 幽默回鹘人

推荐阅读:超品渔夫避孕失败!我怀上首富两个继承人君少,您的小娇妻已上线为了上户口,我闪婚了千亿大佬刚离婚,老婆就跪求复合官途:权力巅峰蛋生的苟到炼气10000层,飞升回地球玄幻诸天最强系统乖徒儿下山去吧,你师姐倾国倾城

    大宋庆历十一年六月,公文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抵达边关。</P></br>  同时大宋的战争机器再次启动。</P></br>  这次大宋用的不再是直接由汴梁把粮草运送到边关的方式,而是采取层层递进。</P></br>  汴梁会雇佣百姓把粮草运到关中,永兴军路转运司那边则在当地雇佣人手,把存放在永兴军以及秦凤路的存粮运至边关。</P></br>  大宋是一个非常注重丰年存粮,灾年放粮的国家,每年收上来的粮食都作为新粮填入仓库,旧粮则继续存放。</P></br>  如果仓库满了,会把三到五年的陈粮放在市面上低价出售,用于做鸡鸭猪牛的饲料,以此完成循环。</P></br>  为此常平司使成为了一路与安抚使、转运使、提刑官、监察御史平级的高级大员。</P></br>  这一点其实历代王朝都有沿用,甚至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只是大宋因占城稻而出现第一次粮食革命,生产力爆发性提升而做得相当好。</P></br>  这使得宋朝虽为历代起义次数最多的王朝。却在规模和集中爆发次数上,都不如排名第二的清朝那么大。</P></br>  就在于即便地方上有灾情,通过仓库放粮,也能迅速解决。</P></br>  不过陕西路的秦凤路、永兴军路却没有多少粮食储存,因为这里本身就人少,又要时常供应给边军,因此存粮不是很多。</P></br>  历史上宋夏交战,边区和汴梁的粮价暴涨,就在于边区的存粮用尽,需要大量从汴梁运到西北边关。</P></br>  如今的情况倒没有那么糟糕,灭夏战争很快,加上生产力再次提升,粮价低廉,在灭夏战争时期,朝廷就运送了大批粮草至西北存储起来。</P></br>  这次要进攻高昌,离得实在是太过遥远,如果直接从汴梁运粮过去,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P></br>  为此赵骏想到了一个妙计。</P></br>  那就是由朝廷招募流民,为国家押运粮草送到关中,如果流民愿意留在关中,就给予他们田地和生产资料,帮助他们开垦农田。</P></br>  如此一来,即能解决汴梁这些年日益增长的人口,以及一些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工作而产生的治安问题。</P></br>  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关中目前存在的地广人稀,渺无人烟的尴尬情况。</P></br>  当然。</P></br>  这项政策肯定不能完全解决关中人少的窘境。</P></br>  因为关中的问题是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无法耕作、自然灾害频发等现状。</P></br>  需要改变的不是人少,是恢复生态。</P></br>  但要想恢复生态,也需要人为的帮助,广种树木,多修缮河流之类。否则依靠自然变化,怕是得经年累月,旷日持久。</P></br>  所以必要的迁徙还是要有。</P></br>  很快到了八月份,大批粮食就运到了关中,送到了陕西两路各县仓库存储起来。</P></br>  而各县的仓库存粮则由当地县衙抽调民力,帮忙运送到边境。</P></br>  八月九日,已是中秋。</P></br>  辽阔西北大戈壁上,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在徐徐前行,身后的人群或是骑骆驼,或是骑战马,排列出蜿蜒的长蛇。</P></br>  狄青骑在马背上,他的马腹有一个筒子,里面装着很多地图,旁边几名随从的马腹则装着大量的水壶,戈壁上水比钱重要。