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学术界的共识
推荐阅读:年代:我和四个小姨子相依为命、繁华神豪云墨苏青鸾、离婚后,我成了前妻高攀不起的神、火影:拒绝红眼病从我做起、大造化剑主、新婚夜医妃带着两萌宝炸了王府、高武:我的细胞可以无限进化、横推武道:我拿寿命肝修为、顾机长,太太说自己已守寡三年、全球沦陷:我是末日大领主、
八十年代不像后世物质那么丰富,请客吃饭对于绝大多数人家来说是很奢侈的一件事。</br> 米面油肉每个月都是定量供应,谁家也没有多余的,请客吃饭就意味着要从一家人的吃食里分出相当一部分来给客人食用。</br> 不仅如此,这个时候请客吃饭也同样考验主人家的厨艺和心思。</br> 食材就那么多,调味料也不像后世那么丰富和触手可及,如何搭配出一桌丰盛而美味的菜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个难题。</br> 林朝阳的手艺获得了汪曾琪这個吃家的认可,另外两个人就更不用说了,章德宁吃得太撑,这会儿正半瘫在沙发上,两眼发呆,进入了一种玄之又玄的境界。</br> 汪曾琪对林朝阳的厨艺赞不绝口,又跟他交流起一些关于美食的心得。</br> 在美食这方面,汪曾琪属于野路子,食性很杂,做菜也都是靠自己一点一点琢磨,而且还有瘾,经常为了一道菜,能做上一天时间。</br> 两人聊到今天的那道猪蹄,汪曾琪教了林朝阳一道菜,叫镇江肴蹄。</br> 做法类似于南方的腊肉做法,盐渍加硝,再放入容器以石块压住,到肉质紧实后取出煮熟,晾去水气,即可食用。</br> “这么做出来的猪蹄,瘦肉颜色殷红,肥肉白如羊脂,入口不腻,再加点镇江陈醋和姜丝,堪称绝配。”</br> 林朝阳被汪曾琪说的蠢蠢欲动,说道:“下回我按照这个方法做一做,你过来帮我尝尝看看味道对不对。”</br> 一旁正发呆的章德宁突然说道:“带我一个。”</br> “哪儿都有你,下回来带粮票来。”林朝阳没好气的说道。</br> 章德宁很想回敬林朝阳一句“我还不稀罕来呢”,可她的话到嘴边,舌尖回味起刚才吃的那些美味,变成了:“带粮票就带粮票!”</br> 一点骨气都没有。</br> 汪曾琪三人在林朝阳家饱餐了一顿,充分验证了李拓所说的话并非虚言,临离开之际恋恋不舍。</br> 尤其是汪曾琪,对林朝阳可以说是一见如故。</br> 最后还不忘邀请道:“有时间到家里坐坐,尝尝我做的菜。”</br> “好。”</br> 又过了两天,人文社给《赖子的夏天》举办的作品研讨会如期在朝内大街166号的会议室里举行。</br> 人文社派出了重量级阵容,由总编辑卫君怡和《当代》主编覃朝阳带头,还有《当代》的编辑荣世辉和祝昌盛。</br> 作家方面邀请到了汪曾琪、刘昕武、林津岚和王濛,汪曾琪和刘昕武算是林朝阳的熟人,王濛也与林朝阳在全国优秀短篇奖授奖仪式上见过面。</br> 王濛的创作理念和风格在国内的作家当中一直算是比较时髦的,今天能受邀参与林朝阳的作品研讨会也不算意外。</br> 评论家方面人文社邀请了向来对林朝阳作品赞誉有加的阎刚,之前他那一篇《:中国式意识流文学开创者》的评论文章一经发表便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br> 他创意性的提出了“中国式意识流文学”这个概念,得到了评论界和学术界的一致认可。</br> 除了文学界和评论界的嘉宾,今天的研讨会还来了两位来自大学的学者,其中有一位还是林朝阳的熟人。</br> “子成兄,没想到你今天也来了。”林朝阳见到洪子成,上来便握住了他的手。</br> 两人寒暄了几句,汪曾琪又将林津岚介绍给林朝阳。</br> 林津岚林朝阳是第一次见,但对于他的名字并不陌生。他在四十年代末便开始创作,早年曾凭借《春雷》和《湾岛姑娘》在文坛崭露头角。</br> 他擅长短篇创作,被评论界誉为“短篇圣手”,八十年代后老而弥坚,与汪曾琪被合称为“文坛双壁”。</br> 林津岚和汪曾琪是五十年代便相识的好友,关系莫逆。</br> 汪曾琪给双方介绍完之后不忘跟林津岚重点强调:“朝阳的厨艺是一绝!”</b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br> 林津岚能跟汪曾琪成为好友,对于吃这方面自然也是有着极大的兴趣的。</br> 听着汪曾琪的话,他笑容满面,“那有机会我可得好好尝尝。”</br> “一定一定。”</br> 作品研讨会这样的场合,刚才那样的寒暄是少不了的。</br> 等到研讨会开始之后,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林朝阳端坐其中,看起来危襟正坐,实际上已经神游天外。</br> 举办作品研讨会对于作家来说一种肯定,对于出版社或者是编辑部来说则是一种宣传手段。</br> 《赖子的夏天》由《当代》首发,下个月又即将出版,人文社在这个时候选择举办作品研讨会,宣传是个很大的原因。</br> 自四月份发表已经有近七个月的时间,在国内文学界引起的反响是轰动性的。</br> 正所谓物极必反,嗡嗡嗡时期对于文学界长时间的压抑导致了近几年来国内文学界出现了一股汹涌的思想解放潮流。</br> 在这种汹涌的思想解放潮流的冲击下,许多人走上了一条反思、自新和重建的道路。</br> 但有的时候过犹不及,过于反思和追求自由,反而让有些人对于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变得不自信,甚至是到了唾弃的地步。</br> 于是“崇洋”便成为了一种时尚。</br> 虽然林朝阳不想承认,但《赖子的夏天》在文学界所引起的轰动性的影响与这部所采用的创作手法确实有着极大的关系。</br>
本文网址:http://www.bqjie.com/xs/8/8526/73438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qji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