</P></br>  “相公,前方就是玉门关,那里目前就只有沙洲指挥卫队安置在那里的一支小队,出了玉门关后,就是西域了。”</P></br>  曹贤惠单手搭凉棚,借着中午的烈阳,对照着周边戈壁看后,最后指着西北方向道:“那边应该有一条河流,是远处天山余脉戈壁里流出来的河水。”</P></br>  “嗯,传令,去前面的河边休息,生火煮水,让每一个士兵和辅兵把水壶打满,哪怕是满的,也给我喝干净再装一壶。”</P></br>  狄青下令道。</P></br>  这里已经是西域边缘,可不是后世那个玉门市,而是敦煌市西北方向的古玉门关遗址一带。</P></br>  可以说出了玉门关,离他们最近的西州回鹘城池伊州,也就是后世新疆哈密市,都有三百多公里的直线距离。</P></br>  这就意味着他们将要渡过的是一片长达三四百公里的无人荒漠戈壁,如果不能准确地找到水源,那么对于大军来说,将是一场灾难。</P></br>  命令下达之后,后方庞大的继续前行,没过多久远远地在戈壁滩上就看到了一条小河。</P></br>  这条河与其说是河,不如说是小溪。</P></br>  作为后世疏勒河的一条支流,这里供应着玉门关基本生活用水,日久已经是秋季,水流量已经很小。</P></br>  大军陆续来到河边汲水,仅仅过了半天功夫,人喝马喂,下游就差不多枯竭。</P></br>  到傍晚时分,大军总算是休整得差不多,入驻玉门关外。</P></br>  此番狄青带了整整十二万人。</P></br>  其中战兵约有两万,其余十万人,都是征召的民夫和厢军。</P></br>  为此朝廷大出血。</P></br>  汉武帝灭匈奴,出动大军二十万,而随军押运粮草的民夫和辅兵则有五十万,总人数达到了七十万,这才出塞灭匈奴。</P></br>  唐太宗灭突厥,出动大军十万,随军的民夫达到三十万,史料记载“运十耗八”,可见后勤压力之大。</P></br>  而且最重要的是刘彻和李世民是不给工资的,这叫服徭役,朝廷最多管你两顿饭而已。</P></br>  大宋则是除了管饭以外,还有补贴和工资,属于雇佣性质。</P></br>  因而这一趟可就不止是浪费粮食,国库还得出一大笔钱,可以说光打这一仗,朝廷就得花数百万贯,颇有些得不偿失。</P></br>  但也没有办法。</P></br>  如果赵骏不急于灭高昌,完全可以再等个十几年,等火车修到敦煌,灭高昌就是轻而易举,完全不用消耗那么大的国力。</P></br>  可那样的话,就会影响到其它布局。</P></br>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考虑长远利益,早点在西域推广棉花,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及国民御寒能力提升的情况下,也只能如此。</P></br>  翌日,将士们出玉门关,推着辎重车辆,艰难地迈入了大荒漠戈壁,绕过天山余脉,在诸多向导的带领下,向着远方而去。</P></br>  大概过了十余天,宋军以每日五十里的速度徐徐前行,穿过荒凉的沙漠,也走过成片的戈壁滩,即将抵达伊州。</P></br>  不过他们的行踪并没有得到保密,那么多军队出行,不可能做到轻松隐瞒敌人。</P></br>  最重要的是他们走的是西域自古以来人们常走的道路,这条道路沿途一路有不少西域商人和游牧牧民往来,隔着很远的距离,很容易发现他们的行踪。</P></br>  所以几乎是在宋军还未抵达伊州之前,高昌王阿启伏罗就已经得到了宋军出行的消息,甚至侦察的士兵还摸清楚了宋军的数量。</P></br>  这确实很好摸清楚。</P></br>  戈壁摊上一望无际,宋军的军服又特别有辨识度,那鲜丽的大红色生怕人们不知道这是成群结队的宋军。</P></br>  除了两万左右穿着军服的士兵以外,其余人就都是各色普通服饰如百姓一样的民夫辅兵。</P></br>  因此有经验的侦察兵一眼就能看出来,宋军的真正兵力其实只有两万。</P></br>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8/8420/72623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